求古人修身養性的哲理小故事求一篇古人修身養性的哲理小故事

2021-03-05 09:16:06 字數 4974 閱讀 1857

1樓:匿名使用者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住所時,因為房門太 小了,頭不小心撞在門框上,富蘭克林痛得掉下眼淚,長者在一旁笑說:「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這個吧。

乙個人想立足於世間,要過得平安順利,就得要常常低頭,放下身段,千萬要記取這個痛的教訓,將帶給你不少的利益。」富蘭克林牢牢記住長者的教訓,從此把「低頭、謙遜」列入生活準則。20歲時,就創立了沉默、規律、節約、勤勉、誠實、正義、中庸、清潔、養生、平靜、純潔、決斷、謙虛等著名的13訓。

學會低頭,對他成為一代偉人不無幫助。

有人問哲學家說:「從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學家道:「二尺高。」「為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

四、五、六尺高嗎?」哲學家答:「所以,凡是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於天地間就要懂得低頭。

」所謂「低頭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壞稗麥頭才抬得高高的。  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陰的路上,有個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說:「你看起來挺神氣,不過,只是中看不中用。

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一時之氣,從不良少年胯下爬過。他的低姿態,後來為他立了不少戰功。

古有明訓「伸手不打笑臉人」,真正的強不是用強,而是用柔。要想進入一扇門,就須低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得彎腰做好攀登的準備。行事能低頭,事情會更順暢;低姿態可避免嫉妒障礙。

放下身段才能與人和平相處。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謙  孫叔敖任楚國宰相時,全國官吏和人民都來道賀。但是,有一位老人卻穿粗**,戴白帽子以喪服弔唁他。眾人都覺得老人真是觸霉頭,孫叔敖卻趕緊整冠肅衣迎接老人,虔敬地請教他:

「楚王不知道我能力不好,委我相位,眾人都來向我道賀,但我恐怕以後要承受百姓的責怪。您說來弔喪,一定有高見要指教吧?」

老人說:「的確有些話想提醒你:身份高貴但對人驕傲,必會被人民拋棄;地位高而擅權,必遭君王討厭;俸祿多而不知足,必招災禍。

」孫叔敖恭敬的道謝:「謹遵教誨,您還可以再教我一些嗎?」

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要更謙卑;官位越大,要更加細心;俸祿越多,取捨更要謹慎。能謹守這三點,就足以治好楚國了。」果真,孫叔敖成為廉潔的名相,上任三個月,楚國大治。

財富、名位、擁戴是很難拒絕的**,**厚爵與公升斗小民人性相同,同樣的弱點。只是,身份尊貴的人較有機會培養驕矜之氣;位高權重,容易嚐到攬權的滋味;擁有豐厚的物質,較易揮霍,老人教誡雖指向位高權重的人,其實是對每個人的,足以當成吾人立身處世的座右銘。

有智慧型的人,能從淺顯的事例中看見深奧的道理;從舉止動念中預見一生福禍之所倚。謹言慎行、禮讓謙下,還真是處世的不二法門。

2樓:向真丶

1.孫叔敖任楚國宰相時,全國官吏和人民都來道賀。但是,有一位老人卻穿粗**,戴白帽子以喪服弔唁他。

眾人都覺得老人真是觸霉頭,孫叔敖卻趕緊整冠肅衣迎接老人,虔敬地請教他:「楚王不知道我能力不好,委我相位,眾人都來向我道賀,但我恐怕以後要承受百姓的責怪。您說來弔喪,一定有高見要指教吧?

」老人說:「的確有些話想提醒你:身份高貴但對人驕傲,必會被人民拋棄;地位高而擅權,必遭君王討厭;俸祿多而不知足,必招災禍。

」孫叔敖恭敬的道謝:「謹遵教誨,您還可以再教我一些嗎?」

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要更謙卑;官位越大,要更加細心;俸祿越多,取捨更要謹慎。能謹守這三點,就足以治好楚國了。」果真,孫叔敖成為廉潔的名相,上任三個月,楚國大治。

2.有人問哲學家說:「從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學家道:「二尺高。」「為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

四、五、六尺高嗎?」哲學家答:「所以,凡是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於天地間就要懂得低頭。

」所謂「低頭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壞稗麥頭才抬得高高的。  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陰的路上,有個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說:「你看起來挺神氣,不過,只是中看不中用。

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一時之氣,從不良少年胯下爬過,最後功成名就。

修身養性,修身:使身體健康;養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

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出處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貧道本是南陽一耕夫,豈管塵世之事 只可修身養性,貧道去不的也。

」生活,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總是懊惱昨天發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幹什麼上。

關於古人修身養性的古詩詞名句?

3樓:冰雪之風舞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厚,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

農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不是承載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

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

小人卻相反,總是「**之惡,不**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是.)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憂愁苦悶的樣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4.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1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1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20.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2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23.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24.學而不化,非學也. ——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2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麼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於沒有學到道理.)

27.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28.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譯:學習時不要在淵博浩翰的知識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為學到一點點知識而驕傲自滿.)

2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於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古代人修身養性的辦法,關於古人修身養性的名言有哪些

一般都是冥想,漢時,女人們常常會燭,談一些趣事,基本不出家門,這是一天唯一出來玩的機會,男人一般喝酒,聊天,作詩,逛街,唐時女人們白天常騎馬遊玩,男人則比較喜歡戴花,摸胭脂,連唐玄宗也一樣,明清時期,女人們只能在家,決不出家門,對他們而言,這就是修身養性了 就是反省自己,誠實守信 自省,品茶,談棋,...

求哲理故事,求一些有哲理性的小故事

下面是我整理收藏的一些哲理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給我不少啟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心態 求一些有哲理性的小故事 哲理故事一 捨棄才有希望 冰原上,一條狼與乙個粗心的獵人同時被鐵夾夾住了一條腿,沒有其他的人和動物經過。他們對峙了幾天,飢餓和寒冷使他們走到了生命的極限。狼毅然咬斷了自己的一條腿,獵人卻無法...

佛法中講究的修身養性,無欲無求,四大皆空是怎樣的境界

21.佛教徒是反對自殺的嗎?戒律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如果自殺,那是有罪的。自殺是沒有用的,業報未盡,即使自殺,也將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正像乙個欠了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追討而將戶口從甲地遷到乙地,那是不中用的,遲早一些債主仍會找到他的。所以,佛教徒反對自殺,佛教鼓勵人生的建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