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7:57:48 字數 4849 閱讀 8440

1樓:愛笑的剛剛好呀

心安,以清淨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追求該追求的放棄該放棄的,專心做事真誠為人,盡己力後一切隨緣。心安,認真生活,開心工作,靜悄悄綻放,活出屬於自己的所有可能,心安即是身安處,我心安處是幸福。曉悟紅塵,淺笑淡然,別無所願,只求心安,淡看人生苦痛,心安一切安。

這句話是從蘇軾創作於北宋時期的一首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演變而來的。

2樓:

首先你要知道我們生存的地方是在地球上,地球會自傳還會繞著太陽公轉。由此可見就算我們什麼都不做這個地球也是在運動的--人生無常。

心安即是歸處--人生沒有什麼是應該做的也沒有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你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是從大我的角度看事情。但我們人類是有感情會思考的,所以在面對不可**的未來時,追求一種靜心的境界,說白了就是淡然的面對笑看人生問心無愧。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人生事實無常,一定要做到讓自己心安,那才是你的歸處

4樓:小陽

人生是不丁平凡的,心裡貝心了任何地方都是家。

5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無常

無常快到了,無常是誰呀?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們偏偏想錯了,這個「無常」不是地府來拉人的無常,是世事無常,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長久的,這叫世事無常。當這個世間已經沒有長久的時候,你應該生出出離心,你趕快要把自己的這個心離開世界上的一切物質慾望,趕快在人間把這個煩惱心去除,離開這個煩惱道,要趕快離開啊,必須離開這個世間的煩惱。

**接下來給大家講第三 點是聞思修。聞就是聽到。聞佛法,就是聽到佛法。

思是當你聽到佛法之後,你就產生了思維,當你有了思維的以後,你就知道好壞,然後知道要修心。你們一定要聞思修,要有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因為我們必須對佛法生起正念,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我們今天聞到了佛法,我們思前想後,我們明白了道理,我們開始修心了,這個時候就要加上乙個信念,只有堅定的信念,你才能修成正果,大家聽得懂嗎?

要修持自心,修成自信,首先要把自己的心修好,把自己的心修好之後,最重要的是控 製好自己身、口、意。**給你們講過佛法裡面有很多的三字經,這三個字都是很重要的。如:

身口意,信願行,貪瞋痴等等,實際上這些就是佛菩薩總結出來讓我們學佛最精闢的言 論,大家聽得懂嗎?所以要好好修自己的心,要身口意三門清淨,為什麼叫身口意是三門呢?身 體、嘴巴、意念統稱為三門,這三個門最容易造業,身 體容易造業,嘴巴容易造業,意識最容易造業,身 體造業,很多人做壞事都是用身 體去做壞事。

嘴巴最易造業,整天說三道四講人家不好,對不對?還有 意識當中造業,這是三個門,請你們好好的把關,無論如何都要把好自己的關,明白嗎?因為當你們好好修持自己的時候,你們就會預知,預知就是預先的知道,無常快到了,無常是誰呀?

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們偏偏想錯了,這個「無常」不是地府來拉人的無常,是世事無常,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長久的,這叫世事無常。

當這個世間已經沒有長久的時候,你應該生出出離心,你趕快要把自己的這個心離開世界上的一切物質欲 望,趕快在人間把這個煩惱心去除,離開這個煩惱道,要趕快離開啊,必須離開這個世間的煩惱。出離心是什麼意思呢?趕快離開,出去離開這個心,因為這個心讓你得到煩惱、讓你脫不開自己、讓你修心有誤、讓你偏離正 法、讓你沒有智慧型。

因為乙個人如果把自己這顆煩心拉不出來,實際上這個人就會偏離,舉個簡單例子,你看兩派在打架,如果你在外面,你已經出離他們了,你就可以知道兩邊都不好。但是,當你是某一派的朋友,你沒有離開這個圈子,你還在裡面看,你一定會認為某一方是對的,某一方是錯的。因為你沒有離開,你就看不出這個世界真圝實的東西,乙個人必須離開凡塵,雖然你的肉圝體離不開凡塵,但是,你的心先要離開,你們知道煩惱來自於**嗎?

煩惱來自於心,你的心煩了,你才會意亂,所以叫心煩意亂。你們要把自己的心管好,把自己的意念管好,**剛剛給你們講的要守住三門,一定要離開凡塵,比如吵架的時候,就離開這個吵架的地方。煩惱的時候,就離開這個煩惱的地方,不要去想它,你就沒有煩惱了,這叫出離心。

要珍惜暇滿人生的修行,什麼叫暇?無暇的暇,沒有瑕疵的暇,因為要把心和身圝體修得圓圝滿,你這個人生它的修行才能圓 滿。因為你注重了細微的因果,也就是說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當心,我會不會做錯事情,我這個事情做出來之後,會不會有損我的功德?

我做出那個事情之後,會不會浪費我的功德?如果你每一件事情都想得仔細一點,那麼你就會得到乙個圓圝滿的人生。就像青年團的人一樣,他們在這裡幫忙做功德,他們自己的東西他們都不敢列印,因為他們認為列印自己的東西會造成自己的功德有漏,你看他們的境界高不高?

列印乙份自己的簡歷都不捨得在電台裡列印,這就叫境界的提公升,**聽到後真的很感動,照說在電台上上網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都不願意做這種事情,他們的境界我看比你們這裡很多人要高啊,你們很多人雖然坐在這裡聽課,但是境界不一定很高。暇滿人生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當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注重它細微的因果,也就是說很多人種的是大因大果,但是你要注重每乙個因果,很細微的我都要當心不要去做錯,比如,罵人,我根本不會去罵人,但是你講話當中你陰人家了,你連這些都要注重,你才能破三界,出六道之幻網。因為你脫不了六道,你就永遠在這個幻網當中。

六道就像乙個網一樣,把你緊緊的套住了,六道就像乙個幻想童話故事裡所幻想的東西一樣,像乙個網一樣把你緊緊的束縛住了。你只有如履薄冰非常當心的在種自己的因果,因為每乙個人都在種自己的因果,你們天天都在種因果呀,你說不種因果可能嗎?那我今天睡覺,我不種因果了,錯了,你睡覺又種下了因果,因為你睡的太多,你第二天爬不起來渾身痠痛,因為你睡的太多,增長愚痴,明白嗎?

一定要記住,我們人做事,從人間的佛法來講就是要步步為營,小心謹慎,但所有的事情你都是避不開,逃不過因果的。你們在這裡現在也在種因,那麼你們說現在是種的善因,還是惡因呢?是善因,對不對?

因為你們在學佛啊。那麼你們在吃飯的時候,你們是不是在種因呢?如果你按照正常的飯量吃,那你是種下了善因。

如果你狂吃,或吃 人家的東西,或偷人家的東西吃,那你是不是在種惡因?你們說在人間哪一件事情不是在種因呢?但是你說我要逃避因果,這可能嗎?

你乙個表情就是乙個因果。你看人家一眼,又是種了乙個因,你這個因,眼睛看看人家,別人都會很討厭,眉頭一皺,接下來人家就講你壞話了,你的果又得到了。所以在人間到處都是因果啊,我們不種因果可能嗎?

不種因果,就像你不要空氣一樣,所以,**給你們講的佛法就是讓你們記住,因果猶如你呼吸的空氣一樣,你是離不開的。比如,你今天聽佛法睡著了,你種了乙個睡著的因,這點佛法你就學不到,等到你下一次有不開心的時候,你就應用不到這些佛法,就會起貪瞋痴,你的功德就不夠,對不對?為什麼**不讓你們隨便請假,實際上**給你們講課是給你們加持,過去經常有人請假,你們珍惜不珍惜呀?

你們知道你們的命還能活多久?你們知道你們的因果已經種下去有多少嗎?你們現在渾身的毛病、家庭的矛盾,各種各樣的身圝體不好,還有各種各樣的災 難,你們已經是受果報了,你能把自己身上的因果清潔乾淨嗎?

已經在這裡學佛了,還要繼續造不好的因,同樣是弘 法,心裡還要喜歡這個人,喜歡那個人,是你們喜歡的嗎?個人種因,個人得果,個人吃飯,個人飽,很簡單的道理,救得了的救,救不了的就放。

**知道,有些人知道了沒有被批准做弟 子,你們看這人還有來觀音堂嗎?是我講的還是他自己做出來的?乙個人要經得起考驗,經不起考驗的人那就叫廢人。

你們說說看,在你們成長的路程當中哪乙個人沒有經過考驗的,要懂啊,要明白,要明理啊。所以,你只有注重細微的因果,你才能破三界,即欲界、色 界、無色 界,你才能出六道之幻網。

----恭錄:白話佛  法 第四冊 聞思修 守三業

"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是說的什麼意思,特別是後面一句?

6樓: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 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其六》

白話釋義: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未必總是正確,從乙個人的文章也未必能見出其全部品性。比如西晉時候的潘岳,雖然寫下《閒居賦》這傳頌千古的淡泊名利之文,其行為卻是遇權貴而阿諛奉承,見賈謐而望塵而拜。

潘岳的作品描繪自己淡於利祿,忘懷功名,情志高潔,曾經名重一時,傳誦千古。他的實際為人,卻是躁求榮利,趨炎附勢,鑽營利祿,諂媚權貴的無恥小人。

因此元好問認為,揚雄說的「心畫心聲」,以文識人是不可靠的,會「失真」,即言不真誠,言行不一的問題。識人,不能只觀其文,還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能絕對化,因為人的思想感情是複雜的、充滿矛盾、發展變化的,有時也會出現假象。這樣就要善於分析複雜的矛盾現象,善於識別假象,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7樓:帥氣的小宇宙

意思是:曾經的美男子潘岳寫過一篇高雅的《閒居賦》,在作品裡描繪自己淡泊名利志趣高潔。但實際上,卻是個諂媚的小人,甚至會在路邊拜倒在權貴賈謐的車塵之下。

出自於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六》。

原文: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

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白話釋義: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未必總是正確,從乙個人的文章也未必能見出其全部品性。比如西晉時候的潘岳,雖然寫下《閒居賦》這傳頌千古的淡泊名利之文,其行為卻是遇權貴而阿諛奉承,見賈謐而望塵而拜。

8樓:treamblant兔兔

意思是:曾經名重一時的美男子潘岳寫過一篇高雅的《閒居賦》,在作品裡描繪自己淡泊名利志趣高潔。但實際上,卻是個諂媚的小人,甚至會在路邊拜倒在權貴賈謐的車塵之下。

元好問從詩寫真情出發,鄙視詩寫假話,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繪自己淡於利祿,忘懷功名,情志高潔,曾經名重一時,傳誦千古。但是他的實際為人,卻是躁求榮利,趨炎附勢,鑽營利祿,諂媚權貴的無恥小人。

因此元好問認為,揚雄說的「心畫心聲」,以文識人是不可靠的,會「失真」,即言不真誠,言行不一的問題。識人,不能只觀其文,還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能絕對化,因為人的思想感情是複雜的、充滿矛盾、發展變化的,有時也會出現假象。這樣就要善於分析複雜的矛盾現象,善於識別假象,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詩歌史上詩與人不統一的現象不獨潘岳,元好問的針砭是深刻的。

心靜處即是道場,心安處即是家園,是什麼意思

佛家道家都有這樣的觀點,有一些唯心主義。是說,修行不看地方,只要心靜處處是道場。心裡安定安寧,處處都是家。世界有多大,心安既是家。以上。心靜下來了待在 都可以修行,你的場態都是好場態你到 就是道場。心若安定了在哪生活都一樣,在家安心舒心,既然你能做到心安那還在乎在哪嘛?特指一切的環境都隨你的心而轉變...

遠處的是風景,進處的才是人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活在當下。遠處的風景永遠只能用於欣賞,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近處的一切。而當你慢慢向前走去,到達了從前看到的那個遠方,你會發現風景不見了,原本的遠處變成了現在的近處,你身在其中,開始過你的人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不要沉溺在幻想中 就是要走好自己腳下的路,不要妄想。現實一點。別把目標定的太高 腳踏實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句話出自誰,是什麼意思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翻譯過來是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個行人。大意是說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這兩句出自蘇軾的蘇軾 臨江仙 送錢穆父 原文如下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