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後兩句用的什麼修辭手法望廬山瀑布後兩句用的什麼修辭手法

2021-03-05 07:57:12 字數 5254 閱讀 7233

1樓:life無明小魚

《絕句》後兩句用的對偶

的修辭手法。如「含」與「泊」並列,「千秋」與「萬里」並列,形成了對偶。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擴充套件資料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乙個行為、乙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了乙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麼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裡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乙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隻。

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麼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麼這麼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

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那麼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

杜甫有乙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鍊。

2樓:鳳凰更生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用了對仗、誇張的修辭手法。

3樓:

絕句**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大唐。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為「聯句」。《文心雕龍·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餘制」。

唐宋兩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時代,絕句風靡於世,創作之繁榮,名章佳什猶如群芳爭艷,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後也。 絕句,又叫「絕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詩法源流》的解釋,絕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擷取律詩四句,或截首尾二聯,或截前二聯或後二聯,或是中間二聯。

另外一種說法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絕句。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台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

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這裡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4樓:匿名使用者

狗句,愛信不信算了,我呸

望廬山瀑布 後兩句用的什麼修辭手法

5樓:私想者

精銳教育春申校區溫馨提示您:

《望廬山瀑布》後兩句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誇張:把廬山瀑布誇大成有三千尺。

比喻:把瀑布喻成銀河。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6樓:1天_堂

1、《絕句》後兩句用的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含」與「泊」並列,「千秋」與「萬里」並列,形成了對偶。

2、作品簡介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

後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

3、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被今人譽為「詩聖」。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

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最終死於舟中。

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梅花絕句的後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7樓:河傳楊穎

梅花絕句後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陸遊的梅花絕句的創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遊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遊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遊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

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徵,而對甲事物有乙個不同於往常的重新的認識。

梅花絕句後兩句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8樓:鍾離南軍修

《梅花絕句》中的比喻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梅花絕句回

》全詩:聞道梅花坼曉風,雪答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賞析:陸遊寫過不少詠梅,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

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遊,而每個陸遊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9樓:爾雨柏邊寒

梅花絕句後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

修辭手法

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陸遊的梅花絕句詩中的後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10樓:蕉蕉

梅花絕句後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陸遊的梅花絕句的創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遊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遊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遊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

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2023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

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2023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2023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

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工詩、詞、文,長於史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其詩今存九千餘首,清新圓潤,格力恢巨集,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陸遊的梅花絕句後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供參考。

贈汪倫的後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2樓:116貝貝愛

襯托的修辭手法。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修辭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贈汪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話釋義: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寫作背景: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乙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

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後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注:「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

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

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文章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

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13樓:沐雨蕭蕭

《贈汪倫》的後兩句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是:誇張,

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比喻。

14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比喻是顯而易見的,但不凡有誇張之修飾,用桃花潭水之深比喻汪倫送我之情,用不及二字把送我之情推向高度、深層。(誇張的出現)

誇張的修辭手法造句兩句,用誇張的修辭手法造句。

他家非常窮,窮得都揭不開鍋了.這個蘋果非常酸,咬一口就能把牙痠掉.教室裡非常靜,連頭髮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到.這個房間非常小,只有巴掌那麼大 用誇張的修辭手法造句。教室裡很安靜,連根針掉地上也能聽到 1.教室裡鴉雀無聲 2.教室裡很安靜,靜得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3.他口渴得可以喝下一條江 4...

梅花絕句後句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梅花絕句的後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梅花絕句的後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表明願化身千億個陸遊,而每個陸遊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千億個 是運用了誇張修辭手法。梅花絕句 陸遊 聞到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

梅花絕句後句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梅花絕句的後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答案是 比喻 梅花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梅花絕句的後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梅花絕句後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依戀 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陸遊的梅花絕句的創作背景 嘉泰二年 1202 一月,陸遊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