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述故宮的建築特色和文化內涵

2021-03-04 10:13:48 字數 5891 閱讀 7422

1樓:蘿蔔丸子愛肥料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2023年),在明、清兩朝長達600年的統治歷史中,共有24個皇帝生活居住在紫禁城裡,演繹出一幕幕興衰史劇。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名為《紫禁城》,在這裡曾經有24個皇帝住過的地方,被稱為古老建築中的精華。

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故宮用了14年的時間建完,到今年已將近快六百年,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用的宮殿。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午門:午門是紫禁城南面的正門,在這裡也是頒發皇帝詔書的地方,同時也是明代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也是在午門舉行。

太和門: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皇帝也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此賜宴,後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

順治元年(2023年)九月,滿族統治者定鼎北京後的第乙個皇帝福臨即在太和門頒布大赦令。

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的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布進士黃榜、派將出征、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

保和殿: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皇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

乾清門:皇帝也會在幹清門上朝,在清代又兼為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幹清門舉行。

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皇帝也在這裡讀書學習、召見**、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

交泰殿:交泰殿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生日時接受慶賀禮的地方。清朝,於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璽,每方玉璽都有專門的用途。

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明清兩代皇后的中宮。

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宮,所以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皇帝大婚時候的宮殿。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都是在坤寧宮舉行。

神武門:神武門設有鐘、鼓,用以起更報時的地方。候旨進宮的人及侍衛、值更者臨時休息處。

也是清代選秀女,將嬪妃迎入宮中均走此門。門外上方匾額「故宮博物院」為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於2023年題寫。

紫禁城宮殿繼承了傳統的宮殿建築思想,根據《周禮》和古代「禮制」中規定的法則進行規劃,通過空間的整體布局和裝飾材料等諸多手段,完美的表達出了宮殿建築中所蘊含的君權神授、天子之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壯的紫禁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乙個完整典型。

2樓:都市沼澤

故宮的建築特色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宮殿,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規模浩大,占地約72萬多平方公尺,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公尺。

周圍還環繞10多公尺高的宮牆和寬52公尺、長3800公尺的護城河。

故宮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巨集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宮城闢有四門,南面有午門,是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城牆四角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故宮的建築充分體現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禮制,嚴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古制布局,分為外朝與內廷兩部分。

故宮大體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前朝,也稱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後寢,也稱內廷。外朝以黃極殿(清代稱太和殿,又稱金鑾殿)、中級殿(清代稱中和殿)、建極殿(清代稱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三大殿均建在8公尺多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廡環繞,氣勢磅礴。

多採用重簷廡殿頂這種屋頂結構,殿內瀝粉貼金,重施五彩,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是皇帝辦理朝政大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為堂皇的建築,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盛大儀式或慶典都在這裡舉行。

內廷以乾清宮(皇帝臥室)、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妃宮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皇帝的「三宮六院」,是皇帝平日處理日常政務及皇室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還有御花園、欽安殿、養性齋等建築,形成乙個布局完美的整體。御花園既有帝苑的雍華氣魄,又有民間古典園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宮殿建築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貼金、鏤金、漆畫、景泰藍、玉石及螺鈿鑲嵌、硬木貼絡、綢緞裝裱等封建社會所能採用的一切工藝美術手段,將高超的建築技術與藝術融合融為一體,體現了我國古代宮殿建築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世界建築史上別具一格,也是中國古典風格建築的典範和規模最大的皇室。

故宮文化內涵

中國歷代帝王的宮殿是各個歷史時期建築藝術和建築技術成就的集中體現,每一朝代的帝王宮殿都是當時最偉大最壯麗的建築。通過巨集偉的建築表現至高無上皇權一直是古代宮殿建築的首要指導思想。

紫禁城宮殿繼承了傳統的宮殿建築思想,根據《周禮》和古代「禮制」中規定的法則進行規劃,通過空間的整體布局和裝飾材料等諸多手段,完美地表達出了宮殿建築中所蘊涵的君權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壯的紫禁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乙個完整典型。

(1) 象天立宮,君權神授的設計思想:故宮在明、清兩朝是被稱作紫禁城,在它的這個名字中體現了古老的象天立宮的思想。

皇帝既尊為天子,如此也就產生了「象天立宮」、君權神授的設計思想。這是秦漢以來,中國宮殿建築基本布局所表達的一種象徵意義。隨著「禮」的日趨完備,使得中國宮殿建築的制度日臻完善,它的特徵也更為鮮明,至明、清時期而集其大成。

明清宮殿建築,以居中為尊,左右為次;面南為尊,面北為次;殿身間數規定為

三、五簷廡殿、

七、九,以九間加圍廊,為最高等級;屋頂的第依次為重簷廡殿、重簷歇山、重簷攢尖、單簷廡殿、單簷歇山、單簷攢尖、懸山、硬山;台基以三曾須彌座最為隆重。並且將建築的型別認為大式和小式,而以帶有斗拱的複雜做法作為主體建築——所謂「殿式」建築的重要標誌。

顯然,「禮制」尊卑為宮殿建築規定了必須遵守的法則。「象天立宮」所表達的思想與尊卑等級的秩序,均是為了達到「壯君威」這一目的。可以說古代禮治制度和「君權神授」思想的結合,正是中國宮殿建築設計思想的核心

故宮的宮殿建築在空間與實體上無不表現著帝王的至尊和高大,巨集大的宮殿建築群以一條中軸線南北,均衡而對稱。以太和殿為中心和重心,深、高、寬都集中於此,縱深的傳統模式加重了建築物莊嚴肅穆的色彩,寬闊的空間變化賦予建築物巨集大的氣勢,而高大的台基和殿宇則直接表現了帝王的至尊。深、高、寬的手法使整組宮殿群產生了撲面而來的威懾力,給人以久久難忘的震撼。

宮殿內巧妙運用光線的明暗對比,烘托出帝王的神聖地位,殿堂內光線昏暗,於殿外的明亮形成強烈對比,神秘氣氛油然而生。「天高其為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帝王藉此而深藏,神秘與朦朧更增添了至尊之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內完全是龍的世界,龍無處不在,天子的威儀也無處不在。

據統計,僅太和殿一處,就有龍12654條,若是把整個皇宮內的龍教起來,那就是天文數字了,龍體現了宮殿建築的等級規範。皇宮內的屋頂用黃琉璃瓦,三大殿台基高達8公尺以上,甚至大門門釘的著名也是最多的,這些都是皇宮最高端別地位的體現,是帝王「九五」之尊的表現。明清故宮是封建宗法禮制的象徵,代表著帝王的權威,成為我國古代一處既有實用性,又有極強象徵意義的建築群。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故宮是最優異、最獨特、最輝煌的建築物,她那充滿魅力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情調,使她成為中國古老文明的絕好象徵。

(2)陰陽五行的文化根底: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和稱,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並且對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陰陽最初的含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後引申為自然界中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勢力,先秦的思想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萬物的基本規律,《易經》中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和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外一方而單獨存在,陰和陽的互根互用始終是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中,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五行,最初稱五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後引申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的運動變化生成的,各種事物都具有五行的屬性,五行之間相互聯絡,相生相剋。

陰陽五行學說在紫禁城宮殿的設計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紫禁城宮殿整體上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為陽,在布局上由三朝五門,多用奇數;內廷為陰,在布局上由兩宮六寢多用偶數。

兩宮為乾清宮和坤寧宮(交泰殿為之後建),六寢為東西六宮。社稷壇中更是明確體現了五行的思想。

外朝中路的三大殿坐落在土字形的漢白玉台基上,土為陰陽五行之一,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手:「**土者,君宮也」。唐孔潁達疏中說:

「土為五行之生,尊之故稱大……「根據陰陽五行,在金、木、水、火、土中,土居於**,把三颱建成土字形,表示這裡是天下的**,同時,土也代表了江山社稷,表明希望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南三所」為皇子讀書的地方,由於幼年屬於五行中的「木」,生化過程屬於「生」,南三所的方位又是在東南方,故都施以綠色琉璃瓦屋面。綠色為春天樹木萌芽之色,象徵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皇帝對他的後代所寄予的希望,所以太后的宮室如慈寧宮、壽安宮、壽康宮都分布在西路。文淵閣作為紫禁城內的書庫,專用於收藏乾隆是編撰的《四庫全數總目考證》及《古今圖書整合》。

書庫最忌火,所以文淵閣用黑色琉璃瓦綠剪邊屋面。黑色在五行中屬「水」,用黑色琉璃瓦含有以水壓火之意。屋脊用綠 紫 白色琉璃浮雕波特 遊龍,閣前鑿長方形水池,池上架有臼石拱橋,圍以白石欄杆,欄板雕有海水及各種水族圖案,以示厭火之意。

(3)錯落有致 韻律天成的空間布局:紫禁城三大殿以南正前方有五座門:皇城大清門為第一門,從此開始向北,經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再北穿過端門和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到太和門。

這是五個連續的空間廣場,全長約1700公尺,為紫禁城宮殿前區的前引部分。利用各種不同形制的門,區劃出不同的格局,形成高低錯落的變化,構成大小、橫豎、寬窄不等有收有放的空間,並採取「欲揚先抑」的方式,從而組成既有規律又富於變化的建築系列,由宮前區大清門開始,逐步深入到紫禁城內,使其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紫禁城內宮殿的總體布局再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發展。它分為中路 內東路 內西路 外東路 外西路等五個大的區域。這裡不僅有皇帝和后妃使用的宮殿,還有太后、太妃及皇子們的生活區,使宮殿的布局更加集中和緊湊。

這樣龐大的宮殿群再歷代皇宮中也是罕見的。其中以中軸線為主體布置著前三殿和後三殿等一些主要建築,成為貫穿紫禁城的主線。外朝以前三殿為主要殿堂,其中又以舉行朝會大典的太和殿為中心,象徵著帝王權力、地位的至高無上,因而它佔據宮城中最尊貴的位置。

前三殿軸線的兩旁,按文東武西之制,東側是文華殿一區,西側是武英殿一區。這兩區建築組合都是一正兩廂前後殿的庭院。從外朝建築布局的體制看,它們是兩座東西偏殿,兩組建築東西對稱,遙相呼應,再前三殿的兩翼形成左輔右弼的格局。

外朝佔據紫禁城的大部分空間,為了突出外朝宮殿的主導地位,它的布局、 規模、 體量、 形式、 裝飾、 材料、 結構、 工程做法都具有最高等級。前三殿一區宮殿最為壯觀,局勢開闊,布局舒朗,建築端莊,氣勢凝重,從而體現了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內廷宮殿布局的中心後三宮,是中軸線的後半部分主要建築。

東西兩側各有六宮,是妃嬪們居住的兩組建築群。東西六宮外側則採取左右對稱排列成軸線方式,各自形成太上皇居住的寧壽宮區和太后太妃們生活的慈寧宮 壽安宮區,自成體系組成了內廷的次要軸線,平行於前三殿和後三殿的紫禁城的南北主軸線。東西六宮之北有幹東五所和幹西五所,再明代是皇帝的幼年子女生活區。

這些小區也有各自的軸線。內廷宮殿是帝、 後、 妃、 皇子的生活起居之地,因此在建築布局上採取密集的組合方式以便實用。主殿與配殿多廊廡連貫,庭院鱗次櫛比,布置嚴密深邃。

紫禁城內各院落的布局也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城中的宮殿的基本形式大都為「一正兩廂」的樣式,也就是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布局方式。各院落的設計在嚴格掌握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又根據不同院落的實際功能的不同而加以靈活運用,因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風格。

故宮無論就其對稱性、 空間布局、 色彩搭配和完備的設施等諸多方面,多顯示屬極高的建築成就。尤其是其中通過建築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品味來體現君權神授,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坤寧宮的特殊氣氛則昭示著明、 清兩代王朝理念與習俗的變遷。

試論述建立突發事件新聞釋出機制具有怎樣的意義

近年來,突發公共事件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做好新聞釋出工作是處理突發事件極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傳統的思維,就是採取遮蓋 隱瞞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各方面的關係趨於和諧融洽,這曾是處理突發事件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但在當今社會條件下,突發事件發生後,遮蓋 隱瞞...

試論《論語》中關於做人的論述對於當代人的借鑑意義

論語 是做人的靈魂 準則。孔子認為,道德高尚的人在具備仁愛之心的同時,還必須兼備社會良知,敢於擔當社會責任與正義 這就是孔子在 論語 中經常強調的 義 這裡的 義 即道義 正義,準確地說,是一種社會良知與責任感 在孔夫子看來,義 是安身立命之根本,道德的價值高於物質的利益,人的精神追求遠比物質需要有...

什麼是鍋爐煙氣的飛灰含碳量,試論述影響鍋爐飛灰含碳量的因素有哪些

鍋爐煙氣的飛灰含碳量,是指一立方公尺的鍋爐煙氣中的含碳物質的含量,比如碳回 粉 一氧化答碳等可燃物的含量。飛灰含碳量是衡量鍋爐的燃燒效率的重要指標。影響飛灰含碳量的因素有煤質 煤粉細度 一次風率等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1 煤質。當煤的揮發份偏低時,煤粉氣流著火溫度顯著公升高,著火熱隨之增大,造成著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