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運動文學主張唐代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

2021-03-04 09:07:21 字數 4617 閱讀 6098

1樓:匿名使用者

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

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兩漢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於用。

西魏蘇綽曾仿《尚書》作《大誥》,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體,未有成效。隋文帝時下詔禁止「文表華豔」,李諤上書請革文華,都沒有扭轉頹風。唐初文壇,駢文仍佔主要地位。

唐太宗為文也尚浮華。史學家劉知幾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張;王勃提議改革文弊,但他們自己的作品,仍用駢體;陳子昂也揭櫫復古的旗幟。唐玄宗天寶年間至中唐前期,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先後提出宗經明道的主張,並用散體作文,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

韓愈、柳宗元則進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論,並寫出了相當數量的優秀古文作品,當時有一批學生或追隨者熱烈響應,終於在文壇上形成了頗有聲勢的古文運動,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乙個新的階段。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

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柳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此外,兩家的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

①主張「養氣」,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養,強調「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韓愈《答李翊書》),作者的道德修養決定文章的表現形式,所以「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韓愈《答李翊書》)。

②關於學習標準,主張「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同前),不僅重視經史,也重視屈原、司馬相如、揚雄等人的藝術成就,吸取他們的精英,豐富自己的寫作(韓愈《進學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③自創新意新詞,不避「怪怪奇奇」(韓愈《送窮文》),反對模仿因襲,要求「惟陳言之務去」(韓愈《答李翊書》),認為「唯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所以對古聖賢人的著作,要「師其意,不師其辭」(韓愈《答劉正夫書》)。

④在重視藝術形式的同時,特別反對有文采而內容荒謬的作品,認為「是猶用文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則顛者眾矣」(柳宗元《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⑤要求寫作必須有認真的態度,不敢出以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⑥反對盲目地厚古非今,認為「古人亦人耳,夫何遠哉」(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對「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的狀況表示憤慨,指出當代好作家不少,「若皆為之不已,則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顯而易見,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文學上是利用復古的旗幟從事文學革新,推動文學前進。

韓、柳提倡古文,在當時是經過一番鬥爭的。韓愈曾說:「僕為文久,每自測意中以為好,則人必以為惡矣。

小稱意,人亦小怪之;大稱意,則人必大怪之也。」(《與馮宿**書》)然而,面對時人的非難和嘲笑,韓愈毫不動搖。他「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不斷壯大了古文運動的隊伍。

韓愈的學生有李翱、皇甫□、李漢等人,他們又轉相傳授,推動了古文運動的開展。韓、柳諸人注意汲取口語中的新鮮詞彙,提煉為一種接近口語的新的書面語言,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擴大了書面語言的表達功能,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新的散文傳統。唐末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寫的一些諷刺現實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體,可說是承襲了古文運動的余風。

中唐古文運動,雖然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勝利,但駢文並未就此匿跡,晚唐以後,它還在繼續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華麗的文風再度氾濫,前蜀牛希濟在他的《文章論》中曾提出:當時文章「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豔為勝」。

宋初,王禹□、柳開又開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張,但二人孤軍作戰,沒有形成有力的運動。真宗朝和仁宗初年,以楊億、劉筠為代表的「西□派」,追求聲律駢麗的形式主義思潮,席捲了當時文壇。到石介諸人出來,才給延續百年之久的**文風以有力打擊。

石介著《怪說》,猛烈抨擊「楊億之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並在《上范思遠書》中呼籲「二三同志,極力排斥之,不使害於道」,矢志「學為文,必本仁義」,寧死不作**文章。但石介的創作,成就並不大。宋代的古文復興,要到歐陽修倡導之後,才形成一場運動。

歐陽修憑藉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帶動了一支寫作隊伍。他的同輩蘇洵,學生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蘇軾門下又有黃庭堅、陳師道、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樹旗幟,擴大影響,從而使宋代古文運動達到波瀾壯闊的地步。宋代古文運動的主要特點,第一是主張明道。

歐陽修說:「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蘇軾說「吾所為文必與道俱」(《朱子語類》引)。

這一點繼承了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第二是不高談學習先秦兩漢而直接取法韓愈。王禹□說「近世為古文之主者,韓史部而已」(《答張扶書》)。

他們學韓的共同點,是學韓文「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作風,而不學他追求奇古奧僻的偏向。因此,宋代古文,進一步奠定了韓、柳開創的新的書面語言的基礎,更有利於表達思想,也更便於為人們接受,發揚了他們開創的新的散文傳統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歐、曾、王、三蘇六家與韓、柳合稱為「八先生」,茅坤編選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禮的地位。

明代宋濂、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陽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無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運動的啟發或影響。唐宋古文運動,可說是中國散文發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樓:晴雲一鶴

最重要的是「文以載道」,即以發揚儒家傳統為內容、以秦漢古文為載體的反對浮華靡麗的文風和社會不良風氣

唐代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這一運動發起於中唐,但它的成功卻在北宋。

除韓愈、柳宗元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其餘6人,即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都是北宋中期人。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

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文以明道。所謂道,就是與佛教、道教相對立的儒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這是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的基本觀點。

他還將自己的主張貫徹於實踐,寫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他是古文運動公認的領袖。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的地位僅次於韓愈,其**亦提倡文以明道,他寫出大量散體文,取得與韓愈相當的成就。

由於韓愈、柳宗元等人的宣傳倡導和創作實踐,唐後期古文寫作極盛,質樸流暢的散體終於取代駢體,成為文壇的主要風尚。韓愈的古文,本有「文從字順」和「怪怪奇奇」兩種風格,後追隨者們片面發展了韓文奇崛艱深的一面,古文運動逐漸衰落,駢文又在晚唐五代的文壇上佔據了主導地位。

北宋建國之初,柳開曾大聲疾呼恢復韓柳的古文傳統,但所繼承的則是唐代古文運動末流奇澀古奧的遺風,王禹偁也反對五代以來浮豔相尚的文風,但所見與柳開不同,他在提倡「韓柳文章李杜詩」的同時,把「傳道而明心」和「句易通、義易曉」作為古文寫作的標準,糾正了柳開等人文風的流弊。繼承王禹偁古文傳統而作出了較大貢獻、成為北宋古文運動中堅的是歐陽修等人。歐陽修等人也主張「文與道俱」,但已偏重於實用,而不專指遙遠的道統和空洞的性理,對四六文的駢偶形式,也採取了比較實事求是的靈活態度。

歐陽修進一步開創了平易流暢、駢散結合的古文新體制,使其成為宋代古文的基本特色,並為此後元明清諸代所遵循。歐陽修主持禮部考試的嘉佑二年(1057),是古文運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蘇軾、曾鞏和蘇轍都是這一年中的進士。再加上王安石、蘇洵,歐陽修周圍集結了一批優秀的古文家。

內中各人的政治見解和文學主張雖不盡相同,但在此前後,都寫出了不少成為後世典範的古文名篇。如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讀孟嘗君傳》、《遊褒禪山記》,蘇軾的《留侯論》、《石鐘山記》、《赤壁賦》,蘇洵的《六國論》,曾鞏的《墨池記》等,文采斑斕,使宋文於此極盛。歐陽修重視獎掖後進,王安石、蘇軾皆出其門而相繼主盟文壇,宋文得以順利發展。

嘉佑二年的科舉改革後,古文日益興盛,並從此取代駢文佔據了文壇的主導地位以迄近世。唐代散文繼承了秦漢散文傳統,又具有題材更廣、與現實生活聯絡更密切、文學性更強等新的特點。新的古文傳統形成以後,駢文並未銷聲匿跡。

當代和後世仍不斷出現駢文作家和作品,古文家亦時或採用駢辭儷句作為藝術手段,只是駢文不再佔據統治地位。由唐宋古文運動開始的古文新傳統,支配文壇1000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被白話文所代替。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簡答古文運動的主張和貢獻

5樓:牛牛的天空下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因古文運動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中唐古文運動,雖然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勝利,但駢文並未就此匿跡,晚唐以後,它還在繼續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華麗的文風再度氾濫,到了宋朝的古文復興由歐陽修倡導之後,才形成一場運動。又一次把古代文學、特別是散文以及文論的發展推進了一大步。此後,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古文傳統,一直為元明清散文家奉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法於歐陽修、曾鞏、蘇軾等。

詩歌方面,歐陽修、王安石、蘇軾也給予南宋金元詩以及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詩派以深刻的影響。

韓愈古文運動唐代著名的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韓愈和誰

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 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題歐陽生哀辭後 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柳則主張 以輔時及物為道 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此外,兩家的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 主張 養氣 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養,強調 ...

什麼是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什麼?

古文運動 中國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 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這一運動發起於中唐,但它的成功卻在北宋。除韓愈 柳宗元外 唐宋八大家中的其餘6人,即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 蘇洵 蘇軾 蘇轍都是北宋中期人。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是誰發起古文運動的求答案

發起沒有考究,但有有代表人物,韓愈和柳宗元 唐宋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所謂 古文 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和漢朝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 表達思想。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於對偶 聲律 典故 詞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