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應縣木塔千年不倒而現代建住二三十年就要拆了

2021-03-04 00:43:01 字數 5449 閱讀 8641

1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建築屹立的時間很可能不比應縣木塔短,但是乙個是為了居住,乙個是古蹟,應用的範圍完全不一樣,現代建築拆了不是說質量多差(非常少數的外包豆腐渣工程除外),而是無法滿足新一代人的居住需求,比如空調,電梯,停車場,這都是現在的人們需要的,所以30年前的建築需要改造也很正常,而且現在很多2、30年前的建築不是拆,而是改造,比如北京這邊很多西城東城老舊小區的外牆隔溫層改造,電梯改造也是很常見的方案,除了部分建築布局極其老舊否則不會拆。最後我告訴你應縣木塔本來就是需要乙個個零部件拆下來重新更換老舊腐朽部件的,日本也是經常幾十年拆一次然後安裝,這是木構建築無法避免的,應縣木塔上千年沒有任何大型維護已經是乙個奇蹟了,但是現在應縣木塔的情況很危險 ,不去拆裝的原因就是全球沒人拆過規模這麼大的建築,技術不到位很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壞,

應縣木塔為何燕子多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現在適合燕子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了,木塔的結構對於燕子來說建窩相對容易一點

應縣木塔簡介?

3樓:射手座的

應縣木塔一般指釋迦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

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23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公尺,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釋迦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公尺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

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杆,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遊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

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公尺。內槽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等。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

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廣泛採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乙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乙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釋迦塔2023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斗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例項,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座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乙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釋迦塔於遼清寧二年(2023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

永樂二十一年(2023年),明成祖率軍出師宣化,給予南侵的韃靼、瓦剌部以有力回擊。回京途中,駐蹕應州。揮筆書寫了「峻極神工」四字。此匾於萬曆四十一年(2023年)五月重灌。

明正德十二年(2023年),韃靼小王子犯陽和(山西陽高),掠應州。明總兵王勳迎戰,被困於應州。明武宗率師援應。

十月,兩軍在應州血戰六天,小王子敗退。這次決戰,給韃靼一定的打擊,從此,邊境安寧了幾年。第二年七月,為了慶祝應州之捷,明武宗二次來應州,登塔宴賞功臣,書寫了「天下奇觀」四字讚美木塔。

2023年釋迦塔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在整修塔內塑像時發現了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

2023年,國家**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礦部華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隊等十幾個科研部門,對木塔塔院及周圍地質狀況進行詳盡勘察。

2023年11月,釋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塔內文物:

1、佛牙舍利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

2、蓮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乙個巨大的蓮花台上。這個蓮花臺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

這八個力士本是駐守八個方向的**天神,乘如來古佛外出講經說法之機,匯聚一處,私下凡塵。他們八個下了凡間,排山倒海。本來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齊齊,像棋子一樣,所以有「星羅棋布」一說。

3、匾額經卷

明成祖朱棣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題「天下奇觀」。塔內有明、清及**匾、聯 54 塊。 塔內還有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

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公尺。 為紀念慧能大師畫家繪製「採藥圖」,原來藏在第四層佛像腹內。現儲存與應縣文物管理所。

山西應縣木塔的歷史、周圍環境、特色、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它建於公元2023年,並且在2023年的時候獲得了世界吉尼斯記錄——世界現存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

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釋迦塔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公尺,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周圍環境:

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公尺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

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

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巨集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山西應縣木塔的特色:

木塔自建成後,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2023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2023年)督大軍在陽和(山西陽高縣)、應州一帶擊敗入塞的韃靼小王子。

登木塔宴請有功將官時,題"天下奇觀"。塔內現存明、清及**匾、聯 54 塊。對聯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雲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雲霄";"點檢透雲霞西望雁門丹岫小,玲瓏侵碧漢南瞻龍首翠峰低"。

此外,與木塔齊名的是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我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公尺,實屬國內罕見,為研究我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山西應縣木塔的故事:

著名建築學大師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故事。「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就因為這一句諺語,梁思成就跑遍了整個北平的圖書館。但是沒有找到一張**。

他也不認識這兒的朋友,所以他做了個決定,寫了一封位址不明確信投石問路。他把這封信寄到了「應縣最高等的照相館」,他想要有人幫他拍下木塔,並把**寄給他。梁思成收到了**以後十分的激動,便乙個人跑來了應縣去研究這個木塔了,從此應縣木塔就走上了被保護的道路。

山西應縣木塔是誰建成的

5樓:小紙

千年不倒翁——應縣木塔 北宋末年,遼宋邊境十分緊張。遼國多次想用兵征服中原,宋朝將士每次都拼死抵抗。 遼宋雙方一次次地交鋒,相持了很久。

北宋朝廷的態度也是很不明朗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爭論不休,輕信的皇帝宋真宗一會覺得這派有理,一會又覺得那派有理,經常改變主意;而遼國卻是對中原虎視眈眈,志在必得。如此幾番之後,遼軍終於戰勝了宋軍,長驅直入,進逼澶淵城下,宋朝大亂,主和派勸真宗割地賠款,遷都南方,主戰派代表丞相寇準卻準備「逼」皇帝親征,鼓舞將士一舉收復失地。真宗心裡實在害怕,寇準一面避開主和派單獨勸說皇帝,一面暗暗作好行動安排,一旦皇帝作出決定,立刻安排車馬、侍衛並大加宣傳,決不遲疑。

也不知談了多久,真宗終於同意了親征,寇準松了口氣,宋朝終於有救了,大家緊張地忙碌起來。他也是冒性命之危勸駕的,萬一皇帝真有個三長兩短,也絕不是那麼好交代的,事實上,皇帝親征比起坐守朝廷來危險性又大了多少倍呢。 真宗來到前線上,並且到了雙方火拼的澶淵城下,將士們得知都非常感動,他們誓死保衛國家,保衛皇上,形勢一下起了變化。

宋軍很快地退了遼兵,正待乘勝追擊,真宗卻不許了。原來他也並不想戰,只是遼國貪得無厭,一定要讓他連一隅江山也不保,他才動了氣,加之寇準不停地勸說,他才親征來到這裡。而此時,遼軍敗退,正是講和的好時候,條件也好談,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宮過安逸的日子。

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於是,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真宗臨走之前,察看了邊界的地勢地形,當他看遼國邊境應州有一座雄偉高大的古塔時,便下詔要求在北宋與應州地位遙遙相對的定州,修築一座超過對方的高塔,以觀察敵方軍情。宋朝的能工巧匠們日夜苦幹,終於將塔修至當時工程技術的極限高度,約84公尺。

登高望遠,料敵效果十分顯著,而塔名也直截了當地被命為「料敵塔」。 於是,在藍天白雲的北方大漠之中,便巍然挺立起兩座高塔,一木一石,遙遙相對,顯得格外瑰麗壯觀。 那麼,激怒並啟發宋真宗的應州的木塔,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塔呢?

原來這座木塔,叫「佛宮寺釋迦塔」,因它位於山西應縣,又稱應縣木塔。它建於遼清寧二年,距今已有九百餘年的歷史,因全塔沒有一釘一鉚,全部用縱橫交錯的主柱、木環、深架、斜撐與鬥扶相互搭連,因而它是現存最古老高大的純木結構的塔,堪稱世界一絕。塔高67公尺,外觀五層,加之每層又有暗層,實為九層,修建在乙個4公尺餘的石徹高台上,底層平面呈八角形,直徑達30公尺。

第一層,門開南面,室內空間設計頗具匠心。內外柱間,是朝拜禮佛的通廊,中心佛堂上,有高約十公尺的釋迦坐像,四周牆壁上繪有如來、金剛、天王及**,尤以飛天最為精美,每當饒鈸空鳴,佛香氤氳,室內氛圍頓時肅穆而神玄。自第二層以上,八面凌空,塔內塔外景色連通。

塔內佛像形態各異,有的塑四方佛面向東南西北各方,有的釋迦居中,八大菩薩分坐八方。塔內並無暗層,因而十分寬敞高大。塔外均有迴廊和扶欄,遠望恆嶽、桑乾盡收眼底。

據說最多一次曾有幾千人同時登塔眺覽。令人叫絕的是,在近十個世紀的滄桑歲月裡,木塔曾歷經多次強烈**和戰亂,仍巋然不動。據載,元朝曾大震7日,近年邢台、唐山、內蒙及林格爾**均涉及於此,於它都無絲毫的損害。

2023年,馮閻軍閥混戰,木塔中彈兩百餘發,兩根立柱折斷,仍安然無恙。應縣木塔,巍峨壯觀又不失端莊秀麗,連同它傳奇般的經歷,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木構建築的高超技藝和輝煌成就。

胡楊林為什麼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怎麼可能,這明顯是誇大了的。原文說的是在沙漠裡面的胡楊,在沙漠那麼乾旱的環境下,沒多少細菌,即使是人的屍體也不會腐爛,會成為乾屍 木乃伊 更別說胡楊了。如果把胡楊種在熱帶雨林的,你看看它倒了以後,不到一年就朽爛光了。這個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的。胡楊是新疆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極度乾旱的新疆塔...

能幾千年來不倒的中華民族,什麼精神是其他國家沒有的

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精神是其他國家沒有的雖然中華五千年歷史上經常發生內亂,但是從來就沒有外族成功侵入過。這就是愛國主義情懷,為了國家的完整,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無所不能,這種精神,其他國家很少,所以中國幾千年不倒 幾千年的中華民族遇到了許許多多外來的侵略者,有少數民族入侵,也有外國入侵,但是中國人們擁...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能長存數千年而沒有中斷

因為在每個年代都有官吏專門記錄發生的事情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在數千年歷史中不曾中斷的連續 首先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含了許多科學的合理的知識,是中國人早期社會實踐的偉大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智慧型結晶,因此她是有生命力的。第二,中國人重視文化傳承的性格和習慣使然。我們中國人一直都很尊重先賢流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