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為什麼要插入這些日記和尋夢片段

2021-03-04 08:56:31 字數 3972 閱讀 4765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片長的,一片短的,自己抉擇.長:情感在「幻」中

《懷念母親》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2樓:胖點共舞

《懷念母親》一文是季老的回憶錄《留德十年》中的一篇。

《留德十年》從2023年,青年季羨林大學畢業期待赴德留學終於成行寫起,一直寫到2023年歸國返鄉為止。數十篇文章,洋洋十數萬言,寫盡了十一年羈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體,各自獨立;連在一起則以時間為序,整體呈現了先生十多年的經歷。

在這些文章中,《懷念母親》顯得有些特別,它沒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樣以寫事或寫人為中心,而是在敘述文字中夾雜了相當比例的日記、文章片段,頭緒比較多。它的主要內容,對母親(生身母親、祖國母親)的懷念是年輕的季羨林歐洲十一年中不間斷的情感。寫羈旅生活中對生母、故國的深切懷念,既沒有像其他文章那樣以敘事或寫人為中心,也沒有恣意抒情,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說,「我特別強調『實事求是』四字,因為寫自傳不是搞文學創作,讓自己的幻想縱橫馳騁。我寫自傳,只寫事實。」為了遵從這樣乙個寫作原則,寫《懷念母親》時,季老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來「儲存自己當時的感情」。

這樣一種組織語言材料的方式,是服從於整本書作為回憶錄的性質的。

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文字。季老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回憶幼時的生活和表達對母親早逝而自己無從迎養的愧疚、悔恨,對解讀《懷念母親》很有幫助。此外,《懷念母親》中有兩段文字摘自季老寫於2023年的《尋夢》。

《留德十年》附錄中有《尋夢》全文,不但有助於解讀《懷念母親》,而且此文寫得情深意切,讀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懷念母親》一文初讀平淡無奇,甚至感覺跳躍性比較大。讀過一些相關的作品,了解了寫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靈,再回頭去讀,漸漸讀出了味道。季老學貫中西,文通古今,對如何寫散文有自己的獨有看法。

他曾說,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實,「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現在,為了自傳「只寫事實」,他在寫此文時盡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

季老一生埋首躬耕於古文本這片堅硬的土地,開掘出一部部豐厚的典籍,他偶爾到散文這片田裡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靈文字。季老一生寧靜淡泊,從他的散文中,我們卻又讀出了乙個善感而多情的季羨林。他曾為一莖古藤被砍斷而暗自垂淚(《幽徑悲劇》),他曾為身邊小動物病亡而「內心顫抖」(《老貓》),他曾為異國他鄉偶然相識的少年魂牽夢縈(《塔什干的乙個男孩子》)……母親早逝使少小離家的他今生無法膝前盡孝,這成為他「永久的悔」;去國離鄉時親老、妻少、子幼,本以為兩年即可回國,卻因為戰亂被阻留異國他鄉——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怎不是他異國十一年中內心深處熾烈的情感?

也許,這時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話:平平淡淡才是真。

懷念母親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乙個是生我的母親,乙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裡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裡。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嚥,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為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乙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

2023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裡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1月18日

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

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1月20日

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風裡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裡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裡,引用了這幾段。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開頭一段是: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下面描繪在夢裡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後一段是:

天哪!連乙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乙個母親。到國外以後,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

這種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小學人教版《懷念母親》後面的問題回答 急!急!急!急!急!

3樓:匿名使用者

①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頻,屢次,連續幾次。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

尤其作者是第一次離開,離別的滋味尤為強烈,心中不斷湧現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起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隨著離別時間的長久在不斷加深。句子中乙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絡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淒涼」,寂寞冷落,悽慘。作者身在異國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③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

「悵望灰天」,惆悵地望著天空。由於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必然對母親的音容笑貌記憶不深,對母親的懷念更多的是乙個模糊的影子,因此儘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親的樣子和容顏,但無奈模糊不清,只能盡力地懷念,不斷地回想。

4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目標

1.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5樓:匿名使用者

「頻來入夢」,頻,屢次,連續幾次。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

尤其作者是第一次離開,離別的滋味尤為強烈,心中不斷湧現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起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隨著離別時間的長久在不斷加深。句子中乙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絡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6樓:匿名使用者

我還沒有講呢!!!!!!我怎麼知道.............你豬啊

7樓:筆名難取

(1)「頻來如夢」是屢次來到自己的夢境的意思。祖國母親頻來如夢的原因是因為作者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

(2)「淒涼」是因為自己身在異國他鄉,無法見到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十分思念他們。「甜蜜」是因為自己在異國他鄉時想起以前的美好時光,感到老朋友無處不再,更想到自己學成歸來是可以回報、報效祖國。

為什麼題目不是懷念母親而是秋天的懷念

因為秋天的懷念點出了本文是秋天這個季節發生的事情,含蓄的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二懷念母親則選材範圍太寬 以上回答你滿意麼?答 因為一文中母親不斷的想讓作出去春秋天的菊花。答 秋天是我悲慘人生的開始同時也是我悲慘人生的結束,在這個秋天我也懂得了母親臨終前對我說的好好活兒的話,讓我有勇氣再一次在這...

《秋天的懷念》中母親是什麼人?為什麼母親反覆強調讓作者去

母親是乙個勤勞善良 疼愛自己的孩子 堅強有韌性的人。她反覆強調要作者去北海看菊花,是因為菊花曾經給 我 與母親都留下過極美好的回憶,母親希望處於絕望之中的兒子,能通過菊花感悟到,生活還是有希望的還是美好的,希望菊花能感染和重新點燃作者的生命力。秋天的懷念 中母親為什麼要帶 我 到北海去看菊花 5 母...

人為什麼要懷念過去,為什麼人總是會懷念過去?

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或感情上不順利時,會懷念過去的一些美好時光,懷念過去是人之常情,這沒有奇怪的哈.就好比你在聽 時候,聽著歡快的歌是你會隨著它歡快,聽傷心的歌曲,或許心情會隨著傷心.其實想想過去,也是挺美好的,但人不能活在過去的陰影裡,所以不能總是懷念過去了.凡事想開一些.嚮往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