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說放在句首要加什麼,放在句中,放在句尾呢

2021-03-04 08:56:29 字數 6819 閱讀 7266

1樓:匿名使用者

和漢語一樣,是構bai成句du子必要的元素。

比如,我說中文zhi:「dao我是小明」,這就是一句最簡內單的主謂賓的句容子。我-主語,是-謂語,小明-賓語。

如果你缺少乙個,這句話就變得很難理解了。

當然,有時口語中會忽略,比如人家問:誰啊?你可以回答:我,小明!那麼也說的過去。因為口語畢竟不是那麼嚴謹。但考試必須注意!

什麼是語氣詞,請舉例說古代漢語句首,句中,句尾語氣詞的用法

2樓:匿名使用者

語氣詞是表示種種語氣的虛詞,它常常用在句尾,有時也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頓。古漢語中常用的語氣詞有也、矣、乎等。

一、也語氣詞「也」從在句中的位置上看,經常地、大量地用在句尾,有時也用在句中;從句式上看,「也」字經常用在判斷句句尾,但也可以用在陳述句句尾。

判斷句句尾使用「也」字,作用是幫助判斷,加強判斷的肯定語氣,使聽者或讀者對判斷深信不疑。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這種用法的「也」字現代漢語中沒有和它對應的詞。

一般可以不譯出。例如: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②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史記•廉破藺相如列傳》)

③成安君,儒者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正因為「也」字有加強肯定的作用,所以也常用在陳述句句尾,以加強陳述語氣,使讀者或聽者堅信所陳述的內容。用在陳述句句尾的「也」字,和用在判斷句句尾的「也」字,在用法上仍然是相通的。這種用法的「也」字可譯成「啊」或「呢」,或不譯出。

例如:①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②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論語•公冶長》)

「也」字用在因果或假設複句的後一分句句尾,也含有肯定和確認、加強全句語氣的作用。因為解釋原因,說明真相,**結果,進行推理都帶有論斷性質,而論斷本身必然有所肯定和確認,「也」字正好表達了這種語氣。例如:

①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左傳•莊公十年》)

②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③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是因果複句中後乙個分句句尾使用「也」字。

④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⑤距關毋內諸侯,秦也可盡王也。(《史記•項忌本紀》)

⑥聖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自至也。(歐陽修《答吳充稱才書》)

以上是假設、讓步複句中後一分句名尾使用「也」字。

「也」字用在祈使句和感嘆句尾,使祈使、感嘆語氣更加堅決、肯定和強烈。「也」字的這種用法是跟上述的基本用法相一致的。可譯成「吧」或「啊」。例如:

①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城濮之戰》)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以上是祈使句句尾使用「也」字。

③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④拔劍割肉,壹可壯也!(《漢書•東方朔傳》)

以上是感嘆句句尾使用「也」字。

「也」字有時也出現在疑問句句尾。「也」字所在的疑問句往往有「問」、「問曰」等明確表示問話的詞語,或者有疑問代詞、疑問語氣詞。「也」字在疑問句句尾出現,並不是說「也」有疑問語氣詞的用法,「也」字仍然是表示確認的語氣。

由於「也」字的使用,就便得這種疑問是在確認的基礎上表達出來的,往往是對已經確認的某種事實提出的疑問。例如:

①子張問:「十世可知也?」(《論語•為政》)

②二世問左右:「此乃鹿也?」(《史記•李斯列傳》)

③夫子何哂由也?(《論語•先進》)

④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鬼神而自輕也?(《諸稽郢行成於吳》)

⑤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

⑥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莊子•齊物論》)

例①、②的疑問語氣由「問」表達出來;例③、④的疑問語氣由「何」、「胡」這樣的疑問代詞表達;例⑤、⑥「也」字後出現疑問語氣詞「與」和「邪」,足以說明「也」字並不表示疑問語氣。

句中的「也」字表示頓宕,兼有強調和提示作用。這種「也」字往往用在句中的主語、狀語後,表示語氣上的停頓和隔斷,對上文是強調,對下文是提示。例如:

①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鄭伯克段於鄢》)

②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論語•先進》)

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

以上諸例是主語後面使用「也」字。

④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許行》)

⑤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同④)

以上二例是狀語後面使用「也」字。

二、矣「矣」字經常用在敘述句句尾,把事物發展變化的情況告訴別人,含有運動過程和時間因素,是個表示動態的直陳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

「矣」字所表示的動態有兩種情況。

一是原來或從前就有這種情況,說話人把它當作一種新情況提出來加以陳述,或告知別人。例如:

①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②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公孫丑上》)

③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二是現在還沒有出現某種情況,但預料、推斷這種情況將必然出現,說話人也可以用「矣」字把這必將出現的新情況提示出來。例如:

①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受公子兵,事必危矣。(《史記•魏公子列傳》)

②吾且柔之矣。(《城濮之戰》)

③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第一例是表示可能的倒述句,含有原來不可以,現在可以了。後二例是描寫句,含有原來沒有那種狀態,現在出現了,都屬新情況。

「矣」字用在祈使句句尾,是說話人希望對方實現某種行為或完成某種事情,因為是希望實現或完成,所以都帶有將然的性質。例如:

①君無疑矣。(《商君書•更法》)

②豹曰:「廷掾起矣。」(《史記•滑稽列傳補》)

「矣」字還可用在疑問句和感嘆句句尾,但它所表示的仍然是陳述語氣,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是靠別的手段來表示的。例如:

①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

②德何如則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是疑問句句尾用「矣」字,句中一般都另有疑問詞表示疑問,「矣」可譯為「呢」。

③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

④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以上是感嘆句句尾用「矣」字,感嘆語氣是用謂語提前表示的,「矣」可譯作「了」。

「也」和「矣」這兩個語氣詞可以通過比較來把握它們的用法。從主要功能上看,「也」字往往用在判斷句句尾,表靜態的事實;「矣」字主要用在敘述句句尾,表動態的事實。

三、乎語氣詞「乎」既可以用在疑問句句尾表示疑問語氣,也可以用在感嘆句句尾表示感嘆語氣。

疑問句中的「乎」字表示疑問語氣時,按提問的出發點和疑問的性質不同,可分為詢問、反問和推測三種情況。

詢問 詢問是說話人提出問題,要求對方回答,這類疑問多見於是非問句、特指問句和選擇問句。這是一種純粹的疑問,「乎」可譯為「嗎」或「呢」。例如:

①(王日)「戰乎?」(伯州犁)曰:「未可知也。」(《左傳•成公十六年》)

②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許行》)

以上二例是是非問句,要求對方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乎」譯作「嗎」。

③事齊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

④子以秦將救韓乎?其不乎?(《戰國策•韓策》)

以上二例是選擇疑問句,說話人把兩種可能提出來,要求對方選擇一種作答。「乎」字可譯作「呢」。

⑤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論語•先進》)

⑥我則無禮,何以戰乎?(《載流之戰》)

以上是特指問句,句中有「何」這樣的疑問代詞特別提出疑點。「乎」字可譯作「呢」。

反問 反問是無疑而問,用疑問的形式表示毫無疑義的意見,所以不要求對方回答。因為是無疑而問,故在句尾用「乎」字的同時,句中還要用別的反詰語氣詞等來配合。這種「乎」字也可以譯成「嗎」或「呢」。

例如:①天之所置,其可廢乎?(《城漢之戰》)

②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許行》)

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以上三例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內容。其中1、3兩例與「乎」字呼應的是語氣詞「其」和副詞「寧」。

如果句中使用「不」「無」等否定詞,就構成否定形式,表達的也是肯定的內容。例如:

④喜賂怒頑,能無戰乎?(《城漢之戰》)

⑤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公尺之在太倉乎?(《莊子•秋水》)

「乎」與「不亦」構成「不亦……乎」,是一種比較委婉的反問說法,其反問語氣比帶其他反詰詞語的反問句要輕緩一些。例如:

①夫子嘗與吾言於楚也,必是故也。不亦識乎?(《左傳•成公十六年》)

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③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推測 推測是說話人已有了答案,對答案是否正確可靠還沒有十分把握,於是就用基本相信而有些不定的語氣把自己的意見提出來,也不要求對方回答,是一種疑信參半的問話形式。因為是推測,所以句中常有「其、無乃(毋乃)、得無(得毋、得微、得非)」等表示委婉的詞語相配合,以增加推測的委婉語氣。這種句子裡的「乎」一般可譯為「呢」。

例如:①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

②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國語•越語上》)

③日飲食得無衰乎?(《戰國策•趙策》)

④袁盎曰:「我所謂袁將軍者也。公得毋誤乎?」(《史記•梁孝王世家》)

感嘆句句尾的「乎」多表示呼喚或表示感嘆語氣,大都可以譯作「啊」。例如:

①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

②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

③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勸學》)

「乎」字還可以用在形容詞後,做形容詞的詞尾,給形容詞增加形象化的色彩。例如:

①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論語•子張》)

②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論語•泰伯》)

四、歟(與)

語氣詞「歟」先秦多寫作「與」,「歟」是後起字。「歟」(與)和「乎」一樣,既可以表示疑問語氣,也可以表示感嘆語氣。

「歟」(與)表示疑問語氣時,在是非問句句尾一般不表示純粹的疑問,而是說話人心目中已有了某種看法,但還不能深信不疑,提出來要求證實。這是「歟」(與)和「乎」在表疑問語氣時的主要不同之處。這樣的「歟」(與)可譯為「嗎」或「麼」。

例如:①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論語•微子》)

②「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織之與?」曰:「否,以粟易之。」(《許行》)

③子非三閭大夫歟?(《史記•屈原列傳》)

「歟」(與)用在特指問句,幫助表達疑問語氣,句中也另有疑問詞,疑問的重點落在疑問詞上。可譯為「呢」。例如:

①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論語•季氏》)

②誰與,哭者?(《禮記•檀弓》)

③大閹之亂,縉紳而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

「歟」(與)用在選擇問句句尾,是表示無法肯定或否定某項或某幾項事情,要求對方選擇而發出的疑問語氣。可譯成「呢」,分句中常有「抑」來配合。例如:

①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②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禮記•中庸》)

③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歟」(與)用在反問句,表示不要求對方回答無疑而問的反詰語氣,可譯為「嗎」,有時也跟「也」連用,或跟「豈」、「得非」等配合。例如:

①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孟子•公孫丑上》)

②得非急於求道,不擇其人而問焉者歟?(韓愈《答吳充秀才書》)

③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

表感嘆的「歟」(與)可譯作「啊」,例如:

①子在陳曰:「歸與•歸與!」(《論語•公冶長》)

②坎進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莊子•秋水》)

五、哉語氣詞「哉」的基本用法是在句末表示比較強烈的感嘆,相當於今天的「啊」。例如:

①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②管仲之器小哉!(《論語•八佾》)

③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記•商君列傳》)

如果「哉」跟它前面的謂語一起提到句首,所表示的感嘆語氣就更為強烈。例如:

④大哉,堯之為君!(《許行》)

⑤快哉此風!(《史記•太史公自序》)

⑥上怒曰:「烹之!」通曰:「嗟呼!冤哉烹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哉」用在祈使句句尾,表示祈使語氣,並略帶感嘆意味,這是從上述其本用法引申出來的一種用法,可譯作「啊」或「吧」。例如:

①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詩•召南•殷其雷》)

②汝其念哉!(《史記•太史公自序》)

③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蘇軾《賈誼論》)

「哉」字還可以跟疑問詞配合用於詢問句和反問句,句子的詢問語氣和反問語氣由疑問詞來表達,「哉」字則給它們帶上感嘆色彩,可譯為「嗎」、「呢」。例如:

①此何鳥哉?(《莊子•山木》)

②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間哉?」(《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③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蘇軾《教戰守策》)

以上諸例是詢問句,「哉」譯為「呢」或「啊」。

④晉,吾宗了也,豈害我哉?(《左傳•僖公五年》)

⑤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以上二例是反問句,「哉」譯作「嗎」或「呢」。

語氣詞「夫」可用於句首,也可用於句尾。用於句首,表示將要發表議論,引出議論的內容。如果是用在複句的最後乙個分句的句首,則常常表示對上文的結語或推論。例如:

①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晉靈公不君》)

②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這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許行》)

③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荀子•議兵》)

前三例都是引出議論的內容,後一例是對上文的總結。

動詞放在句首要一定用ing形勢嗎

不一定,要看用做什麼成分了。作名詞,就像你給的例子裡的,eating fruit是一件事情,eating 動名詞作主語回使用。答祈使句用原型 例如 do your homework!如果是被動的,則用過去分詞。covered by anger,his eyes can t see anything ...

instead放在句首表示什麼關係

一.instead意為 代替 替代 作副詞用,通常位於句尾.如位於句首時常用逗號與後面閣開.instead 在順接句子中作 代替 講,而在轉折 或逆轉 句子中作 然而 講.二.instead of是介賓短語,其意與instead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它後面常接賓語,起賓語多由名詞 代詞 介詞 短語 動詞...

什麼標點符號可以放在句首,標點符號可以寫在第一格嗎

破折bai號能放句首,書du名號 引號可以放在句首zhi,其餘標點符號不能。dao參考中考語文標 內點。容 例如 1.沒關係,他解釋說,我反正要走一趟的。2.阿姨,他低低地說,我們趕快走吧!3.凡此種種,都可以說某些歌劇中缺乏革命浪漫主義的具體表現。賀敬之 談歌劇的革命浪漫主義 4.少年 是我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