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柳的詩句最好要有10首以上,有條件的要寫一些賞析

2021-03-04 08:56:19 字數 6113 閱讀 4208

1樓:匿名使用者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

《遊山西村》)3.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絕句》)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遊:

《釵頭鳳》)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曹操:《觀滄海》)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過故人莊》)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賀知章:《詠柳》)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柳的詩句及賞析 學習古文的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楊柳枝 溫庭筠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賞析:有柳未為春,乃為憶徵人。)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李白

漢陽江上柳,望客引東枝。

樹樹花如雪,紛紛亂若絲。

春風傳我意,草木度前知。

寄謝弦歌宰,西來定未遲。(賞析:春風傳我思,草木亦通情)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賞析:歡愉何其短,又到衰陽哀蟬)江邊柳 雍裕之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係郎船。(賞析:不為折柳贈,綿綿係郎船)楊柳枝詞 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賞析:老白的是最直白的,偏僻意境深得很,一百個人來讀有一百多個理解和感悟)

3樓:寂寞的白鹿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就是柳樹,不解。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人間有清霜。」——《詠柳》曾鞏 這個是說柳絮像飛舞的雪花蒙蔽了日月(意在奸臣當道,蒙蔽聖聽)。這是柳的意象裡唯一的貶義。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北朝樂府民歌《折楊柳枝歌辭》

李賀《致酒行》:「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李商隱《楊柳枝》:「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含菸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是柳的最主要意象,柳字諧音留。故含有離別,留戀,鄉思,相思,等等諸多意思。

《詩經·小雅·采薇》開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表示春的來到,表示一種生機。

以下參考別人

《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商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係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繫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至於古文學習,我學漢語言的,希望我的方法對你有效。

第一,多讀書,培養一種習慣。我從小讀古白話**。古典英雄傳奇**讀多了,興趣就來了。

第二,多背書,好的篇目一定要背。怎麼選?高中,初中的語文課本里的都背背吧,我背完了的。然後你覺得拗口的話,可以背一下賦。

第三,字詞積累,這個只有靠自己。

4樓:櫻空釋

採 薇 《詩經·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注]《詩經·小雅·采薇》寫的是出征士兵保家衛國懷念親人和鄉土的情思,這是我國古代詩歌中以楊柳作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詩。其大意是:當初我們出征啊,楊柳飄拂依依;如今我們歸來啊,卻是雨雪漫天紛飛。

詠 柳 [宋]曾 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通過對柳樹「倚得東風勢便狂」「飛花蒙日月」的描摹,寫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並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們必無好下場,難逃滅亡的命運。

如夢令 《紅樓夢》

豈是繡絨殘吐,捲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此詞是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人物史湘雲所寫的「詠柳」詞,讀來別有生趣。

關於柳的詩句及含義鑑賞

5樓:雲水

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當時一種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周邦彥《蘭陵王》:

「柳蔭直,菸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從「折盡向南枝」和「柔條過千尺」這樣的詞句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習俗、時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別的地點多在長亭、橋頭或大堤,如周邦彥詞中提到的「隋堤」,還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橋)即是。送別時不僅折柳相送,餞行飲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時還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現成的,幾乎當時有點文化的人都可隨口唱出;詩人們當然更要吟詩賦詞以相贈。在古代詩詞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與「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相關的作品,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乙個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觀。

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023年高考古詩詞鑑賞題出的就是這首詩。)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嚐。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楊花」就是柳絮。蘇軾有《楊花詞》)

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詩詞中不僅寫「折柳送別」這種行動,而且,凡是與柳相關的詞語都要拿來抒發分別時的離愁別恨,朋友間的厚意深情。如「柳絲」、「柳枝」、「柳陰」、「柳色」、「煙柳」「柳綿」(又可說成是「柳花」、「楊花」、「柳絮」)、「楊柳」、「折楊柳」、「楊柳春」、「楊柳依依」等等。

「折柳」詩詞中,還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禮部屬官李之問,愛上了都城名妓聶勝瓊。李將回原籍時,聶勝瓊為之送別,飲於蓮花樓,唱了一首詞,末一句是:「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為這,李之問又留下來住了乙個多月。後來因為妻子催促太緊,李不得不悵然離去。不到十天,聶勝瓊寫了一首《鷓鴣天》,寄給李之問。

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裡,回家後被妻子發現。李只得以實相告。李夫人讀了《鷓鴣天》,見其語句清健,非常高興。

不但沒有阻止李聶的這段情緣,反而拿出私房錢讓李之問去都城迎娶聶勝瓊。

聶勝瓊《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後,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二、「折柳」之緣由

分別時為什麼要折柳相送呢?

常見的解釋是,「柳」諧「留」音,贈柳表示留念,一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但是,這種解釋我們感到很單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別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俗,恐怕不是乙個「諧音」就能解釋清楚的。

因此,古代就有人從另外的角度探求這其中的緣由。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謂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

」這種解釋是很合理的。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中,一切順遂。這一說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為,這還不是「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的最初緣由。最早的淵源應該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幾句古詩。理由有三:

一是這詩句來自《詩經》,而且是名句,讀書人人人熟悉;二是「楊柳依依」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為後來的的送別詩奠定了文化基調;三是《詩經》作為五經之一,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容懷疑的,古人作詩講究「無一字無來處」,當然來自經典。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楊柳春」改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為不妥。

總之,「折柳送別」應該有「諧音感懷」、「哲理啟迪」、「文化傳承」這樣三個緣由。

三、「折柳」之樂曲

「折柳送別」時,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絡在一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與之相關的樂曲有這樣三首:

一是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的《折楊柳枝》。有一首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李白《塞下曲》:「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還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聞笛》,這兩首詩中所言「聞折柳」,都應該是《折楊柳枝》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稱《陽關三疊》。其實原來並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維寫的一首詩《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來由樂人譜入樂府,當作送別曲,並把末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反覆重疊歌唱,所以稱為《陽關三疊》。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別曲。

三是唐朝的《楊柳枝詞》。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題詠柳,以表達離別之意。劉禹錫就有《楊柳枝詞》九首,其中一首的內容是: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據學者王先謙解釋,「楊柳」是柳的一種,垂楊即垂柳。

如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瑩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這句中的「垂楊」指的就是隋堤柳。

(在古詩詞中,似乎是柳寓生離,楊寓死別,應該是有明確分工的。如白居易《贈盧子蒙》:「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有什麼好聽的,卡哇伊的女生網名?最好要有配套的頭像和簽名p

潮流。拽丫頭 傻丫頭 不哭 婭婭婭丫頭 咦 我的阿爾卑斯呢 不好意思哦 我用的是手機 頭像那些弄不了 1.愛的太真太容易讓自己沉淪 2.那時的一切 早已物是人非 3.一味尋找著我們所謂的成熟 4.語言灬 如果說愛。5.抬頭仰莣不屬於我d3天空 唯美,好聽 女生 的個性簽名,頭像還有及網名,要配套!q...

我要有10個關於讀書的成語,10個詩句的作文

好的,你到上就有了 關於讀書成語五個讀書詩句三句 關於讀書的十個成語 關於讀書的成語並舉例解釋如下 懸梁刺股 廢寢忘食 鑿壁偷光 學而不厭 學富五車 牛角掛書 博覽群書 韋編三絕 專心致志 勤學苦練 囊螢映雪。成語 懸梁刺股。讀音 xu n li ng c g 釋義 形容刻苦學習。出處 西漢 劉向 ...

s開頭的女英文名,最好要有she讀音謝謝

sheela sheena sheerasheila shel shelaghshelby shelette shellshelley shelly shemekashena shenna sheprysherene sheri sheridansherine sherise sherlyn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