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一生連好的念頭都沒有,淨空法師一生連乙個好的念頭都沒有

2021-03-04 08:53:46 字數 3679 閱讀 7300

1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答:這是乙個嚴重的問題,而且是許多同修的問題。學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境界轉不過來,毛病也在於此。

自己曉得錯了,也知道改,可是改得不徹底。《十善業道經》講「夾雜不善」,怎樣能做到不夾雜?印光大師教我們的方法很好,常常想到「死」,我快要死了,自然就放下了。

印光大師在唸佛堂的佛像後面寫了乙個「死」字,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生在世一場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常常想此,萬念俱灰,才回得了頭。我們活在世間,決定不是為自己,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死,對自己、對世間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留戀。

活在世間,就是為眾生、為佛法,為大眾做好樣子。別人不能放下的,我統統放下。別人犯過,不能痛改;我犯過了,真正能改,做出乙個知過能改的好樣子,一切為眾生,為正法久住。

學佛的人絕對不怕死,死了以後,要換更殊勝的境界,這是智慧型者的作法。如果死了墮落在三途,愈轉愈苦,這是愚痴。所以,真正想改過,就要常念死。

佛在大小乘經典裡,常教我們六念,六念前面是念三寶,後面是念天、念戒、念無常。過去很多修行人都將《無常經》作為早晚課誦,現在念這個經的人比較少。我們也必須用這個方法來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一生才有救。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很不容易,有這個機會決定不能錯過。

淨空法師: 如何在生活、工作和處事待人接物中修行

2樓:天逸藍餐沸

1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我們的本分;在自己本位上,處處要替別人著想。

2 譬如我們做生意,自己經商,一定處處竭盡心思為顧客著想。我們賣的東西一定是貨真價實,不會讓他人吃虧上當。

3 我們東西買進來賣出去要用心,要對得起人,要對得起社會,對社會要有貢獻。能利益大眾,這就是菩薩,這個商人就是菩薩商人。

4 我們做工,這些產品也一定要真實,決定不能偷工減料,這是菩薩工人。

5 乃至於家庭主婦,也要竭盡心思,對於家裡老少都要照顧得到,使他們身心能得到安穩,這是菩薩主婦。

6 我們待人接物、一切工作,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面清清淨淨,這是菩薩事業。

外表和光同塵跟大家一樣,歡歡喜喜,裡面清清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功夫

像這樣說起來,我們真正修行人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板著面孔?那也不是的,那也錯了。所以外面要隨緣,恆順眾生,裡面要如如不動。

外面見到人家歡喜,我們也歡喜,恭喜人家,我們自己心清淨的,所以外面隨緣,佛法是圓融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偶然也可以發個脾氣,生一下氣,那是表面的,裡面沒有,裡面是清淨的。

所以說個老實話,學佛的人要像在戲台上表演一樣,咱們表演依據劇本來表演,不是自己,自己根本沒有。像舞台上,叫你笑,你就得笑一下;叫你哭,你就哭一下,自己心裡頭真的沒有,也沒有哭,也沒有笑。

凡夫的麻煩事情在**?他外面笑,他裡面也笑;外面哭,裡頭也哭,這糟糕,這就不得了。所以外表和光同塵跟大家一樣,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裡面清清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功夫,功夫這樣做。

絕對不是我裡頭不動,外表也不動,變成木頭人,這樣子你自己固然得到利益,佛法從此可能就變成障礙。別人一看,佛不能學,你看學了佛就像他一樣,木頭人一樣,把一切眾生學佛的緣斷掉。

修行在**?生活當中修行,工作裡面修行,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修行,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心

恭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諸佛菩薩的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都在容貌上表現,他表的是「從心所現慈悲相好」。我們看到這個相好要學,我們要想這種好相,你要修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相隨心轉,連世間人都懂這個道理。我們沒有好心,哪來的好相?

可是我們看世間人,有一些世間人相好,很美;但是你仔細再去觀察,他有美,他沒有善,他沒有真。

佛菩薩的相好,「真善美慧」四個字具足。世間人有些人相很好,他美,真善慧沒有。所以我們往往看到那種人,古人常講「自古紅顏多薄命」,下場都不好,四個他有乙個,缺了三個。

他這個美從什麼地方修的?他有因。美是慈悲心修的,心地很慈悲,多做一些慈善事業,多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他做得不得法,他不是真心去做。

為什麼去做?好名、好利,他不是真心。做這些事情,社會上多少人奉承他,多少人捧他,為這個,多少人讚嘆他;如果沒有人讚美,他就不做了。

所以他不是真心,他不是清淨心,他不是平等心,他得的果報,只有乙個美貌,沒有真實智慧型,沒有真實的福報;縱然得福報,曇花一現。

這樁事情,諸位可以從許許多多電影明星裡面,你可以觀察到,這些都是擺在我們現實。我們從佛法,佛法是書本,從教室學得來這些道理,學來這些方法,我們要落實在生活當中,一天到晚接觸的人事物全都是表法,會用心的人在生活當中成就大智慧型,成就清淨心。修行在**?

生活當中修行,工作裡面修行,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修行,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心。

不但是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體質如果不隨心轉的話,袁了凡先生為什麼得延壽的果報?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能夠活到七十多歲,這個壽命怎麼轉的?心轉的。

我這一生也給大家現身說法,我也是這一生轉變的。如果沒有遇到佛法,照著我的命裡面去過日子,多少人給我算命,都活不了四十五歲,早就不在了。我不如了凡先生,了凡先生還活五十三歲,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福報是更不如,差遠了。

過去生中大概是修了一點慧,修慧不修福,所以沒有福報,生活非常艱苦。幸虧是有這個機會遇到佛法,有緣遇到幾位善知識、好老師,我們肯學,對老師教誨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個果報現前。

所以我對於感念老師的恩德,不是普通人能夠比的,普通人沒有。你沒有受到人家的深恩,你怎麼會感激?受到深恩,你自己依教奉行,得到真實利益,你才會感激。

接觸老師的人很多,方東美先生的學生很多,***的學生也很多,章嘉大師的學生也很多,親近多年得不到老師的真實受用,老師平等教學,沒有特別教導。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學,你肯學你才得受用;你不肯學,聽聽就算了,得不到受用。所以真正得受用,能信、能解、能行,得受用是能證。

你相信,或者不解,相信理解你不肯去做,你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你對老師的恩就薄了。唯有真正去奉行,真正得利益,對老師的恩德才知道、才明了,感恩的念頭油然而生,是自自然然的。所以表法非常重要。

世間法覺了就是佛法,佛法迷了就叫世間法,世間法跟佛法,實在講就是覺跟迷

淨空老法師答:佛法講放下,不是說事,是說分別、執著,你要放下這個。事要不要做?

事要做。事如果不做,那你對於家庭成員不負責任,這不是佛法;佛法是究竟圓滿法,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事相要做到盡善盡美,理性決定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家庭在世間是第乙個美滿家庭,是令一切人羨慕你的,這叫佛法。

絕對不是說,家庭老少都不管了,就出家了,沒這個道理,佛經上沒這種說法的。你出家,行,你出家你家庭裡面老少有人照顧,你有這個條件才行,你沒有這個條件,不可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孝父母、不敬尊長,不能入佛門。

那是什麼?那叫自私自利,逃避現實,這個不可以。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世間法覺了就是佛法,佛法迷了就叫世間法。

世間法跟佛法,實在講就是覺跟迷。

覺、迷不一定在出家、不出家,與這個不相干,出家很多迷而不覺,還不如在家的,在家很多人覺而不迷,超過出家人。總的來說,說得最簡單的,就是覺的人沒有煩惱,沒有貪瞋痴慢,沒有自私自利。我常常講,沒有控制人事物的念頭,沒有佔有人事物的念頭。

他生什麼念頭?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在家裡頭捨己為家裡大眾,在社會能捨己為社會大眾,這個人受人歡迎,受人尊敬。釋迦牟尼佛雖然是出家,但是他為社會大眾服務,他的工作是教學,非常認真,非常勤奮,一天跟大家上課八個小時,四十九年沒有間斷,沒有休息。

這是他表演給我們看的,你在社會上從事哪個行業,一定是認真負責,把你的工作做好,奉獻給社會大眾,這是佛法。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nāmóāmítuófó迴向偈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是一生都沒有子女的

西施 楊玉環 劉弗陵 蔡倫 光緒帝等。1 西施 西施 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 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 西子 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苧蘿村 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 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 浣紗女 她天生麗質 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越王...

曹丕為什麼篡位,曹操終其一生都沒有篡位,為何曹丕繼位當年就馬上登基稱帝?

曹丕為人本就不怎麼,最主要的是此人野心極大,對權利及其看重,這是篡位的重要因素。第二,當時的皇帝如同擺設,曹丕的急性子及乾脆性格也決定了曹丕篡位的舉動。延康元年 220年 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 丞相 冀州牧,他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

孟浩然為什麼一生都沒有做官為什麼孟浩然一生坎坷?

唐代的大才子多不勝數,但是孟浩然是唐朝公認的大才子,詩仙李白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但是由於孟浩然錯失做官的機會,使玄宗不悅斷送了自己的官路。如果有管可以做,又何必來隱居田園過這樣的苦日子呢?表面上清高曠達的孟浩然,也辛苦的走在自己的仕途路上。公元723年,孟浩然遠遊長安,寫下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贈給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