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的荒原這首詩與傳統詩歌有什麼不同

2021-03-04 08:53:39 字數 3657 閱讀 5383

1樓:中國爾爾

《荒原》是現代英美詩歌的里程碑,是象徵主義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托馬斯·艾略特(1888-1965)的成名作和影響最深遠的作品,表達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滅,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2023年因「革新現代詩,功績卓著的先驅」,獲諾貝爾獎文學獎。

艾略特荒原被稱為現代派詩歌里程碑,與傳統詩歌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 大量引用典故和神話故事,意象豐富。詩中穿插6種語言,引用的神話和典故包含東西方35個作家56部作品。

(2)運用蒙太奇手法,把神話、宗教、典故等看似毫無關係的場景與現代都市的生活片斷奇妙地剪接在一起。共同納入乙個以荒原為中心的象徵結構,表達某種中心和關係。

(3)跨越時空界限,在時間上無前後,在空間上無界限。

(4)意象新奇怪誕,語言複雜多變。《荒原》裡有口語、書面語、古語、土語和外國語。語言雅俗相結合。

(5)《荒原》是艾略特與埃茲拉.龐德兩位英語詩歌大師合力的結晶。《荒原》原稿有800多行,後經過埃茲拉.

龐德刪減,才成為現在的434行。艾略特對審稿人龐德表達了由衷的敬意。 (6)《荒原》既不屬於抒情詩,也不屬於敘事詩,在那個時代,開創了一代新的詩風。

艾略特的荒原屬於什麼詩

2樓:匿名使用者

象徵主義的現代主義詩

《荒原》運用了多種大膽獨特的語言手段,進行了多層次、多側面、立體式的藝術表達, 把內容互不相干、分散零亂的段落拼帖在一起。《荒原》中這許許多多貌似彼此毫無關聯的片段,實際上卻是有著一定內在聯絡的語言鏈條。《荒原》中音、詞、句的表現形式不拘一格,構成內涵艱深、結構形散而神不散的語篇整體,達到語言形式和主題內容的和諧統一, 產生一種抽象的象徵主義美、突出的現實主義美、獨具特色的意境美和結構與神話的完美結 合。

這些表現手法的運用,極大地烘托了詩歌主題。艾略特開創了現代主義詩歌的一代詩風 ,為後人樹立了永恆的藝術豐碑。

艾略特的《荒原》的詳細解釋

3樓:霸道的浴霸

艾略特和《荒原》

艾略特(1888-1965)原籍美國後加入英國國籍,是後期象徵主義文學

艾略特2023年起發表詩歌,先後出版的詩集有《詩歌》(1909-1925)、《詩集》(1909-1935)、《四個四重奏》(1944)、《詩集》(1909-1962)。寫於2023年的《普魯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最著名的詩作之一,這首詩以象徵主義的手法,寫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乙個中年人在求愛途中錯綜複雜的矛盾心理,以此來表達世紀初一部分人對現代文明的幻滅感,借普魯弗洛克這一帶象徵意義的人物形象揭示當時普遍存在的精神上的病態。《四個四重奏》是艾略特晚期的代表作,充滿了宗教和哲學的冥想,抒發對時間的空幻感和幻滅感,宣揚**教的宗教原罪說,鼓吹只有禁慾贖罪才能求得靈魂的解放。

這首詩被認為是艾略特在藝術上登峰造極之作。長詩《荒原》(1922)是艾略特的代表作。除詩歌外,艾略特還有一些詩劇傳世,最著名的是《大教堂的**案》。

艾略特的政治觀、宗教觀和文化主張是違背歷史潮流的,他主張以宗教為政治文化的中心,通過教會來管理國家、傳播文化,從而拯救西方的現代文明。艾略特世界觀的偏頗造成了他詩歌內容的謬誤。

《荒原》是現代英美詩歌的里程碑,是象徵主義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響最深遠的作品。

第一章《死者的葬儀》,將西方社會描繪為萬物蕭瑟,生機寂滅的荒原。起首幾句便流露出詩人深深的痛苦和無盡的失望和悲哀。春天原本該萬物復甦,生意盎然,而在詩人的筆下,現代文明的象徵―――倫敦卻是一片枯萎的荒原。

在這沒有生氣的棲息之所,人不生不死,雖生猶死,心中唯有幻滅和絕望,眼前的世界只氾濫著海一樣的情慾。在這令人窒息的現實中充斥著庸俗卑下的人欲,死亡的陰雲濃濃地罩在了西方世界的上空,人們在渾渾噩噩之中走向死亡。詩人把現實社會比作地獄,現代人視為沒有靈魂的幽靈。

第二章《對弈》。用維吉爾的《伊尼特》、奧維德的《變形記》和莎士比亞的《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這些作品中描寫的上流社會男女的淫慾和罪惡與現實低層社會卑鄙齷齪的肉體交易疊映,突出表現精神枯萎,道德墮落的現代生活。物別是《變形記》中翡綠眉拉被國王鐵盧歐斯**殺死後變為鶯夜=典故的引用,自然有力地表達了詩歌深刻的主題。

對弈即爭鬥,象徵現代人的勾心鬥角,用古代的暴行和現代的罪惡相比較。艾略特認為,現代人重複著古代的人罪惡,世界放縱獸慾,人們成了喪失人性的行屍走肉,說他們「是在老鼠窩裡,在那裡死人連自己的骨頭都丟得精光。」

第三章《火誡》。表現倫敦這現代荒原上庸俗、骯髒、罪惡的生活:聖潔的教堂讚歌中,世界重複著鐵盧的獸行;明亮的月光下,母女登倆幹著**行徑;昏黃的濃霧中,商人為金錢而奔走;精神空虛的青年男女在苟合中打發光陰;人們尋歡作樂後留下的濁物漂浮在昔日詩意盎然的泰晤土河。

在詩人看來,情慾之火毀滅了人性也毀滅了大自然,造成了這個「烏有和烏有聯結在一起的現實」。他向佛陀籲請,要讓焚燒物的火來掃盡情慾,拯救人類:「燒啊燒啊燒啊燒啊/主啊你把我拯拔出來/主啊你拯拔/燒啊」。

第四章《水裡的死亡》。通共只有10行,行行都是含義深刻的象徵,有人說它象徵的內容抵得過但丁的一部《煉獄》。人在慾海中死去,死去後忘掉生前的一切,讓他靜靜地在死亡的慾海中反思。

艾略特筆下的海既是情慾的象徵,它奪去了人的生命,又是煉獄,它讓人認清自己生前的罪惡。實際上艾略特是要現代人正視自己的罪惡,洗涮自己的靈魂。

第五章《雷霆的話》。重新回到歐洲是一片乾旱的荒原這一主題。詩的起首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來象徵信仰、理想、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歐洲大地上消失,詩人認為,從此歐洲便成了一片可怖的荒原。

人們渴望著活命的水,盼望著救世主的出現,盼望著世界的復甦,靈魂的再造。他用《聖經》的典故寫了耶穌復活後的身影。然而**並未重臨,卻聽見了驚天動地的聲巨響―――革命的象徵。

艾略特把社會主義革命視為人類的一場災難。最後,詩人借雷霆的話告誡人們:要施捨、同情、克制、皈依宗教,這樣大地才會復甦,人們才分擺脫不死不活的處境獲得永久的寧靜。

枯萎的荒原―――庸俗醜惡、雖生猶死的人們―――復活的希望,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了全詩陰冷朦朧的畫面,深刻地表現了人欲橫渡、精神墮落、道德淪喪、生活卑劣猥瑣、醜惡黑暗的西方社會的本來面貌,傳達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人對世界、對現實的厭惡、普遍的失望情緒和幻滅感,表現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態和精神危機,從而否定了現代西方文明。同時,詩歌把西方社會的墮落歸之於人的「原罪」,把恢復宗教精神當作拯救西方世界,拯救現代人的靈丹妙藥,反映出艾略特思想上的保守和反動。

《荒原》在藝術上的成就超過現代派的其他詩作,是一首具有借鑑價值,值得認得認真研究的傑作。這首抒情長詩風格多樣,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柔和了象徵主義、意象主義和玄學派的一些特點。詩中陳述與詠嘆,抒情與諷刺,描繪與警句,莊嚴典雅的詩句、滑稽可哂的市井俗語,交織穿插為五彩繽紛的景象。

大量的典故(作者引用36個作家、56部作品和6種外文)、比喻、暗示、聯想、對應等象徵主義手法及意象疊加,時空交錯等現代詩歌表現手段,詩人用來得心應手。他甚至大膽採用了象徵裡套象徵、神話裡面套神話、神話和現實交錯、古與今雜柔、虛與實融匯的手法,使得詩歌高度的抽象化、哲理化有機地統一起來,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段,拓展了詩歌的思想內容。《荒原》在藝術表現上的不足是用典故太多,且想象、聯想和暗示都帶有很大的隨意性,造成詩歌澀難解,使一般讀者望而卻步。

若無艾略特自己加上的50多條註解,許多地方都無法懂得。

作為西方現代主義的第乙個流派,後期象徵主義對文學的發展是有獨特貢獻的。它在藝術上的創造、開拓所到得的成功經驗,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段,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影響了現代主義的各個流派;象徵主義作家著力表現內心世界,也是對文學領域的拓展。但是,象徵主義在藝術上過分追求表現形式而造成的神秘晦澀與內容上表現出來的悲觀主義、宗教神秘主義和反動倒退的社會主張則是應當否定的。

元日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的哪些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1 燃放爆竹。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2 喝屠蘇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 驅邪 和躲避瘟疫。3 掛桃符。中國民間風俗,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神荼 鬱壘...

相信未來汪國真詩歌的斷句,相信未來這首詩怎麼斷句

頓號表示停頓,括號表示重音 我 不去想 是否能夠 成功 既然 選擇了 遠方 便只專顧 風雨 兼程 我 屬不去想 能否贏得 愛情 既然 鍾情於 玫瑰 就勇敢地 吐露 真誠 我不去想 身後會不會襲來 寒風冷雨 既然 目標是 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 只能是 背影 我不去想 未來是 平坦 還是 泥濘 只要 熱愛...

石灰吟與詩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絡,石灰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精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首句 千錘萬鑿出深山 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烈火焚燒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