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起源

2021-03-04 08:50:05 字數 4555 閱讀 4964

1樓:宣哥無限叼

琴的**無從稽考,不過上古時期 中華文明之初的各個氏族領袖都與琴的創始傳說有關,如伏羲造琴、神農造琴、唐堯造琴、黃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傳說,但無考古支援和證實,應為附會之說。甲骨文中有琴字,不過它可能從像箜篌這種中東豎琴發展而來,而箜篌最早出土樣本是在新疆省且末縣,可追溯到西元前400年至前200年。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與琴相似的最古實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築和十絃琴。

築長度與現代琴相仿,而十絃琴長度是現代琴的一半,琴體較厚,琴面不平,無徽位。戰國中期和西漢則有比現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絃琴面板呈曲線,琴頭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翹,下有一足,很像單足的夔,有禮器的象徵。

先秦西周時的鍾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諸侯宮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文、師襄和師涓等。史載他們都有高超的琴藝。

而在先秦時期琴被用於伴奏和演唱,稱為「弦歌」。在《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琴的記載,可見當時琴已有較豐富的表現力。戰國時期隨著**的不斷進步,琴樂也得到了很大地發展和普及,從而湧現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傳誦。

而琴作為主要的樂器,被士人賦予禮制修心養性的功能和審美,所謂「君子之近琴瑟,此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學創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能彈琴唱詩經三百首,還曾向師襄學琴,成為後世士人典範。後人附會作有《孔子讀易》和《泣顏回》兩琴曲。

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師曠、列子、伯牙、雍門周、孔子等。

兩漢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漢初七弦琴結構簡單,音箱較小,共鳴聲小,尾部為實木,面板無徽位。東漢至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蔡邕所著《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原書已佚,經後人輯錄成書,還作有琴曲5首,合稱「蔡氏五弄」;又傳他曾用灶餘焦木製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傳為蔡邕女兒蔡琰作,實則《大胡笳》和《小胡笳》皆為唐人借題所作。 此外還有劉向所著《說苑·琴錄》,揚雄所著《琴清英》。

琴曲《廣陵散》也在此時廣為流傳。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司馬相如和恆譚等。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樂譜可追溯到漢朝。

魏晉戰亂和紛爭的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出現大量不依附於朝廷的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等,琴風盛行,他們不僅彈奏,而且創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長清》、《短清》、《長側》和《短側》4首,合稱「嵇氏四弄」,現存同名琴譜載於明代琴譜,可能並非原作;還著有《琴賦》、《聲無哀樂論》等。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阮瑀、嵇康、阮籍、阮咸和阮瞻等。

南北朝南北朝時期,君主和士人都愛好**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戴顒、宗炳和柳惲等。

隋唐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而琴風稍落。董庭蘭擅彈《胡笳》等曲,流傳作品有《頤真》;期間新作琴曲有《風雷引》、《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和《漁歌調》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發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環佩」為傳世名琴,唐琴在歷代都被視為稀世之寶。唐代減字譜逐漸成熟,成為了記錄琴**主要譜式。

初唐時琴也傳到朝鮮和日本。期間著名琴人還有李白、白居易、韓愈、趙耶利、薛易簡、陳康士和陳拙等。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製琴家採用這種方法。唐琴的斷紋以蛇腹斷為多,也有冰紋斷、流水斷等。

其表面漆灰則有墨、慄殼色兩種,有朱紅漆者皆為後人修補時所加,灰胎皆為純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兩側直至面板邊際,以防止上下板開膠。這些琴的邊長皆在120至125釐公尺之間。

宋元由於宋朝行使抑武揚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兩宋期間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第1個古琴流派浙派出現於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

南宋姜夔作琴歌《古怨》,是現存最早的琴歌。期間著名琴人有范仲淹、歐陽修、蘇軾、夷中、知白、義海、則全、倪雲林、耶律楚材和苗實等。宋季金元時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貴族的文人間廣為流傳。

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釐公尺,肩寬25釐公尺,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製琴的主要風格。

宋人製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為主要製琴材料。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

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製琴史上的乙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製琴,即所謂「官琴」。

元代製琴是宋、明之間的過渡期製品,由於歷時比較短,現存的實物也比較少。

明清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現存第一部減字譜《神奇秘譜》儲存了眾多古曲。清朝後期,琴藝術相對衰落。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汪芝、蔣克謙、楊掄、嚴澄、徐常遇和乾隆等。

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製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編號刻款於腹內;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題 「仰長江水」詩文以及「潞國世傳」大印一方,皆用八寶漆灰。

近代清末至2023年代,全國能琴者約100餘人。2023年代在蘇州、上海一帶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編印的《今虞》琴刊是當時惟一的盛事。2023年代至2023年代間,查阜西帶領調查小組在中國琴人聚集的地區進行了普查,造訪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錄音資料,整理出版《存見古琴曲譜輯覽》、《琴曲整合》等書,為古琴藝術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唐健垣編有《琴府》一書,其中一冊涵蓋了20世紀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狀態。古琴逐漸納入**專業教育體系,管平湖、查阜西、吳景略、顧梅羹、張子謙、衛仲樂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傳授琴藝。琴家們除了恢復古曲之外,也嘗試創作新曲。

**時琴隨文人出洋而流傳到東南亞和歐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大規模華人在海外的情況下,迄今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和瑞典等都有琴師和琴社。

現代由於古琴及其所象徵傳文化思想的式微,202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3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類,編號ⅱ—34。

古琴的起源

2樓:w易梓涵

古籍記載琴的創制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

發展:1、先秦

西周時的鍾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在《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琴的記載,戰國時期隨著**的發展,琴樂也得到了很大地發展和普及,從而湧現了大量的琴人。

2、兩漢

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漢初七弦琴結構簡單,音箱較小,共鳴聲小,尾部為實木,面板無徽位。東漢至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3、南北朝

君主和士人都愛好**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戴顒、宗炳和柳惲等。

4、現代

由於古琴及其所象徵傳文化思想的式微,202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3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類,編號ⅱ—34。

3樓:遺失の水晶鞋

起源挺多的,我老師告訴我們的是……伏羲在經過一片梧桐樹林的時候,坐下來休息,突然看見乙隻鳳凰立在梧桐樹上,於是將木伐了,製成了古琴……

誒……貌似官方的說法是……

關於琴的起源或創造者的傳說就有以下幾種:伏羲造琴說。「伏羲作瑟,伏羲作琴」(《世本.作篇》)伏羲是太陽神,傳說伏羲創造了瑟,瑟之五十弦裂為二十五弦,「裂一為二」蘊含生殖之意;《呂氏春秋.古樂篇》: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絃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在這段記載中,我們看到了五弦的琴(瑟)之功能是驅陽氣而來陰氣,使萬物可以生長;神農作琴,神農是南方之神,南方在夏天,蠶長而吐絲可製成弦,故南方與絲類樂器相配應。大琴叫離,南方正對應離卦,故南方──神農──琴瑟乃相對應。

因此史籍記載神農作琴的例子非常的多,例如《世本‧作篇》:神農作琴。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

宮、商、角、徵、羽。文武增二弦,曰:少宮、少商。

《桓譚新論》:「神農氏繼而王天下,於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知。」黃帝改琴說,在《史記》: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這種說法與伏羲的將五十弦瑟裂為二之說相同,黃帝居於四方之神之中心,在自然文化崇拜下,當也有如此說法。而其他的堯、舜當然也是琴瑟之創造者。

這些不同的說法,其真實性並不重要,然而卻強調出這樂器所蘊涵的自然文化圖騰崇拜之意義與功能。

4樓:名著百曉生

漢代樂器之首七弦琴,被崇尚文人時尚,感受古琴之美,追尋琴之起源

5樓:奶茶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本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台上的古老樂器。

如何挑選古琴古琴什麼木頭的好,古琴什麼木頭的比較好

擇琴應先擇音,音質好才能使彈奏者自如的表達自己的心聲,若琴音枯結而不能達意,又有什麼意思呢?其次選擇形制好,再次選擇樣式合意,色澤自然的。琴如伴侶,不合心意很難得到貼合心境,琴人合一的感受。擇琴要注意的 古琴槽腹寬 音箱大,聲音就會大。好琴上下膠合會用好的膠合劑,時間長,乾透後不易脫落開縫。琴材厚則...

古琴學習的問題,關於古琴學習的問題

用食指連續抹一二三四五六弦。這個叫做 散拂一至六 關於古琴學習的問題 巫娜的 古琴入門 但是請注意下。古箏基礎對古琴幾乎是沒用的,除了音律的把握。當然,可以說 相通,你學起來更容易上手,但是從指法等等來講,古琴中只有輪指可以沿用古箏的指法。這樣講,古琴上手其實很簡單,而難學的是一種古拙。比如說,很多...

古琴的外形,古琴是什麼樣子的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面圓底扁,象徵天地 琴身與鳳身相應 也可說與人身相應 有頭 頸 肩 腰 尾 足。琴頭 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 岳山 又稱 臨嶽 是琴的最高部分。在琴面右側頭部8 10釐公尺處橫嵌的一條用硬制木製成。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