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事例有哪些

2021-03-04 08:49:22 字數 5365 閱讀 9095

1樓:天神地神人神

張騫出使西域,達摩東來,玄奘取經(在晉朝時就已經有去取經的了),鑑真東渡,

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動事例

2樓:du知道君

1.日本,朝鮮等繼承了中國的儒家文化,有的地方,他們比中國還中國2.成吉思汗, 人類帝王的功勞:

雖然當初的成吉思汗從未接受過物質文明的薰染,竟能為那麼多 的民族建立了切實可行的典章,維持大半個世界的和平與秩序。信使可以縱橫50個 經度,乙個少女懷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遊這個廣大的帝國,使得東西交流為之暢 通,歐亞文化為之交流,這是人類之間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文化交流。從此,中國 的創造發明如火藥、紙幣、驛站制度等輸出到西方,西方的藥品、織造品、天文歷 法等也輸入了中國。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獨立出來的元朝科技發達的重要原因。

3.***的鞍鋼憲法在日本的騰飛中作用很大4.近年的,就是孫子兵法和中庸之道在西方和日本等新利用5.

鑑真東渡 唐玄宗時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6.馬可波羅來華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加強了中歐的聯絡7.玄奘取經 加強了中國人對古印度的了解

8.絲綢之路 傳播了中國的科技文化,也帶來了其他文明9.鄭和下西洋 加強了中國同西洋各國之間的聯絡

列舉絲綢之路中互學互鑒的一項事例

3樓:愛漂漂淼淼

「一帶一路」不僅是商貿通途,也是一條不同文化和文明相互借鑑、交融之路。古絲綢之路上,中華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相輝映。新時代下,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中得到傳承和發揚,以文學、中醫藥、**、影視等多種文化和藝術形式進行的人文交流,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人民中廣泛開展。

比如:中國四大發明傳入印度、歐洲,印度的醫學、佛教、製糖技術傳入中國

在盛唐時期中華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發展的例子?

4樓:符恆但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請運用矛盾的觀點,說明應怎樣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歷史傳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必須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②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各民族文化之間既有競爭,又需要相互借鑑,吸引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在尊重差異中取長補短,推動民族文化發展和世界文化繁榮。(如果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角度回答亦可)

③事物發展是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既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又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5樓:野鳥養生人

鑑真出使日本

鑑真,唐朝僧人,廣陵江陽人,著名的醫學家。曾經擔任揚州大明寺的主持,後應日本留學僧請求,先後六次東渡日本,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七百六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鑑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七十六歲。

日本人民稱鑑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

杜環,唐朝人,曾遊歷過西亞,北非,成為第乙個到過非洲的中國人。他回國寫了《經行記》,此書是中國最早記載伊斯蘭教義和中國工匠在大食傳播生產技術的古籍,還記錄了亞非若干國家的歷史,地理,物產和風俗人情。

6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日本的鑑真來中國學習,比如大唐的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比如西域的國家和中國做**,唐朝的長安城可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外國人不老少。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事例詳細

7樓:專揀公尺粒

1、班超出使西域

經過準備之後,班超和郭恂率領部下向西域進發,先到達了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國。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後來突然改**度,變得疏懈冷淡。

班超估計其中一定有原因,於是對部下說:「你們難道沒覺察鄯善王的態度變得淡漠了麼?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來到這裡,讓他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服從誰好的原因。

頭腦清醒的人能夠預見到還未發生的事情,何況現在已明擺著呢!」

於是,班超便把接待他們的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問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來了好些天了,他們現在住在**?」

侍者感覺出乎意料,倉猝間難以回答,只好把情況照實說了。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洩露訊息。接著,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飲酒高會。

喝到酒醉的時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說:「你們諸位與我都身處邊地異域,要想通過立功來求得富貴榮華。

但現在北匈奴的使者來了才幾天,鄯善王對我們就不以禮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們綁送到北匈奴去,我們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嗎?你們看這怎麼辦呢?」

大家都齊聲說道:「我們現在處於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馬你決定吧。」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的辦法,只有乘夜用火進攻北匈奴使者了,他們不知道我們究竟有多少人,一定會感到很害怕,我們正好可以趁機消滅他們。

只要消滅了他們,鄯善王就會嚇破肝膽,我們大功就告成了。」

有人說:「這件事應當和郭從事商量一下。」

班超大怒說:「是兇是吉,就在於此事。郭從事是平庸的文官,他聽到這事必定會因為害怕而暴露我們的計畫,我們就會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聲,這就稱不上是壯士了。」部下都一致稱是。

這天天剛黑,班超就率領將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駐地。當時天上刮大風,班超命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的後方,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又命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

安排完後,班超順風縱火,一時間三十六人前後鼓譟,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擊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這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成語的由來。

第二天,班超將此事報知郭恂,郭恂先是吃驚,接著臉上出現了感覺不公平的臉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來對他說:「你儘管沒有與我們一起行動,但我班超又怎麼忍心獨佔這份功勞呢?」

郭恂臉露喜色。班超於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並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朝廷作為人質。

二、唐代日本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

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後因故中止者三次,實際成行的十六次。

但是有一次僅抵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兩次是作為送回唐朝專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末歸而特派使團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

因此實際上名副其實的遣唐使是十二次。這延續二百餘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時期,組織、規模、交通路線都有很大變化,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使團**是正使﹑副使﹑判官﹑錄事。使團成員除約半數的舵師﹑水手之外,還有主神﹑卜部﹑陰陽師﹑醫師﹑畫師﹑樂師﹑譯語﹑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師﹑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工匠。

隨行有長期居留的留學僧﹑留學生和短期入唐﹑將隨同一使團回國的還學僧﹑還學生。還有從事保衛的射手。初期使團共二百餘人,乘船兩艘,以後增為四艘,人數增至五百餘人,但其中只有少數主要成員被允許進入長安。

三、玄奘天竺取經

玄奘是長安大慈恩寺的一名和尚,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就出家了,在做和尚時他常常研究佛學。

後來為了更多的獲取知識,於是他到處拜師學習,又因為他的聰明好學所以很快就精通了佛教經書。但是玄奘也發現佛經上有很多的錯誤於是他就決定去天竺學習佛經。

他從長安出發到了涼州,當時的朝廷不許唐人出境,他還被邊境的兵士發現了,於是讓他回長安去。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打退堂鼓,而是逃過邊防關卡到達瓜州,後來在別人的幫助下他艱難地走出了玉門關。不僅如此還路過了沙漠,其路程非常的艱險。

高昌王曲文泰也非常信奉佛教,聽說玄奘是從大唐而來的高僧於是十分敬重,請他講經,還邀請他留在這兒,但是玄奘堅決不同意,沒有辦法他只好送他離開還派了很多人跟隨他,並且寫信給沿路的國王們,讓他們多加照顧玄奘。

他們一行人走過了雪山和冰河,經歷了很多困難終於到達了天竺,天竺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裡面有乙個很有名的大學者,來到這裡的玄奘虛心向他學習,在那裡大約五年的時間就把經書全部學會了。

不得不說玄奘是乙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對佛經有著非常通透的理解。

玄奘的遊歷不僅在佛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還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公元六百四十五年,他帶著六百多經書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長安,他的取經事蹟震驚了當時的長安百姓。

當時的皇帝也對他大加讚揚,於是隆重的接待了玄奘,玄奘也對此次的遊歷進行了詳細講解。

四、絲綢之路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絲綢之路就是一條商人來往通商的要道,其上的商隊絡繹不絕,非常的繁忙,但是事實不是如此,乙個外國漢學家經過研究之後,得到乙個顛覆性的結論,絲綢之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通到底的道路。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會以為中國的商人一定直通羅馬,然後特產賣到**,其實並不是,中國幾乎沒有和羅馬帝國進行過直接的**活動,所有的貨物基本都是從中東轉手,然後賣到羅馬去的。

而且所謂的絲綢之路賣出去最多的貨物其實也並不是絲綢,絲綢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些特產而已,而且絲綢的**比較貴,只有羅馬的大貴族才能買得起。

所以說真正能夠對西方造成巨大影響的貨物其實並不是絲綢,反而是中國最為慣常的物品,比如說紙張才對西方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為是中國人首先發明了紙張,這個跨時代的發明直接改變了中國文明傳承的方式,大大節約了知識傳承的成本,紙張通過絲綢之路傳遞到西方以後,同樣也對西方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那以後西方的文化才開始大範圍的普及,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改變西方的文明。

西元前39年,懸泉地區就已經有很多慄特族人和中國進行**了,當然那個時候中國和他們的**主要還是駱駝,而且因為商業的發達,很多慄特族人因為有利可圖而選擇在絲綢之路上定居,然後從事各種服務業。

絲綢之路其實並不是一條恆古不變的道路,在不斷的通商過程中,因為環境和政治等因素的變化,道路其實也會有細微的調整,這些基本上都是商人們慢慢探索出來的。

五、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這七次,可以說他下西洋,對中國以後的發展有很多的意義。甚至他可以幫助中國和東南亞印度,東非,阿拉伯很多人民之間都有很好的往來,促進了這一項,各國的友誼。

更是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在明朝的政治,以及綜合國力強盛和經濟上都作出了一定的標誌性的事情,也反映了當時國家的繁榮昌盛。

畢竟他是作為乙個和平的使者去到那裡,也是為了宣傳自己國家的怎麼怎麼樣的好。更是向外面的世界展示我們國家的技術,像我們國家那時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水平。技術可以說是天下只此一家,為後來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這也是為了展示中國最強大的一面,讓很多的國家也臣服於我們的國家之下。可以說他遊遍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是我國在古代航海史上,比較壯觀的,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的遊船也讓他見識到了別的國家的航海技術,和文明,帶回國家在進行發展。

也正是因為鄭和下西洋,震懾了這些的倭寇亂黨,更是,把蒙元的勢力給壓制住,保護了國家人民的安全,國家的威望。可以說,作為現在來說,就等於就是宣傳了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海外進口**。

列舉古今中外文明交流和策的事情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 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 回鶻 鐵勒 契丹 靺鞨 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 新羅 渤海國 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頻繁,有哪些原因

1 唐朝政治統 一 政權強大,有穩定的政治環境 2 經濟繁榮 國力強大 文化昌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3 唐朝的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 4 唐朝的對外政策比較開放,唐 鼓勵外商來華 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長期居住 任官,和中國人通婚 5 中外使臣 商人 留學生以及僧侶的推動等。唐朝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根本原因是什...

請問」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用英語怎麼說

做複中外文化交流的 制使者 to be a messeng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to be a messeng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to b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