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戰車真的很重要麼,古代戰爭中戰車為什麼有很高的地位有什麼優勢

2021-03-04 08:49:04 字數 4830 閱讀 2004

1樓:醜德無地自容派

你說的這都貳000年前

了。戰車都退出歷史舞台中國年了。 因為在貳000年前還沒有系統的騎兵戰術,騎兵戰。

後來漸漸的發現戰車缺點很多,相比較騎兵價效比要比戰車高太多 不如戰車在不平坦的地形上就很難有發揮作用甚至成為累贅。而且機動力低於騎兵,攻擊力也不如騎兵集群的衝鋒,而且戰車故障率要高,花費也要高於騎兵

2樓:匿名使用者

很重要,尤其是步兵在平原地帶作戰,由戰車組成的車陣是非常重要的防禦設施,無論東西方都是如此,車陣在古代戰爭史上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古代戰爭中戰車為什麼有很高的地位 有什麼優勢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這都2023年前了。戰車都退出歷史舞台多少年了。

因為在2023年前還沒有系統的騎兵戰術,騎兵戰。後來漸漸的發現戰車缺點很多,相比較騎兵價效比要比戰車高太多

不如戰車在不平坦的地形上就很難有發揮作用甚至成為累贅。而且機動力低於騎兵,攻擊力也不如騎兵集群的衝鋒,而且戰車故障率要高,花費也要高於騎兵~

古代戰車有什麼講究嗎?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戰車及配備兵器

中國古代在戰爭中用於攻守的車輛。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並載運輜重。一般文獻中習慣將攻車稱為戰車,或稱兵車、革車、武車、輕車和長轂。

夏朝已有戰車和小規模的車戰。從商經西周至春秋,戰車一直是軍隊的主要裝備,車戰是主要作戰方式。

商周時期戰車的形制,在《考工記》中有較詳細的記述。2023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車馬坑中,首次出土一輛商朝戰車。坑中南端併排著器具、馬骨,車內外分布著 3套兵器。

從出土於商、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古墓中的戰車可以看出,商周時期戰車的形制基本相同,均為:獨轅(輈),兩輪,長轂;橫寬豎短的長方形車廂(輿),車廂門開在後方;車轅後端壓置在車廂與車軸之間,轅尾稍露出廂後,轅前端橫置車衡,衡上縛兩軛用以駕馬(圖1商朝戰車結構圖)。 商朝戰車輪徑較大,約在 130~140釐公尺之間,春秋時期縮小為124釐公尺左右;輻條18~24根;車廂寬度一般在130~160釐公尺之間(山東省膠縣西庵出土的西周戰車車廂寬達 164釐公尺),進深80~100釐公尺。

由於輪徑大,車廂寬而進深短,而且又是單轅,為了加大穩定性及保護輿側不被敵車迫近,戰車的車轂一般均遠比民用車的車轂長。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戰車,車轂長40釐公尺,軸頭銅軎(音wei4,車軸頭)長13.5釐公尺,總長度達 53.

5釐公尺(圖2西周戰車復原圖)。根據對有關出土車輛主要部位尺寸的測定和比較可知,商周時期戰車結構的變化是:軌寬逐漸減小,車轅逐漸縮短,而輪上輻條的數目則逐漸增多。

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提高戰車的速度和靈活性。

戰車為木質結構,一般在重要部位裝有青銅件,通稱車器,用以加固和裝飾。

西周中期以前,一般採用長型軎飾,其長度為17釐公尺左右;西周以後則通行短型軎飾,其長度在 8~10釐公尺之間。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 1件矛狀車軎,通長37.5釐公尺,它不僅用於保護和裝飾軸頭,而且也是帶有攻擊性質的裝置。

車軸是戰車馳騁時急劇轉動的關鍵部件,為防損壞,戰國時期已開始在軸轂之間裝置鐵鐗,以減少軸轂的摩擦。據河南省洛陽市中州路戰國車馬坑出土實物可知,鐵鐗為半筒形瓦狀,每輪 4塊,均以鐵釘固定在軸杆上。枒飾是包在車輪輞上的銅片,縱斷面呈 u形,固定在輪輞上的接縫處。

輪輞為雙層結構,每層均由兩個半圓形木圈拼成,裡外兩面的接縫錯開,互成直角,造成每一輪輞有4個接縫處,用4個枒飾加以緊固。

戰車每車駕2匹或4匹馬。4匹駕馬中間的2匹稱「兩服」,用縛在衡上的軛駕在車轅兩側。左右的2匹稱「兩驂」,以皮條系在車前。

合稱為「駟」。馬具有銅製的馬銜和馬籠嘴,這是御馬的關鍵用具。馬體亦有銅飾,主要有馬鑣、當廬、馬冠、月題、馬脊背飾、馬鞍飾、環、鈴等。

戰車每車載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只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這種乘法可以追溯到商朝。

如在殷墟車馬坑中,3名甲士分布兩處,車後2人,輿側1人;3套兵器,第一套華貴精美,餘兩套僅為一般的銅質,有明顯的等級差別,兵器的品種也明顯地有射御之分。據《左傳》等中國古代文獻記載,西周和春秋時期的乘法也與此相同。此外,還有4人共乘之法,稱為「駟

乘」,但這是臨時搭載性質,並非通例。除3名甲士隨身佩持的兵器外,車上還備有若干有柄格鬥兵器。據《考工記·廬人》記載,這些兵器是戈、殳、戟、酋矛、夷矛,合稱「車之五兵」,這些兵器插放在戰車輿側,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

西周青銅......中國古代戰車及配備兵器

中國古代在戰爭中用於攻守的車輛。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並載運輜重。一般文獻中習慣將攻車稱為戰車,或稱兵車、革車、武車、輕車和長轂。

夏朝已有戰車和小規模的車戰。從商經西周至春秋,戰車一直是軍隊的主要裝備,車戰是主要作戰方式。

商周時期戰車的形制,在《考工記》中有較詳細的記述。2023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車馬坑中,首次出土一輛商朝戰車。坑中南端併排著器具、馬骨,車內外分布著 3套兵器。

從出土於商、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古墓中的戰車可以看出,商周時期戰車的形制基本相同,均為:獨轅(輈),兩輪,長轂;橫寬豎短的長方形車廂(輿),車廂門開在後方;車轅後端壓置在車廂與車軸之間,轅尾稍露出廂後,轅前端橫置車衡,衡上縛兩軛用以駕馬(圖1商朝戰車結構圖)。 商朝戰車輪徑較大,約在 130~140釐公尺之間,春秋時期縮小為124釐公尺左右;輻條18~24根;車廂寬度一般在130~160釐公尺之間(山東省膠縣西庵出土的西周戰車車廂寬達 164釐公尺),進深80~100釐公尺。

由於輪徑大,車廂寬而進深短,而且又是單轅,為了加大穩定性及保護輿側不被敵車迫近,戰車的車轂一般均遠比民用車的車轂長。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戰車,車轂長40釐公尺,軸頭銅軎(音wei4,車軸頭)長13.5釐公尺,總長度達 53.

5釐公尺(圖2西周戰車復原圖)。根據對有關出土車輛主要部位尺寸的測定和比較可知,商周時期戰車結構的變化是:軌寬逐漸減小,車轅逐漸縮短,而輪上輻條的數目則逐漸增多。

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提高戰車的速度和靈活性。

戰車為木質結構,一般在重要部位裝有青銅件,通稱車器,用以加固和裝飾。

西周中期以前,一般採用長型軎飾,其長度為17釐公尺左右;西周以後則通行短型軎飾,其長度在 8~10釐公尺之間。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 1件矛狀車軎,通長37.5釐公尺,它不僅用於保護和裝飾軸頭,而且也是帶有攻擊性質的裝置。

車軸是戰車馳騁時急劇轉動的關鍵部件,為防損壞,戰國時期已開始在軸轂之間裝置鐵鐗,以減少軸轂的摩擦。據河南省洛陽市中州路戰國車馬坑出土實物可知,鐵鐗為半筒形瓦狀,每輪 4塊,均以鐵釘固定在軸杆上。枒飾是包在車輪輞上的銅片,縱斷面呈 u形,固定在輪輞上的接縫處。

輪輞為雙層結構,每層均由兩個半圓形木圈拼成,裡外兩面的接縫錯開,互成直角,造成每一輪輞有4個接縫處,用4個枒飾加以緊固。

戰車每車駕2匹或4匹馬。4匹駕馬中間的2匹稱「兩服」,用縛在衡上的軛駕在車轅兩側。左右的2匹稱「兩驂」,以皮條系在車前。

合稱為「駟」。馬具有銅製的馬銜和馬籠嘴,這是御馬的關鍵用具。馬體亦有銅飾,主要有馬鑣、當廬、馬冠、月題、馬脊背飾、馬鞍飾、環、鈴等。

戰車每車載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只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這種乘法可以追溯到商朝。

如在殷墟車馬坑中,3名甲士分布兩處,車後2人,輿側1人;3套兵器,第一套華貴精美,餘兩套僅為一般的銅質,有明顯的等級差別,兵器的品種也明顯地有射御之分。據《左傳》等中國古代文獻記載,西周和春秋時期的乘法也與此相同。此外,還有4人共乘之法,稱為「駟

乘」,但這是臨時搭載性質,並非通例。除3名甲士隨身佩持的兵器外,車上還備有若干有柄格鬥兵器。據《考工記·廬人》記載,這些兵器是戈、殳、戟、酋矛、夷矛,合稱「車之五兵」,這些兵器插放在戰車輿側,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

西周青銅......

古代戰車 興盛與沒落的時間和原因

5樓:飛揚的塵土

這是由於戰爭的方式和手段發生了變化。

春秋時代,打仗的雙方基本上遵循這樣乙個模式:有進攻企圖--->進攻方找到藉口--->部隊集結開進--->派使者下戰書--->約定戰場及作戰時間--->雙方依照約定會面--->列陣--->對攻。

這種戰爭的進行方式,使得戰車這一種具備衝擊力和殺傷力的**變得極具效果,因為了解一下古代戰車的組成和裝配就可以明白,戰車並不是獨立的作為衝擊敵陣的作用,一輛戰車基本上可以看做一艘「航母」。戰車上指揮,戰車小組下的步兵起到艦載轟炸機或者艦載殲擊機的作用,而戰車本身配備的增強殺傷力的鐵甲和刀鋒,就變成了**上的火炮。這樣戰車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是戰場上最具有攻擊性的**。

但是慢慢地戰爭不再這樣「君子」了。

進入戰國時代後,戰爭就變成了我打你一拳你踢我一腳的「流氓」式了。雖然依舊需要藉口需要集結部隊,但是不再約定時間地點。簡言之,戰爭逐漸轉變為以偷襲、強攻和防禦為主。

面對高牆投石機和攻城錐明顯比戰車來的實在,面對偷襲,單兵的作戰能力和靈活機動也比戰車要更勝一籌。此時依舊能夠看到戰車在戰場上橫行,但是已經逐漸的退居二線。靠單兵素質和高度靈活來取得勝利,成為了戰爭的主要手段。

火器的出現應該是在宋朝。大部分人覺得明朝才出現火器是因為火器使用方法的創造性變革而給人的錯覺。明朝的神機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支槍械部隊。這只是一種新興**的爆發性使用而已。

現代戰爭中的坦克也是戰車。所以從現代戰爭的角度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古代戰車會衰落。集團化推進和陣地戰中,坦克的作用是巨大的。

游擊戰或者巷戰這類不易於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方式,無論如何也不是坦克這種「現代戰車」去參與的。

總之就是作戰方式的改變,決定了使用的**的改變。

至於退出歷史舞台的時間,這個也說不上是真的退出了歷史舞台吧。只是從主要戰鬥力,慢慢的變成退居二線,到僅作為領軍大將的裝飾品,其實一直都算得上是戰車。

這個是以前自己看書總結的一些東西,希望你還看得上

古代打仗真有什麼陣法嗎,古代戰爭中真的有陣法嗎

在古代的氏族社會,人類的戰爭表現為部落衝突,當時還沒有正規的軍隊,也沒有什麼各級指揮,所謂的戰鬥大多也是一擁而上的互砍,如同群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所謂的陣法了。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 拐子馬 衝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

顯示卡對於電腦真的很重要嗎?電腦的顯示卡重要麼?

不僅僅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沒有顯示卡 螢幕,是無法顯示任何資訊和影象的。你和電腦是無法交流的。電腦的硬 軟體缺少任何一件,電腦都是無法使用的。如果你打遊戲,做影象,對顯示卡的要求更高,否則無法滿足使用需要。這不僅重要,而且不可或缺。沒有圖形卡和顯示器,就無法顯示任何資訊和影象。你無法與計算機通訊...

為什麼有些人是「外貌協會」的?外貌真的很重要麼

那確實重要,那是第一印象,但個人認為內涵重要 對男人來說,女人的外貌很重要嗎?為什麼我遇到的男人都是外貌協會的?一見鐘情鐘的不是情是臉,十個男人有九個是外貌協會的.相處久了還是要看內在的,你找男朋友我也一樣,男人帥的不是臉而是歲月積澱下來的睿智與淡定。女人同樣如果你是個好女孩就不要在意那些總會遇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