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欲伐荊可以用哪句俗語表達出來

2021-03-04 08:49:04 字數 1307 閱讀 9147

1樓:林白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選自《說苑》

出自《吳王欲伐荊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2樓:知軒知軒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具體含義

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螳螂捕蟬: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

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黃雀在後: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

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意思是,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就是這個成語…

就說是要不能只顧眼前也要考慮後果!

4樓:隗沛閎淑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意思: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僅僅看見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

吳王欲伐荊中這樣的勸諫的方式,其有什麼好處

5樓:光速傳說

這種勸諫方式,就是所謂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句話,用蟬、螳螂、黃雀「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作例,來隱喻吳王伐楚隱伏的危險性,寓意十分明顯,設喻十分恰切,手法十分巧妙。這樣做,既可以免除因勸阻吳王伐楚而可能招致的殺身之禍,又可以達到阻止吳王伐楚的目的。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則有好多諸侯國。

吳王再蠢也不可能連地理位置都不熟,只是霸心滋生,使他變得利令智昏罷了。現如今少年的提醒讓他「恍然大悟」。

下面是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儒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

原文 吳王欲伐荊 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 死!舍人 有少孺子 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 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 子 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 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曲附 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 也 黃雀延頸 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

吳王欲伐荊,《說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中少孺子」是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 楚國 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 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乙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乙個好辦法 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 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 這是為何?...

當同學遇到困難退縮時,可以用哪句格言勸導他

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知識似海勤是岸。學貴有恆在惜陰。攀登書山路千條。無心立志萬事空。失敗只是一種心理狀態,其他什麼都不是。人生起落很多,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消沉下去。人活著就是為了一種責任,對家人,對生命的負責。不是有個困難像彈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