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左右的文章《如何認識近代中國對國家出路的早

2021-03-04 08:48:32 字數 5045 閱讀 4204

1樓:凌亂美

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中國這頭沉睡的老獅子,被人虎口拔牙.疼痛的滋味可想而知.但又不得不忍氣吞聲.

象極了現在面臨找工作的大四學生們,整天夢想著和老闆平起平坐,做一些不疼不癢的事.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但是真正的事實是,在此後的一百餘年裡,中國將夾著尾巴做人,四處求學.面對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自救.

當時,兩千年的封建制度使農民和地主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兩大階級,它們也幾乎同時做出了行動。這就好象兩個高手過招,都感覺到對方威脅到了自己,便迫不及待的瘋狂打擊對方.然而落後的生產狀況和落後的階級狀況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動.

農民階級的表現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國起義,而後是19世紀末盲目排外、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們都不能算是成功的達到改朝換代,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週期性農民大起義.更何況此時的中國已開始被無可抗拒地捲入資本主義佔主導的新世界中,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這些農**動彷彿成為一種無以為繼的歷史的倒退.當然值得表揚的是,農民工兄弟都是好樣的,他們為國家流血流汗,反抗侵略、打擊封建統治,這個功勞誰都不能搶!

地主階級的開明分子在19世紀中葉也開始了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但作為制度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可能認識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於是便開始了賊喊捉賊的遊戲,玩的不亦樂乎.因此洋務運動的結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領導人李鴻章一樣,僅僅成為大清一時的裱糊匠,勉強維持局面,最後,在強大的外國**子的面前轟然倒塌.

2023年《辛丑條約》的簽定,是中國人徹底屈服在外國**子腳下鐵的證據,也標誌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徹底征服。 在當了很長一段孫子的過程後,上層也首次意識到了救亡圖存的緊迫性,,「維新變法」迫不及待的了。然而這次運動就像一名早產兒,不存在成功的基礎。

維新派的主張搖擺於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最後不行了向封建統治階級裝孫子,搖尾巴,也沒能成功.依靠力量無從談起,僅是寄希望於毫無實權的封建偶像?皇帝大人的身上.

這種想法正如運動本身的理想一樣,天真浪漫可愛,象極了現在的小女生們,崇拜個偶像,殊然不知道改變這個世界命運的是些什麼人.這樣的救亡,難免夭折,結果只是證明希望封建政權本身通過改革順應潮流向資產階級政權轉化是不現實的,根本在於中國欠缺維新改良、君主立憲的土壤,這種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鮮血所能灌溉滋養的,我敬重六位傻忽忽的叔叔,但做法是我這個小市民不敢苟同的.順便再說下這個立憲派,他們代表的是上層資產階級,並且是剛由或正由地主階級轉化而來的那部分上層資產階級,是地主和資產階級一身二任的,這種特性決定了他們特別害怕「秩序一破,不可回覆」,這很象古代的**,既想好好當**賺錢,又想賺的很有品位,順便再立個牌坊.

他們一般是不太歡迎以武裝暴動形式發動的推翻清**的革命的。 接下來大家都很熟悉的辛亥革命爆發了。不同於典型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的領導人並不是資本家,他沒有錢,而只是具有資產階級思想和政治經濟取向的革命者,其政黨也不過是有些鬆散的同志聯盟。

革命憑藉幾分幸運的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著清**統治便在全國範圍內土崩瓦解,順利程度甚至遠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於是大家便高呼英雄英雄,乙個英雄的時代似乎來臨了.這種現象既可以說明人們對於腐朽統治的反抗情緒壓抑良久,一觸即發,也可以看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靜,只要不至於危及生存他們也不願加以破壞,從而損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熱情的支援以期獲取更大的利益,畢竟只有資產階級政權才能最大保障和發展資產階級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有些小人思想在裡面.革命的結果是不盡如人意的,風暴過後,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仍舊是中國發展最大的障礙。

可以說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義與帝國主義合抱的大樹,它們的枝葉在革命後仍糾纏散落在中國大地上,它們的根仍深埋在中國社會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軍閥就是代表),雖然少了參天大樹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難以盡情成長。 「實業救國」「政黨內閣」是民初的兩大政治思潮,但是還是有裝孫子的嫌疑,兩者都難以完全付諸現實,更別說產生什麼良好的效果.對外承認孫子政策,驅除韃虜不過是排滿而已.

原先人們以為革命一旦勝利那麼各項如關乎民族、民權甚至民生問題的工作都能順利進行,但是實際卻發現英雄的時代剛剛要到來,卻已經結束了. 但是乙個全國性政權的瓦解畢竟還是能給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為自由的試驗實踐的空間,讓他們證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帶領中國走向成功,這便是各個英雄一展拳腳的舞台了. 首先閃亮登場的是官僚壟斷資本主義,它們產生於半殖半封的社會,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的國家資本形態,由於沒有私人資本發展作為基礎,近代中國的國家資本始終在限制、利用、打擊、吞併私人資本,通過將社會生產力控制在手中以達到維護他們封建半封建統治地位的目的。

應該注意的是這種形式的國家資本其形成有主要來自依靠發行公債和銀行墊款的**財政撥款,而這些負擔最終都會通過稅收和通貨膨脹轉嫁到人民身上。其實到後面他們的經濟形態已經是畸形膨脹的地步,他最後的結果就是逼死自己的兒子和老爹,兩邊都不討好. 其次是位於中上層的民族資本主義,它的基礎是地主、官僚、舊式商人和一些買辦轉化而來的民族資產階級,這些人最孫子,始終希望通過統治階級自身的改革使政權資產階級化,支援民族資本的發展。

他們在土地制度上主張不觸動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維護他們所由出生和依賴的地主階級的利益;在對外態度上,雖反對帝國主義卻並不堅決,因為天然的「軟骨性」和先天不足,在資本積累和開拓市場方面都必須依賴外國資本曲折地突破封建制度、軍閥統治和自然經濟的制約。這樣的態度既難以在政治贏得廣泛的支援,在經濟上也會使國內市場狹小,兩極分化嚴重,影響力量的壯大。 接下來看看以資產階級中下層和農民階級為基礎的,實際上是由孫中山為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

它們的主張常被概括為「三民主義」,即實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發展又節制私人資本,平均地權。現在還是很受台灣那幫人的愛戴,可以看出這種模式是以上幾種中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但是它自己本身就有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缺陷,暫且還不談帶有幾分空想因素(如平均地權時要「漲價歸公」「照價購買」,節制資本時要利用「發達國家資本」,要「不失國家主權」的借用外資),這些在當時都是很難操縱的,很難實行的.

求一篇1000字左右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文章

2樓:時光小玉

寫的比較匆忙你捨去一部分吧、、另外有一部分是抄的、、祝你成功、、

中國由歷史發展而來,現象和歷史不能割斷。歷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的,現實社會中的問題無疑會引發研究者去思考歷史。但是,現實和歷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這是無須贅述的常識,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實際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卻時常被混淆。例如,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等等,於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歷史,闡釋歷史,認為近代中國一百多年裡,西方列強在中國傾銷商品、投資建廠、開礦築路、掠取原料農業品……,是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應當歡迎他們進來,不應該反抗,當年如果不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現在可能就現代化了。

出現這種說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點,就是將歷史與現實混淆起來,將現實中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與近代史上的外國入侵混為一談。近代史上的所謂「開放」,外國人在中國的投資設廠等等,與現在改革開放、引進外資不能混為一談,必須歷史地去看待它。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又如我們現在說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穩定、安定團結,於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闡釋歷史,認定中國古代社會為什麼發展緩慢,不能走向現代化,就是因為農民戰爭破壞了穩定,破壞了經濟;近代中國沒有實現現代化,是革命的結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國現代化。歷史上為什麼會發生農民起義、革命,它們是否只是破壞,這些問題不用多說,如果不存偏見,並不難公正地回答。拿現實去規範歷史,用現代人的思想去要求歷史人物,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

研究歷史需要用歷史觀點來觀察問題,「在分析任何乙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之內」[4]。

四 要重視歷史教育

歷史教育包括學校的歷史教育和學校以外的廣大人民群眾和幹部的教育,它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是不可缺少的。***同志強調:「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

歷史學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質上發揮作用,就不能侷限於專門學術研究方面。歷史研究對於提高學科學術水平、發展歷史科學當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重視歷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學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兩手問題,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現在的問題是提高方面比較硬,史學工作者注重撰寫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而這與評職稱、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關係。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視,認為是小兒科,不算學問,評職稱也不算數,這種思想觀念和實際問題影響了史學工作者對普及的重視,削弱了歷史教育。

在知識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較好,出版了許多科普書籍和影視片,實際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歷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夠。從學科要求上說,歷史工作者對歷史普及、歷史教育也要重視,學問不能只停留在專家圈子裡。

我們的歷史著作不用說一般青少年不看,就連幹部也沒有多少接觸。因為這些書籍、**太專門,難懂,人們讀不下去,引不起興趣。乙個學科、一門學問如果離開群眾,離開社會,恐怕是很難生存的。

事實上,廣大群眾和幹部並不是不喜歡歷史,不需要歷史,而是缺少適合他們喜歡的讀物或影視片。史學工作者忽視的歷史普及工作,影視工作者都很重視。他們編了許多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有正劇,有「戲說」,吸引了眾多的觀眾。

但是,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存在著隨意編造歷史的嚴重問題,不僅給觀眾以歪曲了的歷史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給予觀眾錯誤的歷史觀、價值觀,危害很大,應當受到史學工作者的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青年中歷史知識薄弱。據2023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四個城市對14~28歲1065名青少年的調查中,歷史試題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計算,平均分為27.69,及格率只有1.

5%。其中有一道題是「誰在2023年燒毀中國的圓明園」,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聯軍,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國聯軍。

而在中學的歷史教學中,有的教學大綱存在著明顯的科學性問題,如不寫太平天國,卻將太平軍打洋槍隊歸之於反侵略鬥爭;近代化的開端有洋務運動,但沒有民族資本企業,等等。歷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誤導,其後果堪憂,史學工作者有責任加強歷史普和教育的工作。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官僚資本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巨大障礙?

官僚資本主義並非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它因為速度快,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甚至是非常快的發展。另一方面,所有國家 地區,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多數都是由官僚資本主義主導。另一方面,在欠發達國家,在轉型國家中,官僚資本主義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經濟的。官僚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危害體現在 a.降...

近代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經歷了哪些努力?這些努力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是什麼

探索 地主階層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原因。1 洋務運動 第一,只是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沒有從根本上認識東西方政治體制的差別。第二,只是發展軍事工業和少量重工業,沒有發展關乎國計民生的輕工業。第三,階級侷限性,只是在不觸動統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第四,腐敗嚴重...

評價的寬廣餘地 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如何產生的

民族一詞在十九世紀前在中國很少用,並不代表 沒有民族,就像人類在十九世紀前很少用並不代表沒有人類,民族主義是什麼,是基於這個民族的語言文字習俗文化血緣利益形成而來,用於捍衛本民族的利益,拓寬本民族的生存,這就是民族主義,民族主義自從這個民族誕生就有了,是天然產生的,自古就有,種性,如原則上只有本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