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端午人家門前會放菖蒲和艾葉

2021-03-04 08:38:54 字數 5429 閱讀 2805

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

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乙個婦女背上揹著乙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乙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

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請問端午節時為什麼要在門口掛艾草、菖蒲?

2樓:新化助聽器

端午節最標準的習俗就是:吃粽子,古人還會在這一天喝雄黃酒,在門口掛上艾草、菖蒲等,背後其實都有一定的養生意義。端午節前後是一年中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智慧型的古人通過飲食、掛艾等行為,都是為了達到驅邪避瘟的作用,為健康保駕護航。

艾草菖蒲等芳香類的植物有驅蟲的功效,也有一定的防疫防病的目的。所以到現在端午節仍然有很多人在家門口掛艾草,菖蒲。

3樓:匿名使用者

據中國傳統習俗的說法,掛艾葉菖蒲是中國民間節日的傳統習俗,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4樓:

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還有是艾蒿和其他植物**,象徵驅除邪魔的寶劍。

為什麼端午門前要掛艾草菖蒲?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五月五,正是天氣越來越熱的時候,在古代因為條件有限,人們很容易受濕氣侵蝕影響而感染疾病。而艾草是可以治病的藥草,在家裡擺放些可以起到消除病毒和驅除蚊蟲的作用,發展到後來,端午節在門前掛艾草就有了祈求家人身體健康的美好寓意了。

菖蒲,其葉子形似劍,除了自身自帶殺蟲滅菌效果,古人將它掛在門前也是想起到驅邪避害的用處。甚至還有更講究的,還會把菖蒲直接剪成寶劍形狀。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門前要掛艾草菖蒲的講究:

1、端午菖蒲插或懸在門上

通常將菖蒲(蒲劍)、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2、端午菖蒲和艾葉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菖蒲、艾葉容易成活,在雙牌縣瀧泊鎮義村,就有不少人家在房前屋後撒上一把種子,端午節時收上來,用紅布條或者紅顏色的線,將菖蒲和艾葉系系在一起,插在門楣上,可以驅散蚊子等害蟲的侵擾。

6樓:匿名使用者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反正就是一種文化傳統吧。。。

7樓:匿名使用者

艾草是純陽之物,可以避邪亦可驅蚊蟲,可以在端午節的時候放就可以了。

8樓:歪歪哥來鳥

漢服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 ,又稱端陽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貼符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炒五毒」,江蘇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針菜)、木耳、銀魚、蝦公尺等同炒,大約是以這幾種菜象徵蟾蜍、蠍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備菜餚,現在少見。

但是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以辣椒 蔥 姜 蒜 香菜五種有刺激的東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館都可以點到此菜,因為食材比較常見。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一天假。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乙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

五、午同音,

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門口掛艾草菖蒲有什麼用處

9樓:沉默灰色之歌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10樓:屠你全家不解氣

一種清涼的的香氣,蚊蟲聞到此味如同人聞到大糞的味道!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菖蒲,懸艾草,喝雄黃

11樓:丨誰是英雄丨

端午節在門口插菖蒲即是民間傳說的驅邪壁障之功效,實際上也有防病的作用。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利用它直線的葉片,表現出初夏的清涼感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在端午設定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製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除採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注文雲:

「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

「(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銅鎚,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採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鍊子,可驅鬼辟邪。

與採藥、採艾蒲等相聯絡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遊戲,是古人往野外遊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

12樓:又辰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乙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到了端午節,每家門口都插了菖蒲,既可以辟邪,也可以殺菌。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

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認為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袪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針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病。

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古代大戶人家門前放的是什麼,古代大戶人家的門前為什麼會放置兩尊獅子的石像,而不是其他動物的呢?

一對石獅 子但看門抄的石襲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乙個繡球 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詳細資料看這裡 反正長的不一樣,你去西...

有人在別人家門前放燒紙好不好什麼意思

我覺得沒有事情在別人面前燒紙都不是一個很好的行為,因為就算人家覺得沒有什麼會不會氣的話,但是你在人家面前手只有也有煙呀,會嗆到別人。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

端午節,為什麼家門口要放艾葉?要放多久?

端午節門前插艾葉,如重陽插茱萸一樣,是我國民間盛傳已久的風俗,至今仍在不少農村延續著。以艾葉 懸於戶上,可攘毒氣 是古人對端午插艾機理的科學認識。金代詞人范成大 竹葉歌 曰 五月五日氣嵐開,南門競船爭看來 正是對端午採艾的通俗解釋。因此時處於小滿與夏至之間,值陰陽交接時,也正是多種傳染病的好發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