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有什麼區別

2021-03-04 06:53:17 字數 4147 閱讀 5970

1樓:雙瞳剪水磊

正面戰場就是和敵人正面衝突交戰的現場。敵後戰場就是在鬼子的占領區或者控制區進行反抗戰鬥的戰場。區別啊??鬥爭力量不同 戰略路線不同 作戰規模不同。

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有何區別和聯絡

2樓:匿名使用者

正面戰場,國民黨的軍隊其實是牽制著侵略中國的日軍主力,但是由於戰術,裝備,政策``等等原因,正面戰場戰果不利。而雖然我們敵後戰場主要是游擊戰為主,力量較為單薄,但是由於機動性強,隱蔽性高,配合正面戰場作戰,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軍!特別在打過長江後,日本兵力不足,戰線過長`更讓敵後的小規模作戰有了發揮的空間。

中國抗戰勝利,是正面戰場牽制,敵後戰場消耗敵人,兩條戰線雖然有矛盾,但是在國共合作時,還是有著相互配合的關係,缺一不可

3樓:匿名使用者

國名黨打正面戰場 共產黨打敵後戰場在抗戰期間應該說是友軍,共同抗日

4樓:匿名使用者

抗戰時期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區別

5樓:玄·小五

兩個戰場分別是:

國民黨的正面戰場,2023年7月--2023年10月積極抗戰,組織了太原、淞滬、徐州等大型會戰;但在38年10月日本占領廣州武漢以後,正面戰場出現消極抗戰積極**的局面。

共產黨的敵後戰場,一直堅持人民戰爭路線,聯合全中國人民抗日。

區別:軍隊組成的區別:正面戰場的主要軍隊是國民黨軍隊,敵後戰場的主要軍隊是八路軍,新四軍,也就是共產黨。

作戰方式的區別:呃,這條是個人認為的,不一定準確。正面戰場應該是軍隊的正面交鋒,而敵後戰場卻是採取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等新穎的戰法。

6樓:瓊婁玉宇

正面戰場 敵後戰場

國民黨 共產黨

抗戰初期主導 抗戰中期以後主導軍團戰,陣地戰 游擊運動戰

片面抗戰路線 全面人民戰爭路線

7樓:聖靈僕

正面戰場多體現為軍團戰,陣地戰

敵後戰場多為運動戰術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關係??

8樓:艾小呆的我

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關係。

中共**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表示,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關係。應該客觀公正地評價兩個戰場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這個肯定另乙個。

抗戰初期,國民黨採取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以節節抗禦的方式進行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殺傷、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軍,為打破日軍「速勝戰略」、推動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由於國民黨當權者採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正面戰場的作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正面戰場的戰役是敗多勝少,儘管如此,它大量消耗了日軍的實力。但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敵後戰場逐漸變為主戰場。

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人民武裝在敵後戰場對日作戰,有力牽制、打擊日寇,正面戰場上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會更大,有些戰役可能會輸得更慘,所以兩個戰場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關係。

9樓:樂觀小山

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關係。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這兩個戰場的存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乙個重要特點。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分別由國共兩黨主導,海內外原來對兩個戰場的研究都提出過一些不夠全面的看法,有的籠統地把正面戰場稱為國民黨戰場,敵後的是共產黨戰場。

這不是事實,正面戰場也有共產黨的力量在參與,在活動。有的只承認某一戰場的作用,否定另乙個戰場的作用,對兩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做恰當的評價。現在完全有條件從全民族抗戰的視野全面考察這兩個戰場的關係,給予實事求是的定位,但是有些具體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深化研究。

正面戰場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特別是戰略防禦階段起著主戰場的作用。抗戰初期,國民黨採取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以節節抗禦的方式進行了上面說的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殺傷、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軍,為打破日軍「速勝戰略」、推動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由於國民黨當權者採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正面戰場的作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正面戰場的戰役是敗多勝少,儘管如此,它大量消耗了日軍的實力。但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敵後戰場逐漸變為主戰場。

與正面戰場常規作戰的一次次戰役不同,敵後游擊戰的重點是「面」而不是「點」,是持續而不是階段,是整體而不是個別,是戰略而不是戰役。實質上,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從事實上來看是戰爭中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戰略大會戰,戰略上包圍和反包圍,使日寇陷於汪洋大海、滅頂之災的戰略大會戰。

兩個戰場的關係不能分割,不能割裂,是乙個戰爭中的兩種形態、兩個部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援的關係,如果沒有正面戰場的大規模作戰,吸引並殺傷大量日軍,特別是戰爭初期,敵後戰場的開闢應該說是很困難的。

擴充套件資料

敵後戰場的開闢,在戰略防禦階段較好地配合了友軍作戰:

敵後戰場的開闢是由當時的國情軍情決定的。全國抗戰爆發後,由於敵小我大,決定了日軍在中國佔據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城鎮,這樣敵後廣大鄉村地帶成了開闢抗日根據地的理想區域。

與當時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大潰敗相反,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向敵後淪陷區大步前進,依據**確立的方針,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冀魯豫、蘇南、淮南、豫皖蘇邊等大小24塊抗日根據地,成為堅持長期抗戰的重要力量,與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戰略上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

自2023年9月平型關初戰到2023年10月武漢失守,我軍在敵後戰場對日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敵6萬餘人。2023年敵後戰場抗擊日軍兵力40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8%,抗擊偽軍7.

8萬人,達100%。

敵後游擊戰不僅配合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作戰,直接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而且迫使日軍不得不將原先用於進攻的大量兵力轉向保守占領區,從而對停止日軍的戰略進攻,使戰爭轉入相持階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樓:桑葚味的小桑葚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援的關係。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主戰場作用是明顯的,戰略相持和戰略**階段敵後游擊戰場的關鍵作用也是明顯的。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分別由國共兩黨主導。正面戰場在較長的歷史時間,特別是戰略防禦階段起著主戰場的作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主戰場。

具體來說,在戰略防禦階段,抗日游擊戰爭迅猛發展,不僅有力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而且建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迫使日軍不得不長期而不是暫時分散兵力兩面作戰,從而為推動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到戰略相持階段,實現持久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後游擊戰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2023年以後,抗日戰爭進入區域性**階段,敵後戰場逐步實現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收復了大量失地,成為全面**的戰略基地,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1樓:虎踞江南

抗戰時期,正面戰場擔負著

較大規模的正規戰任務,抗擊敵人的較大規模進攻。在八年抗戰中,正面戰場共進行22次會戰,一部分為反擊戰。正面作戰線雖然從華北、華東一直撤退到華南和西南,後撤幾千公里,失地100多萬平方公里,但這是制定「以空間換取時間」戰略方針時所估計到了的,達到了分散敵之兵力、消耗與遲滯敵人、掩護大後方等戰略目的。

而敵後戰場則擔負著在敵人占領區內進行游擊戰爭的任務。由於與正面戰場相隔甚遠,游擊戰爭只能在敵人的深遠後方,在被敵人嚴密封鎖和瘋狂「掃蕩」的狀態下進行,游擊隊常常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生存與作戰極其困難。但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幹的敵後抗戰軍民以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深入虎穴,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猛烈的游擊戰爭,8年間共進行大小戰鬥125165次,使敵人如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終日,收復失地近100萬平方公里,解救同胞近1億人口,粉碎了日軍以戰養戰的企圖,圓滿完成了配合正面戰場、堅持持久戰的戰略任務。

總之,中國只有乙個,中國的抗戰也只有乙個。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只是抗戰軍民作戰地域的劃分,是統一抗戰的有機組成部分,少了任何乙個都不是完整的抗戰。儘管兩個戰場有時也存在著對立和鬥爭,但相互配合、互為依存的關係,始終貫穿在整個抗戰期間,並始終佔據主導地位。

兩個戰場的配合作戰,成為全中國抗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12樓:匿名使用者

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關係

相互依存 相互支援的關係。中共 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表示,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 相互支援的關係。應該客觀公正地評價兩個戰場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這個肯定另乙個。抗戰初期,國民黨採取了以 空間換時間 的策略,以節節抗禦的方式進行了淞滬會戰 太原會戰 徐州會戰 南京保衛戰 武漢會戰等...

抗日戰爭,八路軍新四軍的戰場軍旗

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國民革命軍的一支而已,由共產黨領導,表面上編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總指揮是 新四軍的軍旗是什麼樣的?最好有圖 這個說的很明白 抗戰,國共合作時期,八路軍和國民黨用的是同樣的軍旗嗎?不是。八路用的是鐮刀和鎚頭的紅色旗。跟南昌起義的有點像 國民黨一直是藍天白日旗 樓下說錯了...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和日本的歷史背景分別是什麼啊

sgzrfh仔裝酌阻轉資 wrputm租諄卓灼椎字 關與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背景資料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簽署了 馬關條約 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 中的80 來發展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