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論語》《左傳》和胡適的文章談談和而不同是什麼,有什麼現

2021-03-04 06:40:56 字數 5904 閱讀 9787

1樓:安緹兒

世界要不要這麼小啊!咱三兒是乙個學校的?而且我貌似還見過這位童童同學?

2樓:童童期末很鬱悶

咱倆一學校的吧?? 我也發愁這題呢

胡適文章好段摘抄和思考

3樓:匿名使用者

胡適的《容忍與自由》一文及其思想

,既有胡適個人思想演進的清晰脈絡,更有胡適自己對於國民黨在大陸的徹底失敗以及敗退到台灣之後依然未能徹底改變、特別是繼續沿襲**威權體制、不容異見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失望和鬱悶。而胡適所謂的文章難寫,其實應該不是就思想本身而言,而是乙個現實表述的問題,是乙個表述策略、乙個傳播學意義上的問題:如何將自己有關自由與容忍的思想,在乙個尚不開放自由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傳播出來,並達到傳播者所期待的目的。

這才應該是真正困擾胡適並讓他頗費心思的問題所在。

胡適甚至認為「容忍」既為一種自由的精神,同時又是一種民主的精神,或者說它就是自由之根本。容忍既是自由存在可能的前提,也是自由最後所成就或者所歸屬的社會秩序形態和個人思想行為的重要準則。換言之,乙個健康的社會,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聲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

在這兩篇文獻中,胡適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反對不容忍、主張容忍異己、容忍反對黨的主張。

在胡適看來,如果乙個社會缺少容忍精神,不能容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聲音,那麼這個社會必定會產生唯我主義,而走向極權**。

胡適不僅認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甚至還認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怎樣區別散文和傳記

4樓:難受君丶

一、內容不同。

1、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物件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1)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

(2)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2、「實用類文字」中的人物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

其文體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其中,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徵,因為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範圍等,寫作時不允許任意虛構。

但傳記不同於一般的枯燥的歷史記錄,它又具有文學性。它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內;它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傾注了愛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後者是他人撰寫的。

從創作方法看,有的傳記以記敘翔實的史實為主,用語比較平實,稱為「歷史性傳記」。

有的傳記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活動的歷史背景等,以史實為依據,但又不排斥某些聯想性的文學描寫,稱為「傳記文學。

擴充套件資料:

散文分類:

1、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敘事為主,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敘事中的情滲透在字裡行間。

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乙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2、偏重於記事

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乙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3、偏重於記人

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的區別。

4、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稱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的散文。

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

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

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

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5、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裡短,閃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

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薰陶,洗禮和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

例如:尼采的《我的靈魂》。

5樓:考賢辜庚

散文與傳記的區別(傳記是記敘文的一種)

(一)散文概述:

文學體裁之一,散文這個名稱,隨著文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和範圍也在不斷的演變.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散文」.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遊記、傳記、見聞錄、回憶錄、報告文學等.

近年來,由於傳記、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發展為獨具特色的文體,所以人們又趨於把散文的範圍縮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6樓:冰藍雪露

散文:側重於抒情,可以有虛構的東西;傳記:側重對人物的記敘,要客觀真實。

7樓:仙靈謝幕

單來說,散文,顧名思義,形散而神不散,主要的手法有記敘、抒情、描寫,而最主要的是抒情,這是乙個最顯著的特徵,其線索一般不為時間;而相對而言,傳記注重的是記事,所以一般為時間先後順序為線索對人的記載,一般注重記載發生的重大事件,對於小時間則一帶而過。

名人對胡適的評價是怎樣的

8樓:么兒乖哦

胡適在哪一篇文章中說過保險的意義 20

9樓:陸宵

2023年4月9日,上海《申報》的「人壽保險專刊」第四期,刊

出了胡適的一幅題詞,堪稱中國知名學者向國人推薦人壽保險的一次「先例」。題詞如下:

人壽保險含有兩種人生常識:

第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壯年要做老年的準備,強健時要做疾病時的計畫。

第二,「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所以微細的金錢,只須有長久的積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無怪乎,胡適老年曾將保險與人生倫理聯絡起來,做過這樣一番感嘆。他說:

「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作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現代人。

」胡適晚年流寓美國時,並未能像在中國時那樣,有計畫地實施個人保險計畫。這導致他一度貧病交加,當心臟病**入院**時,醫療費也成了難題之一。實際上,他曾想過要在美國參投「醫保」,但因其年老多病,被拒之門外。

對此,他不無感慨地說過這樣的話:「美國資本主義很壞,我這個年紀大了後,我想保險,他們嫌我年紀大,嫌我心臟病……」

後來,還是蔣介石託人辦理,才把胡適入院醫療費結清,解了胡適投保不得、捉襟見肘的這場難堪。當然,胡適不久即離美赴臺,在其出任「中研院」院長之後,「醫保」問題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由蔣介石**提供的優厚待遇,足以令其不再有「保險」之憂了。

10樓:劍指長空明德

胡適在2023年4月9日的《申報》中說過保險的意義。其中的原文是:

「保險的意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準備,生時做死時的準備,父母做兒女的準備,兒女幼小時做兒女長大時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不能做到這三步,不能算做現代人!」

「人壽保險含有兩種人生常識。第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壯年要做老年的準備,強健時要做疾病時的計畫。第二,「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所以微細的金錢,只須有長久的積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的第12冊(黃山書社2023年12月版),翻查他一篇寫於2023年3月5日的稿件,可以找到這段話。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胡適

胡適(2023年12月17日—2023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2023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2023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2023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

11樓:小小啊楚

胡適在2023年4月9日的《申報》中說過保險的意義。

「保險的意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準備,生時做死時的準備,父母做兒女的準備,兒女幼小時做兒女長大時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不能做到這三步,不能算做現代人!」是胡適博士發表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句至理名言。

拓展資料:

胡適先生生前與廣告很少接觸,一則「自己最不愛出風頭」,二則不同意別人利用自己的名氣來推銷產品。但是為公益事業做廣告,卻欣然應允。2023年4月9日《申報》人民保險專業刊登了胡適先生精心構思的一種廣告,這則廣告精煉簡約、富有哲理,原文如下:

人壽保險含有兩種人生常識:

第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所以壯年要做老年的準備,強健時要做疾病時的計畫。

第二,「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所以細微的金錢,只須長久的積蓄,可以供重大的用度。我相信很多人是明白了保險的真諦,才會真正認同保險的作用.

胡適先生關於保險的這段論述可謂精闢之至,把先導保險的內涵闡釋得非常透徹。

1、保險是用今天的錢籌劃明天的生活。我們都知道,未來充滿著變數,沒有人能準確預知自己將來會發生什麼。有些人一覺醒來便一貧如洗,有些人一出家門就生離死別。

往往這樣一些意外就能使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或乙個原本興旺的企業陷入困頓之中。中國有句古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保險就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智慧型,是化解未來可能發生質風險的有力手段,能使人們明天的生活免受劇烈波動的困擾。

2、保險是用小錢換大錢。保險就像乙個蓄水池,在平時投保人一起進行點滴積累,一旦誰需要時就可以直接去用,並且去用的量是其投入量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當然,在保險集合體中的每個保險人雖然都只付了一定的保險費,但只有遭遇保險事故的被保險人才有可能獲得保險賠償。

這恰恰說明了保險的互助性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樣,如果其中有個被保險人遭遇不幸,就可以借助眾人的力量避免或減小損失了。

3、保險是「仁愛」的化身,是「責任」的體現,是「尊嚴」的延伸。保險不僅僅能提供一種物質補償,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

請你結合文章和生活實際,談談對題目《規則的美麗》的理解

1今天我讀了 規則的美麗 這個故事,我的印象很深。規則的美麗 是講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有一群人想趕向企鵝島,企鵝 巢的景象。但路上聽收音機報道了這個島在開電單車大賽,快到企鵝島時,成 上萬的電單車要向北開,但是 導遊吃驚的是車子開得十分順暢。原來沒有一輛對面的車駛過中線。那些成千上萬的電單車車手都遵守...

結合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談談你的收穫感想和對書法藝術的理解

我的書法練習不是科班兒出身的,我完全是自學的,純粹是因為感興趣。我對書法有一種莫名的好奇心,總想把這個字寫好,寫的好看,人說字如人面,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等等類似的句子說明,子和人的品格品行是分不開的,他能體現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和願望。書法中的每乙個字都是象形的,他 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這就是我對書...

結合諸葛亮的經歷和事例,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諸葛亮潛藏的性格 諸葛韜略可通天下,智計舉世無雙,馨德明昭千載,但無論是陳壽還是後人都普遍認為他的軍略用人一般般,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計得失姑不必討論,只說諸葛的用人方面 沒有實習經驗的馬謖和諸葛死後留下的一隊石木之才,他用人方面實在沒拼的過劉大耳,如何大耳一死,就沒人才了?當然不是!究其原因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