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武術運動及其文化的繼承和推廣

2021-03-04 06:03:33 字數 4942 閱讀 3779

1樓:匿名使用者

1、挖掘整理武術遺產要更深入、系統、全面

2、加大在體育院校中開展傳統武術的力度

3、把握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明確武術發展方向4、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傳統武術改造

2樓:匿名使用者

霍元甲電影開頭說的淋漓致敬

根據武術專項的學習和現在社會的發展,論述一下中國武術未來應如何傳承和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做好中國武術和傳統文化優秀遺產的繼承,發掘其中的精髓。如技法、**,技擊理念和傳統思想的精神內涵等方面。

其次,在繼承基礎上要發揚武術,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科研工具和研究理念、方法,深入研究人體結構、生理構造同武術活動的關係,將武術科學化、系統化、理論化。

第三,要將武術同時代精神結合,其實優秀的武術傳統中有很多精神是超越時代的,不侷限於武術的,如尚武精神、行俠仗義、合而不同、狹路相逢勇者勝等等。將之當今時代的特色相結合,有助於武術走出一條前人沒走過的新路。比如在倡導全民健身社會,根據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的要求,在武術的技擊和專業性外,探索武術健身養生價值和向社會大眾普及的方式方法。

第四,武術應當走出國門,在世界範圍廣為傳播,這是武術的發展的最高境界。在熱兵器時代,武術作為工具作為手段的用途已經不大,但是作為文化,在國民教化和傳播優秀思想的載體方面則大有可為。尤其是在傳播優秀思想的文化載體上,武術可以超越意識形態的束縛,跨越不同人種的限制,作為文化傳播、溝通聯絡的乙個紐帶。

現在武術走出國門已經是事實,但是武術文化內涵的推廣和普及即使在國內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都要求武術人自身要提高文化修養,提高武術技能,開拓思維視界,不斷創新探索。

4樓:秦皇大將軍

你好。在武術的發展歷史中,其體現出以下的幾個特點:

一、技擊性。在古代,武術主要是一戰爭為載體,在人與人的拼殺之間體現出來。人們練習武術是為了在戰爭中達到自保,同時有能消滅敵人的目的,其對抗激烈,更體現出弱肉強食的時代特徵。

所以武術的攻防技擊性始終貫穿著整個時代。隨著人們對武術中搏擊方法和器械的使用方法的認識加深,武術動作的花樣逐漸增多。其成套的技擊動作便體現出美感,更有表演藝術效果,但是武術的根本特點——技擊性未變。

二、健身性。隨著火器在戰爭中地位的提公升,武術的健身功能便表現得更突出。特別是在現代,武術作為一種健身手段隨處可見。

例如太極拳根據陰陽原理編成的,可以達到人體腑髒經絡功能的協調有序,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再如形意五拳則是根據人的臟腑與五行相配的五行學說,認為崩拳其氣發於肝,可練肝;炮拳其氣發於心,可練心;橫拳其氣發於脾,可練脾;劈拳其氣發於腑,可練肺;鑽拳其氣發於腎,可練腎。

三、哲理性。天人合一的觀念是道家哲學本體論的一種表現,卻是中國武術的指導思想,因此其具有很強的哲理習慣。武術練功要求按不同的季節、時辰、時令等,根據自然界和人體機能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練功的目的。

如孫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氣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節不同練不同的**等。此外,從"天人合一"思想引發出"圓"與"空"的觀念,是人對天地自然特色的領悟,因而也是動功最佳方式與境界。圓則靈活多變,空則輕靈無阻,圓而又空則做到活潑自如,迴圈不息。

故不少拳種以圓、空為基本架式與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極拳等均以圓、空為技擊特色。

四、娛樂性。中國武術早在奴隸社會就進入娛樂文化的領域。千百年來,武術以其獨特鮮明的娛樂性體現在社會各階層的文化生活中。

人們從習武中不單獲得身心的愉快,並在社會大眾中得到發展;而且人們從對武術的觀賞中獲得藝術的享受,武術與戲曲、舞蹈、雜技、文學、影視等文藝形式的結合表演,均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達到娛樂的方法也越來越新奇,因而通過自身對武術的習練以達到自娛性為目的的日漸減少,而以武術的觀賞為娛樂目的的情況,則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演變及人們對武術的健身、防身實用價值認識的提高而大為增多。這種由個體向群體、由封閉向開放方向發展的武術娛樂性文化特徵的轉變,亦是很有利於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

五、可創新性。由於中國武術的向外傳播和推廣,對國外的一些專案如日本的柔道,泰國的泰拳,南韓的跆拳道都有很大的影響,它們都受到過武術的啟發,在中國武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而產生。

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與世界體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同時,它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大眾體育、哲學、美學、醫學、語言、文化藝術等世界體育文化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已逐步形成獨立的、龐大的文化體系--武術文化。事實證明,武術是最能適應人類發展趨勢的,從而也容易成為世界人民熱烈追求的未來體育文化。因此武術走向國際化已成為發展趨勢。

為了加快武術走向世界,必須將分內的事作好,也可以說是武術在國內的發展趨勢。

1.把式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武術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傳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種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都離不開教育。我國雖已從60年代開始,就把武術列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但實踐並不成功,武術教育很開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術在學校體育的地位很低,武術師資嚴重不足。

為了扭轉這種落後狀態,首先要確立武術的應的地位,把武術作為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武術教育的長遠目標,使武術成為國家的體育文化體系,逐步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成為大、中、小學和軍事訓練必不可少的體育內容,使每個學生和每個戰士都懂得武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學校和社會的普及。

2.套落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並舉。套路演練、技術格鬥這兩種武術運動形式都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都應繼承和發展。中國武術今後的發展,應採取套路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並舉的方針,在積極發展套路形式的同時,加強技擊格鬥的研究,走國內普及、國際推廣的道路。

3.技術更全面,規則更合理。在武術散手、推手等對抗性專案中,許多武術格鬥的技擊方法還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今後應在技術傳統化、規則合理化,器材服裝民族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奧運會或世界運動會的競賽專案。

武術套路形式的今後發展,則應努力做到:動作套路規範化、理論科學化、訓練系統化、競賽制度化。

4.成為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武術講究「習武以德為先」,重視尚武崇德的精神,因此,習武之人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以武術為修德的手段會成為武術發展的趨勢。

5.社會上會出現更多的武館。當今社會上有很多的跆拳道館、柔道館,而武術館很少見,難道外國「武術」比中國武術更吃香?相信隨著武術在學校教育和社會上的推廣,或許更多的人會選擇武館。

6.武打鏡頭在電影中會更多出現。影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不小的影響,特別是那些武打明星如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和電影中各種著名的角色如霍元甲等,對武術走向世界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同時,外國電影裡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功夫,如《終極鬥士》,將中國散打也搬上和螢屏。

7.發展國際武術聯合會會員。上屆釜山亞運會,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武術比賽,這說明武術運動在亞洲已經非常普及。

現在,國際武術聯合會有90個會員協會,並且是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35個單項聯合會之一。

8.中國武術必將入圍奧運會比賽專案。目前可以說中國武術已經具備了「入奧」的基礎和條件。

目前的問題是,武術界自身的改革較慢,特別是在競賽規則、套路編排等方面,與國際奧委會的設項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其不斷的完善,相信最終會成為奧運會比賽專案。

中國武術發展的總的趨勢是走向世界,相信在中國人民的努力和其他國家的支援下,中國武術會真正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共同分享。

若有幫助,請樓主採納!

5樓:蘇小三三糖

傳統武術進校園運動。。。。

從歷史的觀點論述武術在中國體育文化中的地位及意義

6樓:傲骨無痕

武術屬於體育,但高於體育」,其主要原因還在於它具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武術最穩固、最持久、最紮實的根基,也是武術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運動特點的關鍵所在。如若割裂了中國傳統文化,武術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武術,更不可能高於一般體育。

因而,武術的繼承與弘揚,首先必須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同樣,在對外開放的今天,武術走向世界的過程,同時也必然是中國文化對外推廣的過程。作為武術運動管理機構的決策層和武術工作者,對此都應有充分的認識。

你如何理解中國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2000字

7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你是在找**。我以前倒是寫過一篇,不過很久了。我打字慢,沒法給你傳了~。

我主要寫了幾個方面:

一、中國武術與儒家的關係。即武術包含儒家的「仁」,推己及人。

二、中國武術與中醫的關係。練內重於練外。也就是很少有練習中國武術練得渾身疙瘩肉(起碼和一些西方的技擊技巧比),而更注重內臟的鍛鍊。

以及,通過加深對人體肌肉、關節的了解,從而加大技擊時打擊的力度。(比如,破對方的腿擊時,很多招式就是以小力道打擊對方伏兔穴,從而取得效果。關節擊打的就更多了)

三、中國武術與道家陰陽、五行的關係。

四、中國武術與周易八卦的關係。

當時我主要寫了這四個方面。因為當時對中國武術認識不是很多,所以論據也比較有限。希望這四個觀點能給你些啟發。

更希望你能找到充足論據論證中國武術與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深遠關係,並將中國古武術和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8樓:福州禪武

武術是中國傳統

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

從武術的運動形式和技術特色,它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就運動形式而言,具有套路形式本身就是武術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乙個具體體現。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武技,然而很少國家的武技具有套路的運動形式,即使是中國傳統文化輻射到的幾個東方民族的武技偶有套路形式,但其發達和顯揚程度絕對無法與中國武術相提並論。

中國傳統哲學十分重視「道」,強調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規律,講究規矩,中國的詩詞歌賦、舞蹈戲劇、書法繪畫、園林建築都講究一定的程式,武術套路也如此。

中國傳統哲學的另乙個特點是講究「天人合一」,具體到技術上即「內外兼修」,不僅強調外練,更注重內練,「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正是對武術技術練習的恰當描述。「重智輕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特點,卻使武術形成了「重巧輕力」的技擊特色,從先秦時期的莊子「以巧鬥力多奇巧」、「後發先至」的理論,到明清時期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的技法,無不體現了中國武術「尚巧」的特色。

如何處理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如何處理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1 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乙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型,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乙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 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不能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必須要把握時代的...

如何認識洋務運動的性質作用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統治階級中的洋務派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即具有進步性,也具有落後保守性。4 作用 洋務派繼承了 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思想,提出 自強 求富 的主張,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利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試圖 梢分洋商之利 發展了若干民用工業,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

如何認識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規律

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表現出一定的區域性。就中國新石器時代而言,區域型別的劃分主要根據考古學文化特徵的比較,並結合自然地理環境的考察來進行。這一研究開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初石興邦三大板塊的劃分 長江流域及以南的稻作農業文化區 黃河流域的旱作農業文化區 長城以北地區的狩獵採集文化區。之後,有不少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