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的關係,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對颱風路徑的影響

2021-03-04 05:43:13 字數 2592 閱讀 3629

1樓:碧水羅里

颱風形成於不受副高

控制的溫暖海面,颱風移動一般沿副高邊緣移動,而副高和颱風也可發生相互的作用。如果副高較弱,颱風就可以導致副高收縮到海上,甚至是颱風穿過副高脊北上。副高較強時,颱風就會沿副高邊緣移動。

2樓:高雨澤

交替控制,副高一般乾旱燥熱,颱風是低氣壓造成的

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對颱風路徑的影響

3樓:庫存凱

在夏季一般分為東、西兩個大單體:位於西太平洋的大單體,稱為西太平洋高壓,位於東太平洋的大單體,稱為東太平洋高壓。西太平洋高壓脊線北側的西風帶中,氣旋和鋒面活動比較頻繁,常產生陰雨或暴雨天氣。

中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雨帶,經常處於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的距離處。

西太平洋高壓脊線的季節性變化,和中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的季節性位移相對應。平均而言,5月份高壓脊線位於北緯15°附近,主要雨帶位於華南,6月份脊線越過北緯20°,主要雨帶位於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帶進入梅雨期;

7月中旬脊線向北越過北緯25°,主要雨帶就移到黃河流域,使華北進入雨季,這時,江淮流域正處在高壓脊線控制之下,梅雨期結束而進入伏旱期,天氣酷熱少雨。脊線南側為東風帶,常常有東風波和颱風活動,產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後,華南又出現一條雨帶。

西太平洋高壓和颱風的相互配置,決定著颱風的移動路徑。高壓強大且脊線呈東西向時,颱風穩定西行;高壓脊線呈西北—東南向時,颱風容易向西北移動,並在中國登陸;若高壓減弱和斷裂,則颱風往往北上登陸或轉向。 西太平洋高壓的強弱、進退和移動,同中國東部的天氣以及旱澇等的關係極其密切,是夏半年天氣預報中需要著重分析研究的天氣系統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副熱帶高壓特徵

副熱帶高壓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大氣環流的乙個重要系統。

就副熱帶高壓的單體來說,東部和西部的大氣鉛直運動情況有很大的差異:在高壓的東部,下沉運動特別強,下沉氣流因絕熱壓縮而變暖,造成很強的下沉逆溫,稱為信風逆溫。這種強逆溫的層結非常穩定,抑制了垂直對流的發展,使天氣持續晴好,形成了副熱帶大陸西岸的乾燥氣候帶。

而副熱帶高壓的西部是低層暖濕空氣輻合上公升運動區,容易出現雷陣雨天氣。

隨著季節的更迭,副熱帶高壓帶的強度、位置也會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從1月到7月,北半球副熱帶高壓主體呈現出向北、向西移動和強度增強的趨勢;從7月到1月,副熱帶高壓主體則有向南、向東移動和強度減弱的動向。這種季節性的變化,還具有明顯的緩慢式變化和跳躍式變化的不同階段。

4樓:豆村長de草

副高內部的下沉氣流抑制颱風生成,副高的強度與颱風生成的關係是這樣的副高位置偏西偏北是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會給颱風生成帶來比較足夠的空間,並且帶來東風水汽支援,但颱風的形成過程還要考慮海域的風切,水汽因素。

颱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颱風的動力。外力是颱風外圍環境流場對颱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颱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颱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颱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

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颱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

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出現的暖性高壓系統,籠統地稱為副熱帶高壓。它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影響中國大陸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

5樓:蒲公英與傑拉華

我來回答~副高內部的下沉氣流抑制颱風生成,副高的強度與颱風生成的關係是這樣的:1.副高位置偏西偏北是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會給颱風生成帶來比較足夠的空間,並且帶來東風水汽支援,但颱風的形成過程還要考慮海域的風切,水汽因素。

2.副高偏南偏強的話(主體在北緯20~10度),由於颱風在極低緯(0~10度)缺乏科氏力難以生成,所以支援颱風生成的區域會被壓縮殆盡,導致空台(像2023年夏季)。

今年江南高溫和內地一些地方的強降雨的確就是受副高影響,江南受副高西脊控制,高溫盤踞,,四川地區由於在副高西北方,副高的南側邊緣帶來大量東風水汽,又有西南季風水汽支援,與北方較冷氣流形成降水鋒面。

6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颱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颱風範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颱風範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

外力是颱風外圍環境流場對颱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颱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颱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颱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颱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

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颱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①西移路徑:當北太平洋高壓脊呈東西走向,而且強大、穩定時,或北太平洋副高不斷增強西伸時,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移動,經過南海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一帶登陸。

②西北路徑:當北太平洋高壓脊線呈西北-東南走向時,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硫球群島,在我國江浙或橫穿台灣海峽在浙、閩一帶登陸。這條路徑對我國影響範圍較大,尤其華東地區。

③轉向路徑:北太平洋副高東退海上時,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海區向西北方向移動,然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去,路徑呈拋物線型。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及日本影響較大。

副熱帶高氣壓低多雨麼,副熱帶高氣壓帶對我國的影響

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氣流下沉,乾旱少雨。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地區,氣流上公升,多雨。副熱帶高氣壓帶對我國的影響 副高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夏季的降水。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及影響 副 高是我國夏季風的源地 鋒面雨帶的形成 當夏季風的暖濕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乾氣流相遇,較輕的暖濕氣流被抬公...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特徵怎麼就炎熱乾燥了

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冬季氣溫0 5 夏季25 30 年降水量約350 900公釐,集中於夏季,冬半年降水量只佔全年降水的20 40 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高一地理。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特徵怎麼就炎熱乾燥了?你好,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氣流是下沉的,...

7月份時候北半球亞洲低壓被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為什麼海洋會保

7月份北半球陸地上形成亞洲低壓,亞洲低壓重疊在副熱帶高壓帶上,副熱帶高壓帶被切斷,不能在大陸上存在,只能存在於海洋上。於是海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壓和亞速爾高壓。夏季 亞洲低壓中心 切斷副熱帶高氣壓帶 這是為什麼?低氣壓帶怎麼切斷高氣壓帶?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會隨著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亞歐大陸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