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殺生前念咒

2021-03-04 05:38:34 字數 6208 閱讀 5002

1樓:無一法得

逆緣,這部電影有,女主人公不得不幫助她丈夫殺豬,她一心念阿彌陀佛,那些豬得以往生極樂,後來她自己也成就了。

2樓:氯化鈉

好像是只有回民阿訇在殺牛羊時才念: 他不吃,我不殺…。`漢民在殺牲時算不念咒,佛教孺教並不殺生

深圳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深圳與各地一樣,保留著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和傳統習俗。從歷史看,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開拓,1700多年前,東晉王朝在此設立郡縣,600多年前南頭古城和大鵬所城在此興建,300多年前大批客家人在此定居繁衍,深圳的前身寶安縣,本土居民廣府和客家兩大民系兼而有之,還生活著部分家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深圳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了來自天南海北、塞外江南數百萬的建設大軍,從而帶來了全國幾乎所有區域的文化。

這就造成了深圳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因而,深圳過年習俗也就顯得極其別緻而多樣。

本土傳統習俗

跟全國一樣,深圳原住民也稱春節為過年,農村進入農曆臘月中旬便作準備,如舂年糕粉、做新衣裳、買新鞋新帽、理髮等。23日至25日叫「入年卦」,為送灶君上天庭之日,家家戶戶在灶君神位前燒香點燭,有的還備糖餅、茶果恭送,委託灶君向玉皇大帝報告一年來善惡行為,並代為本宅祈求賜福。婦女們開始忙著摘茶果(糕點)葉、洗家具等。

這一天起,有許多禁忌,如不准說粗話、撒謊等。

年三十(除夕)下午開始過年,貼門神、春聯、接灶君入宅,宰雞殺鴨,用三牲(雞、魚、豬肉,下同)、白公尺飯幾碗(配以筷子)、茶、酒等,插上香燭,拜祭天地、祖先。晚餐一家吃團年飯,外出家人無要緊事都要回來團聚吃飯。外人則不會接受請吃。

是晚,全家洗澡要洗「大吉水」(用桔皮、柚葉等),邊洗邊說幾句大吉大利的話,洗完後,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入夜家家戶戶開始點年光燈,日夜不熄,直至年初三。

年初一(正月初一)午夜零時,各家要到祠堂燒頭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上午飯吃素,以粉絲、紅棗、腐竹等為菜餚,生菜肯定是要吃的,過去有錢人家還吃髮菜,取諧音發財。這一天嚴禁殺生,不拜神,還忌送錢物給別人。

年初二,稱「開年」,開始開戒宰殺三鳥。同宗族的親友、鄰居等互相串門賀新年,給小輩們派「利是」。舞獅隊、麒麟隊也開始出動,到各村參拜,進行武術表演。

年初四,是探親日,出嫁婦女紛紛回娘家探親。

年初五,「出年卦」,雖然還瀰漫著新年氣氛,但高潮已過,人們開始新一年的工作或農事。

年一直過到元宵。元宵節俗稱燈節,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有做湯圓(糖丸)吃的習慣。在農村,各家各戶入夜在大門上掛燈,孩子提著各式各樣的彩燈穿街走巷玩耍。

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還將特地舉行添燈儀式,在祠堂掛彩燈至正月盡,叫「點燈」。有的地方選在正月上旬。建國後此習俗取消,80年代末又有所恢復。

遊藝民俗

老深圳住民尤其是原寶安縣住民春節期間,會舉辦各種民間舞蹈,主要有獅舞、麒麟舞、龍舞、魚燈舞等,分布在各個鄉鎮。其中以獅舞、麒麟舞和龍舞較為普遍,也最具地方特色。獅舞和麒麟舞是以語屬而分布的。

粵語屬的新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等地多興獅舞;客語屬的觀瀾、龍華、龍崗、橫崗、坪山、坪地、石岩、葵涌等地則以麒麟舞為多。

獅舞、麒麟舞寄託著帶來吉祥如意,驅除妖魔**的願望。表演隊伍龐大,配以大鑼大鼓,又兼有刀、槍、劍、戟武術場面,聲勢浩大。每逢過年過節,喜慶吉日,醒獅、麒麟隊穿村過戶,或在空曠場地表演,或在村中逐家挨戶相邀上門舞拜。

獅舞在表演上分「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主要表現獅子的溫馴神態,有酣睡、舔毛、抖毛、搔癢、打滾等穩靜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勇猛性格,有跳躍、跌撲、走梅花樁、采青、踩球等高難動作,形神酷似、惟妙惟肖。

麒麟舞的表演動作與獅舞極為相似。按傳統舞法的下山、采青、嬲花園過程中,均採用酣睡、甦醒、搔癢、抖毛、舔毛、騰躍、跌撲、上竿、戲耍等動作,其神態生動逼真。

龍舞分「布龍」和「火龍」兩種。「布龍」流行於布吉、平湖、觀瀾、石岩、公明、龍華等鎮。「布龍」身長4丈餘,全身用布和鐵絲製作而成,身腹設有持杖,一般由8人至12人持杖,表演龍的各種騰躍、翻滾、俯拜等舞蹈動作,活靈活現。

這種龍舞,人們視為能帶來吉祥佳兆,所以多在春節期間表演。「火龍」(又叫草龍)只流行於寶安東部南澳鎮的漁民區。清末**之初,由於地方上發生霍亂病,無法醫治,不少漁民喪生,因迷信思想所致,認為衝撞了邪魔,要請龍王驅邪除魔。

故用稻草製成龍形,長約4丈,分成十數節,每節有一持杖為表演者使用,龍眼置以發光電燈泡,龍身遍插香火。每年正月初二晚進行表演。火龍活動時,各家各戶點燃炮竹、烟花,火龍凡經各戶大門前則三大拜,然後往一開闊場地表演各種龍舞姿態及武術,火龍翩翩起舞、處處火樹銀花,十分熱鬧壯觀。

隨著「巨龍」游動,樂隊敲鑼打鼓,穿街過巷。龍身舞動之時,上下閃閃發光,猶似一條火龍在翻騰動盪。舞草龍是南澳漁民極為喜愛的一種活動,舞龍者的豪氣、觀舞者的熱烈,構成了一幅巨集大、歡騰的畫面。

4樓:匿名使用者

大家樂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每年都要舉辦「深圳是我家」文娛活動,通過「除夕大拜年」、「千人餃子宴」、「化妝舞會」、「新春文藝大匯串」等活動,為留深過年的打工者提供乙個舞台,深受打工者的歡迎,已經形成深圳乙個頗具特色的新民俗文化。

逛花市。

作為一座地處嶺南的城市,深圳過年逛花市的習俗並不比廣州、香港遜色。深圳迎春花會到今年已經舉辦了21屆。花街是花的海洋人的世界,熱鬧非凡。

新移民和打工者們也將大年除夕逛花市當成了必選的專案。

年夜飯的風俗。各大小酒樓食肆離過年還有幾個月就已經在吹風造勢、大作廣告,使出各種招數吸引人們提前訂位。至於菜譜,統統吉祥如意,「金玉滿堂」。

旅遊過年。在外地觀光旅遊度春節,是不少深圳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選擇,國內的黑龍江、**、雲南、新疆、香港、澳門,國外的新馬泰、日本、南韓乃至歐美,到處都有深圳人的足跡。年輕人似乎對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聊天、看電視、逛花市興趣不大,平常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春節長假給了他們乙個休閒放鬆觀光旅遊的好機會。

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四期間,都會有四五萬人搭乘民航班機外出旅遊。

大盆菜。隨著香港回歸祖國及與內地交往的日益頻密,到深圳和內地過年的香港同胞和海外僑胞越來越多,近幾年春節期間經羅湖口岸入境的旅客都達三四百萬。為了歡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回深圳過年,深圳有些村、鎮每年都專門舉辦聯誼活動,向大家拜年,舞龍舞獅、鑼鼓喧天。

深圳下沙黃氏,宋代時候從中原遷移至此,於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子孫遍及國內和世界各地。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計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回來過年。春節期間,下沙村委會通常會選乙個日子在「黃氏宗祠」廣場擺上幾百張桌子,幾千下沙海內外黃氏子孫,共嘗最具有南粵傳統風味的「大盆菜」,推杯換盞,敘舊話新,氣氛熱烈,場面壯觀。

這是傳統與現代、鄉土與海外的結合。

網上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傳統民俗。深圳人在流行賀卡拜年、**拜年、 b b機拜年、手機拜年之外,近幾年開始熱門網上拜年。民俗節慶跟高科技找到了契合點。

當然,深圳過年的新習俗尚在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內容和形式出現。在本土風俗與內地習俗、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在這座目前中國最具活力的移民城市文化形態的創造性轉化中,可以相信,深圳有朝一日會成為中國過年習俗的動態博物館。

世界各地,有哪些風土人情?

5樓:飄渺神劍

這個問題如果一一枚舉那少說也得幾十萬上百萬字,你認為這點地方可以寫的開嗎?

你要說清楚具體想要知道哪乙個國家或那乙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才行。

中華民族風俗習慣 5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一些藏族的喲

1. 游牧

①藏族游牧居民居住的主要形式是「帳房」。帳房平面呈方形,橢圓形等不同的平面造型。用兩根柱子撐著帳頂,四角各支一根矮柱,用氂牛繩拉緊四周,以木樁固定在地上,帳頂內部沿四周用草泥或卵石築成高50~60釐公尺的圍牆。

在上面堆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具有儲藏和禦寒的作用。

②牲畜主要有藏系綿羊,山羊,氂牛,和犏牛。

③氂牛是重要的運輸工具,也可以充當打場的工具。

2. 農作

①農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蕎麥,蠶豆,小麥。

②牛在耕種時具有一定重要地位。農耕習俗有「二牛抬槓」。

③播種順序:第一戶破土下種須卜卦吉日,並舉行誦經等宗教活動。開耕之前主人家要舉行類似「祈年」的春耕播種儀式,用麵粉在盛種子的簸箕上描出「日月星辰」「萬字格」「壽字」等,同時念祝詞,將麵粉撒向廚房的柱子,牆壁並繪有象徵幸福,豐收的圖案,以期盼豐收和富足。

3.飲食

大部分藏族人日食三餐,在農忙或勞動強度大的時,也食四餐、五餐、六餐的。

糌粑 酥油茶,青稞酒,牛羊肉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藏族人以糌粑為主食。食用時,要拌上濃茶,再加上奶茶、酥油、「曲拉」、糖等則更加可口。

四川一帶的長子還食「足瑪」,(即藤麻,俗稱人參果)、「炸果子」及小麥、青稞去麩和牛肉、牛骨熬成的粥。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民間吃肉用刀子割食。

藏族喜歡奶、酥油茶及青稞酒。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製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用水久熬成濃汁,倒入酥油桶中,再放入酥油和食鹽,攪得茶,油融合,倒入鍋中加熱,便是噴香可口的酥油茶。

青稞酒是藏族人最愛喝的酒,它是用青稞釀成的度數很低的酒。藏族人經常用它來待客,每當親朋好友團聚,主人要給客人敬三杯青稞酒,在敬酒時還會唱動聽

的敬酒歌。

藏族人吃飯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

藏族的一些禁忌

風俗與禁忌

●藏族最大的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雖然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 吃飯時,不要談論狗肉,藏族忌諱吃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藏族人一般不吃魚蝦、雞肉和雞蛋,不要勉強勸食。但現在這種飲食習慣已有很大的改變。

●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貴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留上一撮白毛,表示吉祥。

●待客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忌諱直呼其名。

●進入藏胞的賬房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不得混雜而坐。

●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也不能東張西望。

●接受禮物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弓腰雙手高舉過頭。

●敬茶、酒、菸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走進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腳踩門檻。

● 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口,主人會及時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滿時,必須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

●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是失禮。

●一般敬酒,主人先請客人喝三口添三次再滿杯飲幹,如此主人家會很高興。

●斟茶時不能將碗倒滿,客人喝過一口後,主人可斟滿,以示主人大方、不吝嗇。

到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上的茶不能一口幹完,也不能喝一碗就走。

●不可用別人的杯子和碗喝茶,藏族忌諱非親非故者用同乙個器具。

●客人飲用後,主人會很快添上。除非客人以手蓋碗表示不能再飲為止。

●盛飯時,舀飯的勺子不能外翻。

●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揀食不越盤。

●迎送客人要弓腰曲膝,面帶笑容。

●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的尊重對方的行為,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 忌諱別人用手觸控頭頂。

●藏族同胞忌諱別人搭上自己的肩膀。

●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 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經過瑪尼堆時只可新增石頭(即使是一小塊)。忌諱取走瑪尼石,也不可亂翻亂動,更不能上去登踩。

●未經允許,不得穿帶鞋釘的鞋進寺廟殿堂。

●進寺廟時,忌諱吸菸、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

●在寺廟不能敞胸露懷。

●對於喇嘛隨身佩戴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

●在寺廟內要嚴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嘩、打獵和隨便殺生。

●翻越山口、峽谷時忌諱大呼小叫。

●忌在栓牛、栓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忌用有藏文的紙當手紙或擦東西。

●忌將骨頭扔到火中。

●藏族忌諱陌生人觀喪,不可抱好奇心去觀**、水葬。

●藏族家裡有病人或婦女生育時,門前都做了標記,有的在門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門口插上樹枝或貼一紅布條。外人見到此標記,切勿進入。

●與藏族朋友相遇時或惜別時,不宜只收哈達而不回敬一條,正規迎送場合除外。

●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念經或出去朝佛。人們相信藏曆的每乙個地支終了、第二個地支開始時是乙個凶年。

如每個人的13歲、25歲、37歲、49歲(以此類推),都是「凶年」或「年關」,要小心,只有多念經、放布施才能避免災難。

春節的傳統習俗,春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買年貨 掃塵 貼年紅 吃年夜飯 守歲 拜歲 拜年 舞龍舞獅 拜神祭祖 祈福禳災 遊神 押舟 廟會 遊鑼鼓 游標旗 上燈酒 等。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倒貼福字,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

中國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國有哪些傳統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春節 spring festival 中國民間最隆重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 過年 新年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 元辰 元正 元朔 ...

立夏時民間有哪些傳統習俗,立夏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 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 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乙個乙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 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