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4:33:19 字數 4456 閱讀 7102

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裡的「立」應該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的立。立起來,說得通俗點就是三十歲後就要有自己的學術體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大概如此。

男人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惑」是疑copy惑,並不是有的理解的「**」。「四是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這是原意,是對學問人生而言。惑是疑惑現代人說到男人四十而不惑時已躍出了原來原文人生的框框,所以對其不可斷章取義,而要結合原文而取其引申意義了。

原句出自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 鬥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 他還有乙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乙個姐姐,對家庭, 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 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 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 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 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不再懷疑。

我想現在的理解可以是十五立志,三十有方向,四十定位好了明白了要抓緊時間做事了,五十知到命裡所歸而不強求,六十看多聽多了,七十無欲無求。o(∩_∩)o...哈哈 掰掰的啦 個人也有差異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一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但是我覺得男人面對**就是到60歲還是會心動的!!!!!

4樓:東雪東雪

不被** 或者 不迷惑

語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

5樓:劍舞桃花醉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6樓:愛吃貓的魚

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三十而立,」三十歲能夠自立「,是說在前面階段的學習和充實自己修養的基礎上,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四十而不惑,」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乙個階段,四十而不惑,是說用自己的原則在經歷許多的人和事後,對自己的原則不惑,而不是說對什麼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為神人了。

【原文節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節選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樓:重慶帥鍋鍋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一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陰曆來算,已經天支地幹乙個輪迴了,要認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經是糟老頭了,人生快到頭了

8樓:單晨訾靜婉

是《論語·

為政》中孔子對

於自己在30

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

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

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

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

理想狀態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後面是什麼?

9樓:學院派魚多多

《論語·為政》春秋:孔子及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作者簡介: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擴充套件資料:

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乙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

一、三十歲,是人的一道分水嶺。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已經確立了自己人生的發展方向,也應該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受的責任。這個而立,是指能夠立身,立家,立業。

1、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並能夠做到自強。其中自強是立身之本,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2、立業,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一定的能力,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立業是求生的手段,經濟獨立的基礎,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歷程。

3、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雖然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但從人類繁衍的角度,這個歲數正為合適。而且人到三十,多已明白了愛和責任。

二、四十歲,是乙個以不變應萬變的年齡。是乙個可以洞察世間萬物的年齡,是乙個成熟的年齡。這不惑,是清醒,是明白,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

對外,明白了社會。人生活在社會之中,離不開社會;人和社會的關係就是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個體是群體中的一分子,個人的理想和願望必須建立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之上,內心應有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

對內,明白了自己。就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把外在的東西變成了內心的能量。四十歲的人,是最講實際的年齡段的人,不應該再犯過多過錯而走迂迴的路了。

對自己,明白了責任。四十歲的人最大特點是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他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和孝順父母、撫養子女責任。四十歲的人,是人生輝煌時期,也是為社會和家庭貢獻最大的時期。

三、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我們中國人會習慣性稱之為命運,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的人,已到了人生成熟階段;這個時候,很多事情彷彿都已經成了定局。

這時候的我們因為了解社會,更知道自己,應該學會坦然地面對,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五十歲的人,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他們更清楚生命的脆弱,也更清楚健康的重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體悟的更深,他們比從前更注重養生,開始積極鍛鍊。

五十歲的人,對自己已經能有乙個準確的評估。他很少再去折騰些什麼,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奮鬥,也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對於金錢的欲求往往沒有年輕時那麼強烈。

五十歲的人,經歷過時間的洗禮,更珍惜風雨同路的愛人,長大**的孩子,相伴許久的老友……親情,友情,愛情,這些慢慢成為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們的名利之心,已經日漸消散。

四、到了六十歲,不管人家說好話壞話,不管遇到什麼坎坷曲折,都能做到不偏激,凡事冷靜地思考,順應事物規律;做到寵辱不驚,悟徹人生,看透生命,淡泊名利。

六十歲的人,看透了人生。從退休起,以社會角色為主轉到以家庭角色為主,享受天倫之樂。六十歲的人,明白了這些,就樂於接受這個現實,清楚知道這個年齡段的人應有的生活。

六十歲的人,看透了生命。六十歲的人,要健康快樂地生活,這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自己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大於索取,你做到了,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六十歲的人,看透了名利。六十歲的人,經歷了歲月的打磨,留下了自己豐富的閱歷。在輕鬆的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的回憶所帶來一番別緻感覺,是人生的晚秋!

退休了,就剩了乙個稱呼:退休人員。這時,唯有身體是自己的,所以要做好自身鍛鍊保養,做到健康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五、七十從心所欲,就是順從自己的想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順其自然;要隨遇而安;要不踰矩。從心所欲,要順其自然,要隨遇而安。

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追求完滿人生的典範。

10樓:匿名使用者

後面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全句為: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巨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也

12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麼呢

六十而耳順。原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譯文 孔子說 我十五歲立志於 大學之道 三十歲能夠自立於道 四十歲能無所迷惑 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 六十歲所聞皆通 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出處 論語 為政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之天命,後面是什麼

這不是論語上的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 中記載孔子對自己的評價說 吾十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以前讀這段...

十歲不愁 二十不悔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

出自 禮記 曲禮 禮記 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 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意思是 十歲的時候不發愁,二十歲的時候不後悔,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