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的梧桐雨作品分析,白朴的作品賞析

2021-03-04 03:54:40 字數 5030 閱讀 8481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白朴《梧桐雨》的藝術成就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

2樓:匿名使用者

白朴將梧桐與楊、李的悲歡離合相聯絡。讓梧桐作為世事變幻的見證,讓雨濕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攪動了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悽怨感受。從而使劇本獲得獨特的藝術效果。

加上作者以十多首曲子,細緻地描繪李隆基哀傷的心境,沉痛悲傷的語言,也使人蕩氣迴腸,更能透過人物悲傷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滿眼、人事已非的愴痛。可以說,《梧桐雨》的戲劇衝突生動跌宕,筆墨酣暢優美,而構築的意境則深沉含蓄。濃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詩味,使這部歷史劇成為元代文壇的一樹奇花。

白朴的作品賞析

3樓:初晨

梧桐雨白朴《梧桐雨》第四折賞析

1、唐明皇避亂西逃,行至馬嵬坡,六軍不

行,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長安,退居西宮養老。他既失掉了愛情,也失去了權柄;他既未能以權勢保護住他們的愛情,也沒有因為犧牲愛情而保住他的權力。

在愛情權力兩失的情況下他憂心如焚,每日裡空對楊貴妃的畫像,痛苦不堪。這一折二十三支曲子就是抒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的淒楚情懷。

[端正好]至[呆骨朵]五曲寫唐玄宗面對楊貴妃真容引起的懷念與感傷。這裡有還京兆半年來孤辰難熬的敘述。也有白髮新添瘦骨嶙峋的肖像描繪;有畫軸高挑放聲高叫的思念,也有叫而不應雨淚嚎啕的憂傷;有對往昔笙歌筵舞賞心樂事的懷念,也有對生死愛情半路夭折的痛悼;有對神明鑑察之下誓約終未履行的愧悔,也有對無權柄謝位辭朝無可奈何的哀嘆,真可謂百感交集。

聲淚俱下,充分展現了唐玄宗複雜的心理狀態。 唐明皇面對楊貴妃畫像憂愁無法排遣,便去沉香亭閒行遣悶。地點也由殿宇內轉換為亭皋邊。

沉香亭曾是唐明皇與楊貴妃御園小宴、啖荔枝、舞霓裳追歡取樂的地方。如今怎能不見物思人,觸景傷情。[白鶴子]至[倘秀才]五曲即是寫唐玄宗在沉香亭畔對楊貴妃的回憶和物在人亡的哀傷。

「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纖腰」兩句曲詞是從《長恨歌》「芙蓉如麵柳如眉」演化而來。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寫唐玄宗對往昔歌舞承平榮華富貴的追憶和對楊貴妃的想念。可是眼下卻是「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

空對井梧桐,不見傾城貌。」劇作通過今昔對比,抒寫唐明皇對往日繁華一去不復返的無限悵調。

唐明皇回到寢殿,時間已由白晝轉入夜晚。景物更加衰敗,色調更加昏暗,人物心境也更加憂傷。[芙蓉花]至[黃鐘煞]十三首曲文抒寫唐明皇的寢殿驚夢,作者以具體形象為喻,極寫唐玄宗內心的哀傷。

前三曲寫唐明皇入夢前的孤寂和焦躁。作品渲染一種獨特的氛圍來烘托主人公的心境。暗淡的串煙,昏慘的銀河,喧鬧的秋蟲,滿地的陰雲,狂惡的西風,飄落的敗葉,琅琅的殿鈴,簌簌的朱簾,叮噹的鐵馬,造成淒涼、陰慘、焦灼的氣氛,有力地襯托了唐明皇孤寂、憂鬱、煩躁的心緒。

作者運用滴溜溜、疏剌剌、忽魯魯、廝琅琅、撲簌簌、吉叮噹等象聲詞和狀形詞摹寫景物的聲響和形態,更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

[倘秀才][ 雙鴛鴦]二曲直接寫夢會。唐明皇剛剛入睡,就夢見楊貴妃請他長生殿赴宴,楊貴妃生前的嬌態和往日的榮華富貴又浮現在眼前。可是轉瞬間睡夢又被驚醒,一切皆成虛幻。

「好夢將成還驚覺,半襟情淚溼鮫綃(神話傳說中鮫人織的綃,泛指薄紗)。驚夢之後,內心更加感傷。

追尋驚夢的原因,白朴把視野集中在乙個焦點上——梧桐雨。[蠻姑兒]以下數曲極力鋪敘「秋夜梧桐雨」的自然景象,造成一種悽愴冷落的意境,抒寫唐明皇孤悽、愁苦、頓亂的心境。作者嘔心瀝血,傾注全部心力和才思,以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和修辭方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描繪雨打梧桐的意象。

作品摹寫梧桐雨以樓頭過雁、階下寒蛩、簷前玉馬、架上金雞作反襯,以楊柳雨、梅子雨、杏花雨、梨花雨、荷花雨、豆花雨作對比,以「玉盤中萬顆珍珠落」、「玳筵前幾簇笙歌鬧」、「翠巖頭一派寒泉瀑浮」、「繡旗下數面徵鼙操」、「噴泉瑞獸臨雙沼」、「食葉春蠶散滿箔」、「花奴羯鼓調」、「伯牙水仙操」作比喻,以「洗黃花,潤籬落;漬蒼苔;倒牆角;渲湖山;漱石竅;浸枯荷、溢池沼」作排比,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梧桐雨》對雨聲的描寫可以同《西廂記》「聽琴」一折對琴聲的描繪相媲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景物的描寫,並不是孤立和游離的,作者時時刻刻

都使景物的描繪與人物感情的抒發相契合,人物心理既是景物描寫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每首曲詞結尾都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作為景物描寫的歸宿,寫自然景象所引起的主人公心理感受,層層遞進地抒寫主人公情感的演變歷程。如先是怨雨驚夢「把愁人定虐」,後又煩雨「惹的人心焦」,繼而又惱雨「相聒噪」,最後又恨「雨和人緊廝熬」,「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以至憤怒地要「把潑枝葉做柴燒,鋸倒。

」孟稱舜說得好:「只說雨聲,而愁恨千端,如飛泉噴瀑,一時傾瀉。」這幾首曲文寫雨聲,既以景物作為人物感情的襯托,又採用移情的方法使景物塗抹上人物的感**彩,由景入情,情由景生,以景襯情,景中有情,創造了乙個情景交融的意境,充分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在大量描摹梧桐雨的過程中,作者又把梧桐樹作為聯想的條件,中間穿插[滾繡球]一曲,寫唐明皇的情惠:「是兀那歡會栽排下,今日淒涼廝輳著。」今天的淒涼是由往日的歡會所栽排,昔日的驕奢淫逸造成如今的死別生離。

盛極而衰,樂極哀來,唐明皇自己吞食自己種植的苦果。這句點睛之筆,是主題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人生底蘊的深刻揭示,具有很強的諷喻性。

繁華已去,盛景不再,失去的永遠失去了,只剩下孤獨寂寞時的悔恨和哀怨。這種由盛至衰的人世滄桑的悲劇,通過李、楊故事敷演出來,尤為動人心魄。帝王雖能享受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教人羨慕,可卻無法避免一般人都會遭遇到的痛苦。

往日的歡樂越多,失落後的痛苦也就越深。

白朴不愧是大手筆,能將乙個眾人熟知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響。但《梧桐雨》一劇之所以動人,還在於它融進了作者對戰亂不幸生活的切身體驗,借劇中人物表達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時聽雨的一縷哀思和無端憤慨,寫得百轉千迴。

那點點滴滴的梧桐雨,令人悵惘不已。

2、這一折藝術構思異常奇特巧妙。元雜劇的慣例是「先離後合,始困終亨

」,第四折多是以大團圓結尾。本折則不同。它既沒有眾多的出場人物,也沒有起伏跌宕的情節,又沒有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

登場人物除宦官高力士外,只有唐明皇自己,實際上是一折獨角戲。全部曲詞都是表現唐明皇的內心活動。如果說第三折馬嵬兵變是情節演進的邏輯高潮,而這一折則是劇情發展的情感高潮。

全折都是從《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演化而來,並以之名劇。白朴以他獨特的藝術構思,為唐明皇思念楊貴妃布置了乙個典型環境,時間是深秋的夜晚,地點是蕭索冷落的深宮。這裡曾經是唐明皇和楊貴妃七夕盟誓宴樂歌舞的地方,如今人去樓空,面對的只有一幅畫軸,唐明皇怎能不倍感憂傷。

作者把畫像作為主人公抒發感情的物件,以夢會寫情思。叫畫不應,轉而盼夢裡來到;好夢將成,又被梧桐雨驚覺。梧桐雨不僅是唐明皇憂傷的陪襯而且又成為他發洩感情的物件。

使唐明皇的內心積怨如噴泉般傾瀉而出,從而使景物描寫和人物情感水**融和諧一致,造成一種濃郁的悲劇氛圍,堪稱絕唱。《梧桐雨》第四折與《漢宮秋》第四折有異曲同工之妙。孟稱舜評《梧桐雨》雲:

「此劇與《孤雁漢宮秋》格套既同,而詞華亦足相敵。一悲而豪,一悲而豔;一如秋空唳鶴,一如春月啼鵑。使讀者一憤一痛。

淫淫乎不知淚之所以,固是填詞家巨手也。」王國維也說《漢宮秋》「雄勁」,《梧桐雨》「悲壯」,可並稱「千古絕品」。他們都是把《梧桐雨》和《漢宮秋》並譽的。

正是這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使《梧桐雨》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

白朴的《梧桐雨》作品分析。

4樓:沉珂側畔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

(1)濃郁的抒情性。雜劇《梧桐雨》描寫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這個在文學史上倍受關注的話題,但其關注的不是曲折傳奇的愛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當然有愛情的歡樂,但是更多是死別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涼的歷史滄桑感,整本戲如同一首抒情長詩,不以情節引人,卻以情感動人。

濃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於作為劇本主體的曲詞。《梧桐雨》的曲辭自然樸實,卻又纏綿悱惻,細膩傳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後的幾支曲子,好像寫的全是雨景,但卻是用中國傳統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夢中驚醒之後,獨對梧桐秋雨的孤悽、悲涼寫得淋漓酣暢,感人至深。

用古典詩詞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劇本充滿了濃郁的抒情性。濃郁的抒情性還得力於劇中不斷出現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中出現的梧桐意象大加發揮,以梧桐為中心來結撰全劇,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時在梧桐樹下與楊貴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獨對梧桐秋雨哀悼楊貴妃。

在唐明皇的唱詞中梧桐前後出現了六次。這種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劇從梧桐樹下起,在梧桐雨中結束,即呼應題目,又首尾呼應。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國文學傳統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蘊的憂鬱色彩,攪動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悽怨感受,增加抒情的傷感,從而使劇本獲得獨特的藝術效果。

(2)形象鮮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乙個末本戲,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則非常鮮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著同情的態度,塑造了唐明皇這樣乙個專情的情人形象。

此劇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戲都集中在唐明皇的專情上,而最後一折寫唐明皇對楊貴妃的追思懷念,更突出了他的專情。 以上是藝術特點**,下面是比較概括的白朴和《梧桐雨》白朴的生平深沉的滄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蘊

白朴(1226~1306),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其父白華,曾任金朝樞密院經歷官。當蒙古大軍圍攻金朝首都時,白華隨金哀宗出奔,家眷則留在城內。

不久城破,白朴的母親死於浩劫之中,年才八歲的白朴,幸得其父親好友元好問攜帶撫養。  白朴「幼經喪亂,倉皇失母」,心靈飽受創傷,長大後又曾漂流於大江南北,看到了社會凋殘山河破碎的情況,心情十分沉重。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感到無法對付,決心不參與政治,「放浪形骸,期於適意」。

或是流連於青山綠水之間,或是在風月場中,和雜劇作家以及勾欄歌伎們往還。

2023年南宋滅亡,東南戰事平定,白朴也長期在南方居住,經常和耆老聚飲,題詠前朝名物,在作品中時常流露出滄桑之感和失落之哀。  白朴擅詞曲。詞集名《天籟集》,「詞語遒嚴,情寄高遠」,多頹唐淒楚之調。

散曲現存40首,多以本色的語言抒寫閒情逸致。所作雜劇,據《錄鬼薄》所錄名目,凡15種。現存僅《梧桐雨》和《牆頭馬上》。

《梧桐雨》是描寫楊玉環、李隆基愛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歷史劇。天寶之亂以來,楊、李故事成了文壇的熱門話題。特別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問世以後,唐宋兩代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這段歷史進行反思。

坊間還出現《楊太真外傳》、《玄宗遺錄》等著述。到金元易代之際,劇作家們對楊、李故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關漢卿寫過《哭香囊》,庾天錫寫過《華清宮》、《霓裳怨》,岳伯川寫過《夢斷楊妃》,王伯成寫過《天寶遺事》。

但這些劇本都已亡佚,惟獨白朴的《梧桐雨》流傳了下來。

關於白朴的簡介,白朴的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白仁甫 1226年 1306年 名朴,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隩州人。元代雜劇 元曲 作家。出身金朝的官僚家庭,父親白華任金朝樞密院判官,是著名文士。白朴處於動盪的年代,金哀宗開興元年,蒙古軍攻南京,白華隨哀宗奔歸德,白朴則與母留南京,次年崔立叛降,南京失陷,史稱壬辰之難。崔立擄王公大臣妻女...

請您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白樸的天淨沙 秋左右

如火的紅日墜下地平線,淙淙流水唱出憂傷的調子,幾處茅屋,在風中矗立,些許兒童,笑聲盈盈。淡淡的炊煙中,透出了幾分安詳。我騎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馬上,回首看,古老的藤樹幾近乾枯,纏繞在蒼蒼的老樹上,幾隻歸巢的烏鴉在老樹上空盤旋,久久沒有落下,啼叫聲嘶啞,在漸漸退去的夜色中縈繞不絕。西風漸起,吹起我久未梳理...

馬致遠的乾淨沙 沙思和白朴的天淨沙 秋表現了長期漂泊異鄉

乙個流浪在天涯的落魄遊子的形象。荒涼悽苦的環境渲染給人以無限感傷之情。給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我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馬志遠的 天淨沙.秋思 寫 種景物,表現乙個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孑的什麼之情?給人什麼感覺?主旨的句孑.30 抒發了乙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 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遊子的思鄉之情 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