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詩歌的韻律以什麼為特點?拜託各位大神

2021-03-04 03:27:38 字數 815 閱讀 1064

1樓:白白小姐丶

漢魏六朝詩以五言詩

為主,此外,也有四言詩、六言詩、七言詩等。五言詩可舉古詩十九首為例。四言詩如曹操的《步出夏門行?

觀滄海》,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六言詩非常少見,不舉例。樂府又有雜言詩。所謂雜言,是說詩句的字數多寡不等,如《有所思》、《上邪》等。

雜言的樂府詩是很常見的。這對後人的古風有相當大的影響。例如李白,他就很喜歡寫雜言的古風。

就語言的形式說,漢魏六朝詩和散文的區別並不很大。五言詩(或四言詩、七言詩)只有兩點不同於散文:(一)每句字數一定;(二)押韻。

至於雜言詩就更和散文近似,因為除了有韻以外,和散文就沒有什麼顯著的差別了。當然,雜言詩的句子一般要比散文的句子短些,但是那很難說就是雜言詩的語言特點。隨著駢體文的寫起,魏晉以後的詩比較多用對仗。

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二十句中竟有十八句用了對仗。但是這也不成為這個時期的詩歌語言特點,因為當時一般的散文,由於受到駢體文的影響,也喜用對仗。再說這個時期詩用對仗是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的;用對仗,只是一種修辭手段,不是形式格律上的固定要求。

從另一方面說,多用口語詞彙卻是漢魏六朝詩的特點。樂府歌辭多數來自民間,口語詞彙固然非常顯著。例如:

何用問遺君?雙珠毒瑁簪。(有所思)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同上)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上山採蘼蕪)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同上) 就是當時文人的作品,也是比較接近口語的。

例如: 何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古詩迢迢牽牛星) 男兒寧當格門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同上) 報書與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同上)

「六朝古都」這句話中,六朝指什麼?古都是指哪個地方

南京 六朝古都 從公元3世紀初到6世紀末的300多年間,中國南方先後有孫吳 東晉和宋 齊 梁 陳6個漢族政權在南京 孫吳時稱建業,東晉 南朝稱建康 建都,史家稱為 六朝 這六朝的文化,雖然大約過去1500年了,但一直到今天還有蹤跡可尋。體現南京六朝古都神韻的藝術瑰寶 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蘇省內共有32...

“六朝舊事隨流水”的下一句是什麼

六朝舊事隨流水 的下一句是 但寒煙衰草凝綠 此句出宋代王安石的 自桂枝香 金陵懷古 原詩為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

唐代的佛教藝術與六朝佛教藝術的區別

區別在於每個時期眾生的 根器不同,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六朝那時屬於正法時期持戒即可,唐代屬於像法時期參禪盛世,兩個時代背景人們的生活方式都不同,就像拿清朝時候的制度在現在的社會就不會被接受一樣,佛法也隨著時代在與時俱進,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隋唐的佛教藝術與魏晉南北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