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民風民俗

2021-03-04 02:58:18 字數 4846 閱讀 7271

1樓:浦上青楓一寂

安徽各類節慶、服飾、飲食起居、婚喪、宗教信仰等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民俗風情圖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美學價值。安徽民俗文化涵蓋婚嫁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社交往來習俗、烹調飲食習俗等許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皖南的跳鍾馗、疊羅漢,皖北的肘閣、旱船等不僅地域特色鮮明,而且有極強的觀賞性。

九華山的「葷年素年」民俗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宗教特色,而且已經逐漸成為廣受喜愛的九華山冬遊專案之一。

一、阜陽剪紙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範圍很廣。一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系象徵吉祥與喜悅、或隱喻;另一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繡底樣,取材一般為花卉、鳥、蟲等。阜陽剪紙善於運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國北方剪紙的粗壯渾厚和南方剪紙纖巧秀麗的風格,形成了剛柔兼備、節奏和諧、樸實優美的地方特色。

二、徽州祠祭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曾廣泛流傳於古徽州的祁門縣、歙縣、黟縣、績溪等地。到了明代嘉靖年間,徽州宗祠大量湧現,宗祠祭祀活動成為徽州宗族活動乙個重要內容。

三、潁州肘閣

「肘閣」是潁州區優秀民間舞種之一,據老藝人口傳,其形成年代在清代中期,系祖籍潁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師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馱歌」基礎上改革創新而成。「肘閣」發源地在潁州袁集、阜南朱寨一帶,流傳中心區在今阜陽市南部幾縣、區並沿淮水流傳至鳳台、壽縣、蚌埠及河南等地區,是流播區域橫跨兩省沿淮一帶深受群眾喜愛的一種古老民舞藝術。

四、安徽婚俗

在古徽州,一場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訂親、成禮、合親四個階段。一般有九道程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經過以上階段和程式的,才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

五、徽菜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後來,由於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商業興起,飲食業發達,徽菜也隨之轉移到了屯溪,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而著稱。

安徽的民風民俗

2樓:匿名使用者

1、九華山廟會

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2023年廟會制度恢復,至2023年共舉辦7屆。2023年廟會為期1個月,舉辦各種活動12項。

大型的佛事活動有:百歲宮金堂佛像和無瑕真身開光儀式、水陸法會、紀念金地藏(金喬覺)誕辰1294周年法會、祗園寺傳授三壇大戒和佛教禪宗二祖慧可法師道場位址證會等。聯誼活動有首屆中國四大佛山聯誼會、海內外高僧大德座談會等。

2、阜陽火把節

阜陽地區稱中秋節為火把節。夜晚打火把遊鄉,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相傳韓山童、劉福通組織農民起義,紛紛舉火把響應,首克潁州。

時有童謠:「滿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裡無一人,紅巾軍席上坐。」其後不久,潁州民間每至中秋節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紅巾軍,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搖來搖去,待燃盡返。

當地習稱「撂火把子」,至今不衰。

3、徽州婚嫁

舊時,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說媒者一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麵」。

接著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此為「明媒正娶」。

另有童婚、納妾、換親、搶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形式。20世紀50年代後,父母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代替,婚事簡辦。80年代後,有採取旅遊結婚和集體婚禮形式的。

4、五猖會

農曆五月一日,是休寧縣海陽五猖廟會之日。屆時四鄉百姓雲集海陽燒香,祈求五猖神主驅鬼祛邪,消凶化吉。廟會遊行,「前引」錦旗開路,「執事」沿途管理雜役。

青白黑紅黃綠藍各色旗子飄揚,十景擔、肅靜牌、萬民傘、紙紮豬馬牛羊偶像、牌樓跟上、接下是地方戲隊伍、雜耍隊伍。此廟會起源於明初。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皖南曾打過幾年攔鋸戰,軍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後,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廟」,陣亡士卒「五人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記皇家祭祀有「陣前陣後神祗五猖」之說。

如此世代相傳,便衍成香火極盛的五猖神廟會。

5、阜陽剪紙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範圍很廣。一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系象徵吉祥與喜悅、或隱喻;另一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繡底樣,取材一般為花卉、鳥、蟲等。

阜陽剪紙善於運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國北方剪紙的粗壯渾厚和南方剪紙纖巧秀麗的風格,形成了剛柔兼備、節奏和諧、樸實優美的地方特色。

拓展資料:

1、中國巢湖漁火**節

中國巢湖漁火**節將在安徽合肥巢湖舉行,從中廟到姥山島的巢湖湖面漁火映湖美景;湖畔舉辦「大湖之夜」**會、湖鮮美食嘉年華、舞龍舞獅大賽、光影巢湖攝影大獎賽等諸多精彩活動,為合肥市民呈現一場視聽盛宴。

2、中國黃梅戲藝術節

是針對我國著名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而開展的乙個文化藝術節,2023年10月6日誕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是中國第乙個黃梅戲藝術節,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展示的重要藝術節之一,是安徽省安慶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標誌性的文化形象。

3、中國(蕭縣)伏羊節

伏羊節是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乙個月。按農曆的節氣推算,「夏至」後第三個庚(一庚九天)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三伏」,即「末伏」。在這乙個月裡,蕭縣、宿州、淮北等地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飯莊以及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4、中國國際吟詩節

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和發揚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遺風,增進國際友誼與文化交流,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安徽馬鞍山市從2023年起,在每年金秋重陽節期間,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吟詩節。

3樓:那不是我嘛

一、黃山節令習俗

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

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晚上還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畫像前擺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戶戶還要張掛彩燈,徽州區岩寺鎮的元宵戲燈最為盛行。

二月二:農曆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徽州稱為「龍抬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

在農村,這一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閒過一天。績溪縣的規矩,這一天還有包紮一生糯公尺乙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一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二、黃山生產習俗

開秧門:農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稱為「開秧門」。

打鑼封山:山區為保護森林形成許多條規習俗,打鑼封山就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每年冬季,村或鄉定人鳴鑼,口中呼喚所封山場的地名,串村走戶,昭示禁戒規約。

此後,家家戶戶,互相告誡,不得犯戒。鳴鑼同時,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標明禁山範圍。

接財神:徽州以農曆五月五為財神日,工商業者多在這天接財神。

開張禮:徽州新店開張這天,要在店門口披紅結綵,掛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還奏樂,以示慶祝。對開張這一天上門的顧客,象徵性的手下紅紙包(貨幣退還),同時贈送一定的貨物,如布店贈3尺紅布,百貨店贈送一件日用品等。

學藝:**時期,學藝拜師必須經過中薦人出面,為師徒雙方商議協約。洽妥後,徒弟要辦拜師酒,向師傅行大禮。

磚工學藝,一般一年出師;木工學藝,則為三年,均無工資,師傅只供給伙食。三年公升為夥計,師傅給一定的生活費,藝成後才離師營生。

4樓:匿名使用者

安徽民風民俗---節令習俗 臘八:農曆十

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一帶還曬乾豆腐,稱「臘八豆腐」。

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公尺粽,做公尺餜,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公尺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一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

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這一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製祖先遺像。設燭台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

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除夕:諺云「趕忙三十夜,清閒初一朝」。

吃個年夜飯,午夜放個炮竹什麼的,這與外地的差別倒是不大。 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

這一天,講究忌諱,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下鍋煎炒(忌吵),不沾掃帚,不向門外潑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罵兒童。認為犯忌為不吉,本年就會有破財、生病及其他災禍。祁門縣還有「喊年」的習俗。

即正月初

一、初二兩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為領班,組織青年及男童,排成長蛇陣,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戶,由領班者高喊被拜年的當事人名字並加上稱謂,或者說:「向寶廳拜年」,或者以稱謂喊拜。受拜者旋即應聲說「多謝大家來了」,喊年者齊復聲:

「應該來的」。別有一番意思。 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晚上還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畫像前擺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戶戶還要張掛彩燈,徽州區岩寺鎮的元宵戲燈最為盛行。 二月二:

農曆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徽州稱為「龍抬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在農村,這一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閒過一天。

績溪縣的規矩,這一天還有包紮一生糯公尺乙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一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其他的節令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等,徽州地區也有濃厚的地區民族特色

安徽春節民風民俗,安徽的民風民俗

1 九華山廟會 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 地藏菩薩吉誕日 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1983年廟會制度恢復,至1989年共舉辦7屆。1989年廟會為期1個月,舉辦各種活動12項。大型的佛事活動有 百歲宮金堂佛像和無瑕真身開光儀式 水陸法會 紀念金...

各地的民風民俗,各地的民風民俗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公尺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 棗 慄 龍眼 香枝 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 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 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

新疆民風民俗的新疆民風民俗的資料

服飾習俗 少數民族的服飾色澤艷麗 五 新疆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 各種糕點 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 都瓦 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男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