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論語心得》讀後感,左右,最好像初一學生寫的

2021-03-04 02:22:00 字數 1193 閱讀 6531

1樓:譚神神

孝敬之道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 我們今天已經遠離了產生孝道的宗法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父子的關係已經不存在跟君臣關係的對應,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孝"已經過時了? 是不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裡,"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一本《論語》捧在手裡,我們說它是樸素的,是溫暖的,那麼它的樸素和溫暖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也就是說,《論語》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並且還會給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很多日常的問答。

有一天,顏回、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志向吧。

" 子路說:"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了也沒有什麼抱怨。這就是我的願望。

" 顏回說:"我的願望呢,就是乙個人不經常誇耀自己,也不經常宣揚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很謙遜也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學生們發現老師還沒有說話。

子路就對老師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說出對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夠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我們想一想,每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擺脫跟三種人的關係,那就是我們的長輩-生我養我的父母,我們的平輩-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我們的晚輩-自己的兒女。

孔子先不去談我要怎樣建設家國社稷,怎樣建立多少功勳,而是說讓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頓了,讓我的朋友對我可以信任、託付,讓孩子們覺得我這個人是值得追慕、緬懷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託,也就夠了。 在這裡面,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我們都在說,中華民族有一種美德叫孝敬,但是,我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孝嗎?

乙個"安"字容易做到嗎?讓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內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乙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夠做好卻很不容易。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

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迴避。 在孝順這件事上,民間還有乙個說法,叫做"論心不論跡"。我們知道,不一定每乙個孝子都有充足的錢財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按照他的夢想把愛折合成一種物質條件給他的父母。

有時候乙個很深刻的心願,但是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於丹論語心得讀後感

讀完 於丹 論語 心得 這本書,心靈有所觸動 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型,一種正確的心態,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論語 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讀中學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地背誦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並未真正讀...

於丹演講《感悟東方智慧型》於丹論語心得讀後感

我把當年我聽於丹的演講時寫下的感想翻出來了,供你參考。你再潤色潤色修改修改吧。上下文因為跟這本書關係不大,就不給你放這裡了,所以可能讀起來有些地方說了一兩句關於別的。呵呵。首先,她的書中關於人文關懷方面的內容比較多,但這也是論語所體現出來的儒家精神,也正是現代人嚴重缺失的東西,如果寫論語心得寫不出來...

《論語》讀後感,左右,《論語》讀後感,字左右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日上午,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內傳出朗朗的誦讀聲。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 論語 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黃色的燈光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於桌旁,在這樣乙個寧靜而又安詳的初春的夜晚,仔細背誦著一本藍色仿線裝的,薄薄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