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的出處,授之魚不如授之於漁出自哪裡?有何典故

2021-03-04 01:38:28 字數 5155 閱讀 1248

1樓:匿名使用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

原文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出處《老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3樓:秋夜落雨無聲

古代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魚不如授之於漁」出自**?有何典故

4樓:萬家小公舉

「授之魚不如授之於漁」這段話是出自道家,但至於出自誰手,學術界仍在考證當中。故事如下: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乙個人要了那簍魚,另乙個要了那根魚竿。

這位長者並沒有提出什麼要求。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不動立即用乾柴點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坐吃「魚」空,很快就將魚吃光了,連魚湯都沒有剩。

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乙個人則忍著飢餓、提著魚竿,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那片藍色的大海時,他身上最後的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大海,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碩大鮮活的魚。這位長者要求他們互相幫助,萬萬不要分開。

於是,他們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他們倆每次餓了,只煮一條魚充飢。他們經過艱苦的跋涉,到達了海邊,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

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新房,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擴充套件資料

長者,好比是施教者。兩個飢餓的人,好比是求學的人。魚,好比是現有的食物,好比是現有的知識,好比是現有的財富,好比是現已認識的真理。

魚竿好比是獲得新食物的方法,好比是求得新知識的方法,好比是創造新財富的方法,好比是探索尚未認識的真理的方法。施教者要傳道、授業、解惑,就不能不處理好授之以魚和授之以漁的關係。

授之以漁,如果完全脫離了授之以魚,就會失去根基。在這個意義上講授之以漁必須以授之以魚為基礎。授之以魚,只能保證一時不挨餓;授之以漁才能保證一生不挨餓。

在這個意義上講,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

授之以魚解決當前的問題,授之以漁解決長遠的問題。施教者只有把之以魚和授之以漁結合起來,把解決當前和解決長遠結合起來,才可能成功。

5樓:芯9月13日

出自《老子》 原文:「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送給別人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

即 送魚可以讓他一時不餓,教捕魚的方法卻可以讓他一輩子不餓!與其給他現成的東西不如教會他如何去做,這才是根本的解決困難的方法 老子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老子之曰在市場經濟的21世紀,需要發展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業,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只可解溫飽之需,授人以業則可成小康之源。」 縱觀世界慈善公益事業,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授人以業應該是慈善公益事業的三個層次,對於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方法。

即要授人以魚以救一時之及,也要授人以漁以解溫飽之需,更要授人以業成就小康之源。」

受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授人以魚bai,不如授之以漁

du,授人以魚zhi只救一時之急,授dao人以漁專則可解一生之需。」

屬「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送給別人一條魚能解他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讓他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有魚吃是目的,會釣魚是手段。這句話說明。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

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

7樓:宛如時光

這段話是出自

bai道家,但至du於出自誰zhi手,至今學術界仍在dao考證當中。版

「授人以魚,不權如授之以漁」,說的是"送給別人一條魚能解他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讓他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有魚吃是目的,會釣魚是手段。這句話說明。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

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8樓:shine擎天

送給別人一條魚能解他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讓他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有魚吃是目的,會釣魚是手段。也就是說,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

9樓:三砂群島

「授人來以魚,不如授源之以漁」,說的是"送給別人一條魚能解他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讓他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有魚吃是目的,會釣魚是手段。這句話說明,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是老子的話嗎?出自**?原文是什麼?

10樓:e拍

不是老子的,出自西漢劉安所作《淮南子·說林訓》。

原文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

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擴充套件資料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亦歸入「雜家」,屬於子部。

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認為此書如道一樣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

劉安的父親劉長是漢高祖的庶子,封為淮南王,劉安作為長子,承襲父爵,故亦稱淮南王。劉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針對初登基帝位的漢武帝劉徹,反對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適說: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劉文典寫有《淮南鴻烈集解》。

《淮南子》著錄共分為內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中篇養生,外篇雜說。

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儲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馬」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本書得以流傳。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是是老子的話。

下面是摘自網上

轉來的英文版倒是常聽老外引用。襲用中文版的現在也多起來了,但說法五花八門,也見過「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的版本。引者幾乎都以「古人云」、「古人說」、「有句老古話」開頭,有的甚至用「老外說中國有句古話」等等。

這是世界金玉良言公司的諸多懸案之一。大家傳,大家用,很有創意,極富哲理。既然人人都說這是「中國智慧型」,中國學者自然當仁不讓,究竟是「出口轉內銷」還是「盜版」「贗品」,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典出何處?很可能只有聖母知道:-)

網上什麼「confucius says,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there's a chinese proverb, "don't take off your pants when having ***.」一類真真假假的中國古話多如牛毛,無法一一考證。

有的跟本就是老外信口開河,為增強效果,將自編的俏皮話安到中國哲人頭上。恰巧碰到個編得妙一點的,象「魚漁」者,便傳開了。傳到中國,經高人這麼一翻,還挺地道的。

如此高質量的格言,誰願拒收?就此約定俗成為「中國古話」也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中國倒是有「救急不救窮」的說法,那倒是很「中國」的。「魚漁」句很象是「救急不救窮」的反說,加進了形象比喻,反譯成中文後就成了如今各種版本的「中國古話」。不過這也只是一種推斷,不必當真。

現代提倡「不僅要救急,更要救窮」。為救燃眉之急而給窮人一點小恩小惠是不夠的,要教給窮人致富的技術和知識,讓他們自力更生擺脫貧困,這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這種東西說得多了,人們會從中得到啟發,從而衍生出種種其它說法。

s.h提到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雖然意思不完全吻合,但作為衍生那種說法的另一種可能啟迪也並非毫無道理。總之,「魚漁」句即使追溯不到任何中國先人的頭上,其始作俑者深受中國俗語影響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因此,稱之為中國智慧型也不必心虛。

二。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譯「fish/finshing」讀上去應該沒什麼太大的理解問題。但是,它存在著下面幾個缺憾:

1〕只能用作書面語,演講時用它一點感染力也沒有,非得增加個解釋不可:「注意:前乙個是沒有三點水的魚,而後乙個是加了三點水的漁!

」如果聽眾語文水平差一點,一時反應不過來,還得再補一句:「加三點水的漁就是抓魚的本領!」看來選這種譯文的人多半是不吃開口飯的。:

-)2〕「授」字給人以居高臨下的感覺,並非任何場合都能用。比如說本帖標題,如果把「送君一條活鯽魚」的「送」改成「授」,感覺如何?不如分別改成「送」和「教」,含意明確,口吻平直,容易分辨。

3〕文夾白,想冒充先人語錄太難,一查便知有沒有。

三。鑑於上述,本人傾向於將其譯成三字訣:送人魚,飽一頓;教人漁,益終身。

有一回,一位精通英漢雙語的美國人提出yeti轉的那個英文版,問我的一位同窗,這是孔子還是老子說的,怎麼說的。同窗想了想,覺得不象他們中任何一位的語錄,問我,我也沒聽說過。只見那位機敏的同窗先以三字訣將其頌出,然後給了她乙個說法:

很可能源自民間流傳的三字經。

哇!真佩服我那位同窗。反正三字經很多源自民間俗語,而且版本多種多樣,前幾年不是還出過「北京」和「廣東」兩個版本的新三字經嗎!與時俱進,無懈可擊,簡直絕了!

網上找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什麼意思

第一傑 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 第二傑 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第三傑 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是以後瓦崗山頭號猛將 第四傑 紫面天王雄闊海,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出處 老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告訴你答案,不如告訴你思考方法,送你條魚,不如教你怎麼捕魚 ...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是什麼意思,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什麼意思

原話為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出自我國古代道家學派著作 老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若,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