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拜託了,幫幫忙,嘻嘻

2021-03-03 23:30:42 字數 5832 閱讀 7926

1樓:黃浦冥風

1、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

202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船舶製造專業,先後從事過民用船舶和軍用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2023年開始參與並領導我國核潛艇的研究設計,歷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一九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黨委書記,受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核潛艇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現為研究員級高階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從事核潛艇研製工作30多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劉盛蘭:高齡老人拾荒助學子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2023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開始資助貧困學生。

劉盛蘭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可卻把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他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乙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202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

3、陳俊貴:守墓老兵

2023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修築天山公路,部隊被暴風雪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出門求援,在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乙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班長犧牲前囑託陳俊貴替他回家看望一下父母。

陳俊貴復員後,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託,但他始終打聽不到戰友的家庭位址和父母姓名。2023年,陳俊貴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20多年過去了,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

4、段愛平:老百姓的貼心人

2023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並出資為村里建了一所新小學。2023年,段愛平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專案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

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

2023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經過幾年時間,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由於其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

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2023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23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23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6、方俊明: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2023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乙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23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後悔那次行動。乙個家庭的艱辛,乙個生命的委屈,這一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

7、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2023年,格桑德吉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

這些年,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只見過女兒4面。

8、姚厚芝: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

2023年,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藥療」。 2023年,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繡十字繡能賣錢。

她咬牙花2800元購回一幅6.5公尺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從此,姚厚芝每天繡十字繡的時間長達17個小時。

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這幅共需127萬針的十字繡終於完成。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姚厚芝想將十字繡儲存下來,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9、龔全珍:將軍夢,守護情

2023年,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

2023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群、服務群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群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

10、胡佩蘭: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

胡佩蘭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

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

202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乙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週出診6天,風雨無阻。

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觀後感200字

2樓:字繫

今天晚上,我**了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節目,裡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作"氫彈之父"的物理學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婦;有為了孩子學習而與孩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也有敢於與暴恐分子作鬥爭的警察叔叔木培提;還有為了遠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於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盃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研製核**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唯一乙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那是一段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一代物理學家的故事。2023年12月28日,我國進行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為確保能拿到這次試驗的測試結果,于敏頂著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檢查和校正測試專案遮蔽體的擺置。核試驗基地都是在條件惡劣的高原和大漠上,當時40歲的于敏身體虛弱到這樣的程度:

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公尺的距離,有時要歇好幾次,上台階要用手幫著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於過度操勞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現場。但在那樣高難度、高輻射的條件下,於老先生仍"以命相搏"。

經過無數次的測量,中國的氫彈原理實驗成功了!

於老先生這一輩子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為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感動中國2014十大人物事蹟 200字左右

3樓:阿沾

1、于敏

于敏2023年考入北京大學,202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23年底,開始參與科學家錢三強組織的氫彈技術理論探索。

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自主研發,解決了氫彈研製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

2023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製過程中,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中國氫彈研製中的關鍵人物。

從20世紀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學者一起倡導、推動加快我國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並將它列入我國高技術發展計畫,大大推動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

2、朱敏才、孫麗娜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階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他們的足跡9年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23年兩夫婦扎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

生在貴州黃平,長在貴陽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鄉師資嚴重缺乏,退休後放棄在北京悠閒自在的生活,去山區義務支教。儘管已經古稀之年,但他們表示:「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這裡繼續教下去,讓山里娃也能和城裡娃一樣,能大聲流利地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山區洗澡難、買菜難、乘車難、看病就醫難,各方面都極不方便。臥室跟廁所共用一面牆,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個口罩才能睡覺。

因為長時間在山區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檢查身體時還發現體內重金屬超標。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危險疾病。

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3、趙久富

2023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市鄖縣餘嘴村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緻作好移民工作,帶領61戶村民搬遷到團風鎮移民新村。

50年前,南水北調一期移民開始時,七歲的趙久富跟隨父母搬遷到了餘嘴村,2023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責任人。

這裡有61戶要外遷到千里之外的黃岡。家園難捨,故土難離,移民工作最難張嘴。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幹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公尺以下需要外遷的標準,趙久富可以選擇留下,但他還是主動選擇了外遷黃岡。

趙久富80多歲的父母親決定不跟兒子外遷到黃岡,但他們支援兒子帶頭外遷。

村支書帶頭外遷,61戶村民陸續簽了搬遷協議,2023年的4月30日,移民搬遷隊伍就要出發了,家家戶戶開始收拾家當裝車。

趙久富將黨旗掛在了自家外牆上,這是他在餘嘴村當村支書的第26個年頭,也是他在餘嘴村當村支書的最後一天。趙久富的母親拄著拐杖步行了5公里,來到了移民現場。母子遙望,趙久富不敢流淚,怕耽誤了移民的行程。

2023年,餘嘴村變成蓄滿清水的庫區。而移民們在趙久富的帶領下,在新的家園也走上了致富路。

4、張紀清

2023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2023年,祝塘鎮**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於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於乙個人兩年的工資。從此以後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

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乙個「炎黃陳列館」。

2023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於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後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裡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

之後,他又幹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

張紀清在家裡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5、陶豔波

48歲的陶豔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在楊乃彬一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這給了陶豔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

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了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很多人勸陶豔波把孩子送到聾啞學校,但是陶豔波沒有放棄。為了兒子,她專門從老家黑龍江到北京去學習唇語,然後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

陶豔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做出了乙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

陶豔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嚮導。楊乃彬的老師、同學也都為這對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條件。經過不斷練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楊乃彬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

感動中十大人物觀後感,感動中十大人物觀後感270字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不僅僅是羅官章 支月英的感人故事讓我們敬仰,為人民綻放的 警界之花 李貝 甘願犧牲奉獻永遠為黨爭光的苗振水 提速中國夢的 大國工匠 李萬君 走在創新科技前沿的工程院院士王恩東 常年行駛在大海中被譽為 生命之舟 的 瓊沙3號 黨支部,他們的先進事蹟同樣值得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9的觀後感怎麼寫

昨晚如約開啟電視機,準時收看 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典禮 節目。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 末日年 裡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 草根英雄 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 精神的覺醒 感...

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201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早上好!感人事蹟 一間毛坯房裡,除了一臺電視機 一張小桌子 兩個小凳子和一張床外,再也沒有其他傢俱。這是今年10歲的王依萌在瑞昌市碼頭鎮樑公村的家。每天,嬸嬸會幫忙做好飯,小依萌放學回家後就喂哥哥吃飯,幫他洗臉洗腳,然後再趴在小凳子上做作業,哥哥則安靜地陪在身邊。哥哥要睡了,小依萌扶他躺下,蓋好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