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文明禮儀,台灣文明禮儀

2021-03-03 21:32:38 字數 5713 閱讀 5640

1樓:匿名使用者

台灣漢族同胞的生活習慣與祖國大陸基本相同,一般仍保持福建、廣東等地的特點。近年來,受到歐美風氣的影響,風俗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服裝方面,以往老年人喜愛穿青黑色衣衫和香雲衫,婦女喜佩戴金銀首飾。現在**多為西裝及港衫西褲,女服多為洋裝,間中也有穿旗袍的。

飲食方面,台灣居民主食以大公尺為主。酒樓飯店經營川、粵、京、津、蘇、浙、閩等地風味菜。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西式的快餐,如日本、南韓的料理,美國的肯德基、麥當勞、義大利的皮薩餅等,也在台灣扎根,很受上班族和青少年的歡迎。

台灣的民間節慶與大陸完全一致,均以農曆紀時。重要的節慶有春節、燈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以公曆紀時的節日有元旦、三八國際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以及四月四日的兒童節。

台灣居民除少數信奉天主教或**教外,多數信奉佛教或道教。全島有寺廟、教堂6400多所,燒香叩頭、敬神祭鬼等活動甚為盛行,有「三日一小拜,五日一大拜「之稱,較具規模的祭奠有孔子祭奠(又稱教師節)、孟子祭奠、岳飛祭奠、鄭成功祭奠等。廟宇中,香火最旺的莫過於媽祖,她的廟宇最多,信徒最廣,儼然是台灣的第一大教。

高山族同胞還在收穫季節舉行豐年祭奠,他們穿傳統服裝表演打獵舞、烏來土風舞、耕作舞等舞蹈,歡慶豐收。

台灣同胞注重嗣續,生了孩子,必須告訴親友,名為「抱喜」,滿月時,則以紅蛋分贈親友及鄰居,以示吉利。其葬禮與大陸相同,老年人死後,兒孫們要於當夜守靈等。

台灣文明禮儀

2樓:飛天小白龍

台灣生活習俗

按台灣「文化資產保**」定義,民俗是指與居民生活有關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節、娛樂及其他風俗習慣。台灣生活習俗與祖國大陸特別是南方地區基本一致,而且保留著更多的閩粵古風。台灣民間的傳統節慶和大陸大同小異。

最重要的節日依次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送灶、除夕等。過節形式也和大陸相仿,如春節有走親訪友的拜年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賽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重陽節登高遠足;除夕闔家團圓等。其中,台灣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觀為台南鹽水鎮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龜」等。

台南鹽水鎮在元宵節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數萬隻沖天炮製作而成的鞭炮,每乙個沖天炮的炮芯鏈結在一起,一炮點燃,萬炮連響,火花四射,聲光齊作,震耳欲聾,蔚為壯觀。「蜂炮」已經成為台灣乙個旅遊景點節目。

放天燈是在紙糊的燈狀球體下部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公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狀像一頂孔明帽,而又稱「孔明燈」。相傳在台灣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其早期的乙個重要功能是互報平安的訊號,現在已成為一種娛樂與祈福的活動。

澎湖元霄節的「乞龜」習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節一到,澎湖大小廟宇的供桌上,擺放各種各樣的「龜」,有糖和糯公尺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龜」;有用線面製成的含有「長壽」之意的「麵線龜」;有以麵粉與雞蛋等原料製成的「雞蛋糕龜」;有用**打製而成的「金龜」等。民眾紛紛前來祭拜,「乞龜」,即通過祈壽獲得神靈的默許後,「乞龜」人向廟方執事報賬,插香,索得所乞之「龜」,以求得神靈的保佑與恩賜。

台灣的婚喪習俗,與大陸也有類似之處,在今天台灣特別是農村仍保持著許多傳統的習俗。同姓不結婚在台灣依舊流行,而且「周、蘇、蓮」、「陳、胡、姚」、「徐、佘、塗」等各三姓,以及「蕭、葉」、「許、柯」等各兩姓,被認為屬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禮儀式雖有改變,方式逐漸多樣化,但仍較重視中國傳統的婚禮。

民間喪葬習俗較為繁瑣,充滿迷信,從臨終、發喪、入殮、居喪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傳統的做法。至今,台灣民間仍流行土葬,選擇墓地重風水。台灣民間還有「撿骨」之俗,即俗稱「撿風水」,也稱「二次葬」,即在第一次喪葬時比較簡單,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後再擇吉日開墓,撿拾遺骨,重新正式安葬。

在台灣西南沿海,「撿骨」屬於一種專門行業。因此在台灣有所謂「九葬九遷,十葬萬年」的俗語,即改葬次數愈多愈好。不過如今,台灣的喜慶婚喪較流行現代的「花車艷舞」。

台灣還有不少本地特有的節慶活動。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師」(主廟在台北萬華清水巖,這一天台灣有盛大隆重的慶典儀式,以前會連續上演20天的大戲),3月23日前後是規模盛大的「媽祖祭」,7月整月的「盂蘭會期」(各地輪流做普渡)。

還有一些:

台灣文化盛會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儲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欣賞到荷蘭、日本所留下的歷史古蹟。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除了故宮博物院完整儲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富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如:板橋林家花園),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后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分為:

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儲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進而儲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你可以在台灣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淡水的紅毛城,是荷蘭人與葡萄牙人占領台灣的遺址;台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桃園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見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築,現在台北的許多日據時代的重要建築,例如:台北西區的**府、行政院、舊台大醫院…等,都加了夜間照明以展現其古典婉約,成了點綴台北夜空的裝飾,讓台灣少了歷史悲情,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這就是台灣,一場文化饗宴。浪漫、傳奇、莊嚴、趣味……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補充很多可惜完全不對題-.-

台灣的禮貌是與時俱進的 五十年代台灣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 直到義務教育普遍後文化素養才開始提高...七十年代是怎樣我不清楚 但我有記憶以來 八十年代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後來九十年代開始推動禮貌運動 從此zf公益廣告 學校教育 都會提到這點...

再後來...公開汙辱罪開始被人提出來 近幾年公開罵人(髒話...人身攻擊之類的)已經是會上法院的事了...

當然台灣人不像美國一樣什麼糾紛都要上法院解決(畢竟要花錢 又麻煩)

回樓主問題...禮貌改變是從教育開始 當台灣受教程度慢慢隨著時間上公升的時候 禮貌這種事就會被提出來 70年代年輕人普遍教育程度到國中而已...現在已經是大學等級...

這中間差別我想很明顯

至於現況...愛講髒話的人還是很多 這點不能否認 沒禮貌的人也有 這些跟家教還有在學時受同儕影響有關係...可以發現的是 父母教育水準越低的人越愛講髒話...

當然研究生在講髒話的也有 我想是頻率的問題

台灣沒有禮貌的執行機構 如果有的話也是行政院 因為**機關也在推行禮貌運動...再來重點就是教育部...畢竟禮貌要從小教起

公益廣告也是很重要的...這些當然多由zf出錢..以前的內容都是不要隨地吐痰 講話音量放輕之類的(記不是很清楚) 現在都是講個地方禁菸 做很多類似的宣導

4樓:匿名使用者

"請""謝謝""對不起"

從小教育孩子要確實做到這三句話

台灣人的性格是不是很文明很禮貌,說話很客氣呢?而且會不會很大方呢? 40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大陸之後

copy,很多人都說台灣人講話很客氣,我想了一陣子後來發現,其實我們只是比較不太會直接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會用很多的修飾詞語來包裝真正想表達的意見,不想得罪到別人(或是造成別人的困擾)所以相較之下感覺會比叫客氣((也有人說這樣很假啦~

大方這件事要看人欸。。。雖然我也是台灣人但是我也很討厭有些台商老闆,來這邊就是一副我比你高等,給你錢你就要聽我的那種(((尤其是包二奶三奶蜜豆奶的那些人!!!!

最後。。。我覺得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某些人的表現特點並不能代表乙個族群,所以。。。鼻要討厭台灣人呀~親~

6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文明程度高而已,說話客氣禮貌,但是人家內心咱們是不知道的,看一些台灣綜藝節目有的人對咱們評價不高。

7樓:一桿到天亮

有些台灣人。是這樣。但不代表全部。你有接觸台灣人,慢慢體會。

8樓:匿名使用者

台灣人絕對不bai大方,尤其在商業上du面的事情,和台灣zhi人合作是最吃dao力的,他們比日本人還要版扣!不過台灣人願意權在女人身上下功夫,花錢。至於禮貌,他們被日本統治那麼多年,多少受到點影響。

只不過很多都是表面,他們其實挺大男子主義。

台灣有哪些風俗習慣

9樓:虞卿兒

台灣風俗習慣很多,下面列舉四種:

婚嫁。從前,台灣的婚禮規矩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別。一般需經議婚、訂婚、完聘、迎親四個階段。

結婚年齡,一般男不超過30歲,女不超過25歲。目前已由媒人介紹改為自由戀愛,花轎改為汽車,到法院公證結婚。但是台灣婚禮的鋪張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使許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

在農村,有部分人樂於集體結婚。高山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時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後常有離婚現象。

喪葬。葬禮同大陸相近,父母死後,當夜要由兒女守靈,全家舉哀,供飯一碗,焚紙錢,並為死者趕製壽衣,同時走親告友,購進棺木,然後祭祀。祭罷,子女扶屍就殮,仃柩室內,早飯供奉「孝飯」並輪流啼哭,然後擇日出殯,出葬佇列如長龍,親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謝辭行。

然後用貨車運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當普遍。台灣一些地方設有殯儀館、火葬場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生育。婦女生了孩子,必須告訴親友,名為「報喜」。滿月時,則以紅蛋分贈親友、鄰居,以示吉利。

孕婦分娩至滿月,稱「做月子」,一月以內多以麻油豬肝為副食。外祖父母在滿月、四月、周歲時,必須送衣服禮物給嬰兒。台灣重男輕女比較嚴重。

生男不論彌月、周歲、16歲,都舉行隆重的儀式,而生女則大為簡化甚至不舉行儀式。近30年來,台灣當局推行「家庭節育計畫」,提出的口號是「兩個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樣好」。

壽慶。台胞喜歡過生日。男女**後,每逢誕辰,都由家人準備素面、香燭等舉行簡單慶祝儀式。

一般從50歲時起開始稱壽。60歲為下壽,70歲為中壽,80歲為上壽,90歲為耆壽,百歲為期頤。每逢壽期,由子孫發起慶祝,邀請親朋,頗為隆重。

台灣同胞絕大部分為漢族。故全省通行閩南話。平埔族又分為蛤仔難、凱達格蘭、道卡斯、拍則海、巴拔埔拉、巴布薩、洪雅、西拉雅等八族。

台灣的少數民族同胞因受歷代統治階級的歧視和壓迫,其經濟、文化的發展,長期受到阻滯。迄今有些地區的高山族同胞仍過著半耕半獵的生活。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杵舞」,音節鏗鏘,優美動人。

另外還有部分居民信奉回教、天理教、軒轅教、大同教、理教等。

校園文明禮儀,校園文明禮儀

一 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以下4點 1 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 禮貌。2 服飾儀表。基本要求是 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3 尊師禮儀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是上下樓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或是宿舍時,應先敲門,經老師的允許後方可 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

家庭文明禮儀有哪些,家庭文明禮儀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乙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來到別人家 進門問聲好 坐到沙發上 文靜不亂動 主人倒杯茶 不忘說謝謝 他和你聊天 不能不說話 不能亂說話 抓準要緊事 盡量表達情 吃飯講文明 做事懂禮儀 做個好孩子 他讚人人誇 待客禮儀歌 客人...

文明禮儀簡訊,文明禮儀小知識

一句粗話,讓人傷心,永遠痛心 一句良言,讓人開心,永遠溫馨。請不要用無形的刀來傷人,請用真誠的禮來愛人。文明禮儀,從你的身邊做起,愛每乙個人,點點滴滴,著你的品德。給長輩獻上乙份孝敬,給朋友送去一聲關懷,給陌生人傳遞一種尊重。快樂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感恩的話,生活天天有美麗的笑。於是,生活中多了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