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市有幾種翻譯,之的古文翻譯有哪幾種?

2021-03-03 21:15:17 字數 5382 閱讀 9247

1樓:擦不掉de淚跡

shì①《名》市場;集市。《木蘭詩》:「東~買駿馬。」

②《名》街市。《書搏雞者事》:「麾眾擁豪民馬前,反接,徇諸~。」

③《名》公開處決的場所。《獄中雜記》:「每歲大決,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縛至西~待命。」

④《動》交易;做買賣。《餚之戰》:「鄭商人弦高將~於周。」

⑤《動》買;購買。《木蘭詩》:「願為~鞍馬,從此替爺徵。」

【市井】⒈古代城邑中集中買賣貨物的場所。泛指店鋪、市場。⒉街市;城鎮。⒊城市中流俗的人,也指人的行為鄙俗,無賴。

文言文本典--字博緣網

之的古文翻譯有哪幾種?

2樓:joice香初

動詞 到,往【現代漢語解釋】 例:①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史記·陳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

——《莊子》 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劌論戰》 ③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孔雀東南飛》 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鴻門宴》 ⑤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

——《狼》 ⑥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2.指示代詞,這 例:

①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③之二蟲又何知?

——《逍遙遊》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我。 例:

①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史記·魏公子列傳》 助詞 1.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例:

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③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赤壁之戰》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賈誼《過秦論》 2.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輸》 ②何陋之有?

——《陋室銘》 ③句讀之不知。——《師說》 ④菊之愛。——《愛蓮說》 3.

結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同【現代漢語解釋】助詞2。 例: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隆中對》 ②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③縱一葦之所如。——《赤壁賦》 4.

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①凌萬頃之茫然。

——《赤壁賦》 ②蚓無爪牙之利。——《勸學》 5.結構助詞,補語標誌,可譯為「得」。。

例: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6.

音節助詞,無實義。 例:①填然鼓之。

——《孟子·粱惠王上》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公將鼓之。——《曹劌論戰》[3]

生僻含義

通「也」義 《墨子·大取》:「聖人也,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義。

《韓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謂鬼傷人……」《賈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數也。

」最後的也字作肯定語氣助詞,其他兩個「也」字,都作「之」字義。

文言文 之的用法

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較多,用法也較複雜,有作代詞用的,也有作助詞、動詞用的;區分起來也比較費勁。若死記硬背,耗時多而效果不佳。筆者在教學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與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詞用 「之」作代詞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點的「之」字: 1、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馬說》) 2、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4、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6、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曹劌論戰》)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動詞的後面,「之」的用法為代詞,作它前面動詞的賓語。

二、「之」作動詞用 請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勸學》) 2、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孟浩然之廣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們知道「之」用作動詞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動詞「之」的後面一般會跟乙個地點名詞,如例句中的「南海」、「廣陵」、「蜀州」、「壟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稱代詞,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雖沒直接出現人名,但很明顯是承前省略了陳涉。整個句子合起來應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詞用 「之」作助詞的用法比較複雜一些,在初中階段出現的大致有以下三種: 1、「之」作結構助詞「的」解。 如:

①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關雎》)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⑤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公輸》)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當「之」後面的乙個詞是名詞(如「趣」、「洲」、「獄」、「意」、「地」)或名詞性短語(如「一毛」)時,「之」作結構助詞「的」解。 2、「之」用於主謂之間,不譯。 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乙個名詞或代詞(主語)和乙個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之間時,「之」不譯。

3、「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這種用法,在初中階段並不多見,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②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這種「之」多用於時間副詞後面,作用為調節音節,不譯。 之 1.

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

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

(《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

(《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乙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助詞。

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

(《赤壁之戰》)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3樓:匿名使用者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閒視~。

5. 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4樓:匿名使用者

的語氣助詞,不譯代詞

乃有幾種古文翻譯

5樓:曉龍修理

bai譯,具體du如下:

1.是,是的,zhi就是

2.連詞。dao

於是。3.副詞。才。

4.文言副回詞。竟。答

5.文言人稱代詞。

6.可是,然而。

7.剛剛,才,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

8.只,僅僅 。

乃拼音:nǎi,注音:ㄋㄞˇ,部首:丿部,部外筆畫:1畫,總筆畫:2畫

五筆:86etn,五筆:98bnt,倉頡:nhs,鄭碼:ymvv,四角:17227,結構:單一

電碼:0035,區位:3643,統一碼:4e43,筆順:フ、ノ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既乃[jì nǎi]

於是。2.乃者[nǎi zhě]

從前;往日。

3.至乃[zhì nǎi]

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言甚至,竟至。

4.已乃[yǐ nǎi]

副詞。旋即,不久。

5.到乃[dào nǎi]

「去**?上**去」。

6.何乃[hé nǎi]

怎能,何能。

6樓:暴走少女

1、乃:剛剛,才,bai表示事情發du

生得晚或結束得zhi晚。

例句dao:乃悟前狼假寐,蓋專以誘敵。——清·屬蒲松齡《聊齋誌異·狼三則》

白話譯文: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敵人。

2、乃:竟,竟然。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韓愈《師說》

白話譯文: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型竟然不如他們。難道值得奇怪嗎?

3、乃:卻。

例句: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漢·劉向《列女傳》

白話譯文:卻每天尋找可買的合適的土地房屋。

4、乃:於是;就

例句: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白話譯文:秦惠王就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願意侍奉楚王。

5、乃:可是,然。

例句:時夫僕具阻險行後,餘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餘獨往。——明·徐霞客《徐霞客遊記》

白話譯文;這時伕役和僕人都被險峻的山路阻擋落在了後面,我也停下來不在向上攀登。可是一路奇異的景色吸引我獨自前行。

6、乃:是,就是。

例句: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白話譯文:因為它是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

司馬楚之文言文翻譯,有傾文言文翻譯

司馬楚之,字德秀,是晉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馬馗的第八世孫。父親司馬榮期,是司馬德宗的樑 益二州刺史,被他的參軍楊承祖殺死。楚之當時十七歲,送父親的遺骸回丹陽。適逢劉裕誅滅司馬氏親屬,叔叔宣期 哥哥貞之一同被殺。楚之於是藏在和尚中渡過長江。從歷陽向西進入義陽 竟陵蠻地中。等到叔祖父荊州刺史司馬休之被劉裕打...

古文翻譯問題,文言文翻譯問題

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人聽說後,稱他是 漢朝的飛將軍 一直避開他,好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有一次,李廣出外打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一箭射去,箭頭沒入石頭中,走近一看,是塊石頭。於是重新再射,竟再也射不進去了。李廣為人廉潔,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吃喝都與士兵一樣。李廣帶兵,到了糧水缺乏的...

《泰山》文言文翻譯古文泰山翻譯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 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裡。我在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 十二月從京城裡出發,冒著風雪啟程,經過齊河縣 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牆,到達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