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漢字怎麼寫,中國古代書寫文字載體

2021-03-03 21:11:03 字數 5099 閱讀 2464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乙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裡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本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複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型係,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資訊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物件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

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物件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廣泛性的特徵。

中國古代書寫文字載體

2樓:小平

最早寫在山崖上、石頭上、陶器上、龜殼獸骨上、青銅器上、竹簡、木簡、麻布、縑帛、棉錦紙、絲絮紙、麻紙、藤紙、竹紙、蔡侯紙、宣紙等等。

3樓:xu大地裝修

竹簡,絲帛,樹皮,後來蔡倫發明了紙張,

4樓:資星劍後英

1、甲骨文——獸骨和龜甲

2、金文——青銅器

3、帛書——絲綢

4、簡牘文字——竹簡和木牘

5、陶文——陶器

5樓:踩著節拍

從材料看,中國古代書寫文字的載體,除盤盂外,還有

竹筒和甲骨文。後來的考古正明蔡侯紙

中國古代有拼音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後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於漢代。這一點在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說文解字》中對漢字的讀音常常說「讀若某」或者「某聲」,就是這種情況。例如《說文》中的「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成「才」。 後代的經學家把這種方法說成「音某」,也是同乙個意思。

比如唐代陸德明編寫的《經典釋文》有「拾,音十」。直音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侷限性。有時候會出現某個漢字沒有同音字的情況,比如「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個字雖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漢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難懂、難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這是違反學習原則的。

另一種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聲」。「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用「到」來對「刀」字注音是不準確的,因此必須法「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讀音。

同樣的,這種注音法雖然比直音法有所進步,但是由於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還有一種注音法,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切法,又稱反音、切。反切法自東漢到清末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對漢字標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拼出乙個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說「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讀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稱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現代的漢語拼音不一樣。現代的漢語拼音是一種音素拼音,即每個音素用乙個或兩個字母表示,因此,用漢語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乙個字母,如「哦」,也可以用兩個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個、四個字母來標註乙個漢字的讀音。反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進行拼音的,它其實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的。

反切中第乙個字(上字)代表聲母,第二個字(下字)表示韻母以及聲調。即使是「零聲母」,也必須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烏寒切」。

同樣的,即使既有韻頭又有韻尾的韻母,也只能用乙個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許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比起上述兩種注音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侷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聲母,就應該只表示子音,但是實際上每乙個漢字都代表乙個完整的音節,單純表示子音的漢字是不存在的。

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韻母的,就應該只表示母音,但是同樣的,以母音開頭的漢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須借用帶有子音的漢字來作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韻學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謂的「呼」是音韻學中的乙個概念,現代漢語中有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時期則只有開口呼與合口呼兩種)。例如,「烏,哀都切」,其中「烏」是合口呼,「哀」是開口呼。

在以後歷代中,反切被不斷改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廣韻》和《集韻》。雖然都是宋代的韻書,相差只有幾十年,但是《集韻》的反切已經有了很多的改進。明代的呂坤所寫的《交泰韻》,清代的潘耒所寫的《類音》,設計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但是無論怎麼樣,用漢字注音都會帶有侷限性。因此在明朝以後,中國開始出現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這是在中國傳教的西方傳教士發明的。

最早的是利瑪竇根據拉丁文發明的二十六個聲母和四十四個韻母的拼音方案,然後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彙,由於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成的,所以人稱「利、金方案」。它的出現引發了中國幾百年以後用字母拼音的潮流。

到了清末民初,出現了切音法,經過改進之後就是我們現在在字典的最後幾頁上經常看到的注音字母(拼音字母旁邊的那種)。

中國古文本的1—9怎麼寫

7樓:錢啊我要

中國1到9的古文本:

1壹,2貳,3叄,4肆,5伍,6陸,7柒,8捌,9玖,10拾

不管是阿拉伯數字(1、2、3……), 還是漢字小寫數碼(

一、二、三……), 由於筆畫簡單,容易被塗改偽篡。所以一般文書和商業財務票據上的數字都要採用漢字數碼大寫: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本身筆畫已經比較複雜,使用機會也少,沒有必要再用別的字代替)。

擴充套件資料

大寫數字歷史起源

大寫數字的使用始於明朝。朱元璋因為當時的一件重大**案「郭桓案」而釋出法令,其中明確要求記賬的數字必須由「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複雜的漢字,用以增加塗改帳冊的難度。後來「陌」和「阡」被改寫成「佰、仟」,並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權建立之初規定:每年全國各布政使司、府、州、縣,都要派計吏到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錢糧數。各級**之間及與戶部之間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稍有差錯,即被退回重報。

由於地方與京城相距遙遠,為節省時間,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帶上了蓋有官印的空白賬冊。如被退回,則隨時填寫更正。又因為空白賬冊上蓋有騎縫印,不能做別的用途,戶部也就沒有干預。

洪武十八年(公元2023年)三月,戶部侍郎郭桓特大**案東窗事生,震驚全國。郭桓勾結刑、禮、兵、工等六部小**及各省官僚、地主,**稅糧及魚鹽等,折公尺二千四百餘萬石。這差不多和全國秋糧實徵的總數持平!

除此之外,還侵吞大量寶鈔金銀。

**們就是利用空白賬冊做的文章,各部串通一氣,大做假賬。以此欺騙皇帝,魚肉百姓。朱元璋龍顏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數萬人,皆處死。

繫獄、充邊、擬罪者不計其數。

為反貪枝廉,朱元璋還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

朱元璋是個佃農出身的孤兒,他討過飯,當過和尚,打過雜役,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他對**汙吏搜刮民脂民膏恨之入骨。因此,還制定了比對待敵人還狠毒的鐵血手段——「剝皮囊草」,以此酷刑來鎮壓這幫蛀蟲。

規定:凡貪贓**六十兩以上的郡守、縣令(含朝廷同級**),按貪款數額多少,判決梟首示眾、凌遲處死直至誅滅九族。隨後還要「剝皮囊草」——用**的人皮檀成草袋子,高懸於公堂旁邊,是謂「敕法以峻型,誅一以警百」。

明太祖此舉可謂「鐵血政策」,駭人聽聞!用現代人的眼光看,簡直太野蠻殘酷了,但反映了他對**汙吏的切齒痛恨與不共戴天!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中國古代的數字,中國古代的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十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 除了一到十,百,千,萬外,還有表示大數字的。億 10的8次方,也就是數字後加8個0,以下類推。兆 10的12次方。京 10的16次方。垓 10的20次方。秭 10的24次方。穰 10的28次方。溝 10的32次方。澗 10的36次方。正 10的40次方...

10首中國古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

一 年代 唐。作者 張籍。題目 寄孫衝主簿。內容 低折滄洲簿,無書整兩春。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道僻收閒藥,詩高笑故人。仍聞長吏奏,表乞鎖廳頻。二 年代 唐。作者 張碧。題目 答友人新栽松。內容 石門新長青龍髯,虯身宛轉雲光黏。聞君愛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越溪老僧頭削雪,曾云手植當庭月。三十年...

中國古代裝飾花紋,中國古代紋樣有哪些

有好多 直接搜就回有答 lz去這 中國古代紋樣有哪些 1 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 魚紋 鹿紋 狗紋 人面紋 花卉紋 網紋 水紋 海貝紋 編織紋 火焰紋及曆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