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柴丼
出自於《尚書·虞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後倆句是什麼?出自**?
2樓:駝駝路過
《大禹·謨》上說「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各人理解不能強求一致,以下有兩種有區別的看法: 1、 人心的特色就是具有危險傾向,而道心的特色在於微妙、難明,也由於道心微妙,所以才不容易發現、證得。 「人心唯危」,所以大多數人都具有一種毀滅的傾向,人心所含有的佔有、支配、嫉妒、憤恨、抱怨、不滿、懷疑……都蘊含著破壞、毀滅的傾向。
人的自我我欲,對欲的追求,不僅會迷失,也會走上毀滅之途。 今天的社會,其所以會這麼混亂,正反映出人慾的泛濫、橫流。私慾的泛濫,正由於大多數人不肯守分;不耕耘只要收穫,不努力只想成功,不付出硬要獲得,所以才形成今日社會的險象橫生,這樣下去,豈不人人自危,這不是「人心唯危」的自我毀滅傾向是什麼?
2、道家的修養中有言道: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即做事謹言慎行,修道貴在無(微的意思是無)心無我。
佛教修身術更是推崇無,講求心無住無留。人如果無我,便能無礙,無傷。
3樓:獨霸若
人心唯危,道也微微。人的內心是很危險的,自私、貪婪、害人,為所欲為。但客觀世界也有自身的規律,有公平正義,有天道人心。
秦檜與岳父就是一例,秦檜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陷害岳飛,岳飛雖然被害,但歷史與社會正義不滅,秦檜被釘在歷史恥骨柱上,岳飛被百姓稱項!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
4樓:飄零久
出自——《尚書·大禹謨》
意思是: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允」就是誠信的意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
5樓:網友
最早記載於《書經•大禹謨》
王陽明。的《重修山陰縣學記》 原文「夫聖人之學,心學也。學以求盡其心而已。堯、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謂,而未雜於人。無聲無臭,至微而顯,誠之源也。
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見孺子之入井而惻隱,率性之道也;從而內交於其父母焉,要譽於鄉黨焉,則人心矣。飢而食,渴而飲,率性之道也;從而極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則人心矣。
惟一者,一於道心也。惟精者,慮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無不中,一於道心而不息,是謂『允執厥中』矣」。
王陽明是個牛人,心學創始人!
6樓:匿名使用者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尚書。大禹謨》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
7樓:網友
出自於《尚書·虞書·大禹謨》。《荀子·解蔽篇》中也有類似的引注,稱:「《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
8樓:網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古文《尚書·大禹謨》中有所記載,《荀子·解蔽篇》中也有類似的引注,稱:
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據傳,這十六個字源於堯舜禹禪讓的故事。當堯把帝位傳給舜以及舜把帝位傳給禹的時候,所託付的是天下與百姓的重任,是華夏文明的火種;而諄諄囑咐代代相傳的便是以「心」為主題的這十六個漢字。可見其中寓意深刻,意義非凡。
人心死,道心才能活時時可死才能步步求生什麼意思
人心死 放下乙個正常的人態度和觀念。放下你的戀愛 理想 夢想,所有所有,無欲無求。人心上一刻而死,道心下一刻活了 拋下紛爭的紅塵,拋下一顆正常人的心,你就領悟出佛性,所謂的得道,那是一種境界。時時可死,才能步步求生 這是一種極端的思維方式,把所有事情都往最壞的方面去想,才能激發心中的。那個。求生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