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樣子,生活習慣和生長過程

2025-07-23 07:45:19 字數 1586 閱讀 5817

青蛙的生長過程是什麼?

1樓:阿可的職場生活

青蛙的生長過程,青蛙媽媽排出卵,一段時間之後會變成小蝌蚪,這個時候外形是黑黑的,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之後過一段時間會長出兩條後腿,慢慢的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慢慢的消失,就變成了小青蛙。

青蛙的繁殖時間一般在每年4月中下旬,在生殖過程中雌雄蛙抱對,雌蛙排卵,同時雄蛙排精,精和卵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時間差,提高受精率。

2樓:重人佳寵物

回答您好,我這邊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片刻,我這邊馬上回復您~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一、排卵。青蛙想要成長,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排卵,青蛙媽媽需要將卵子排到水裡面,這個時候的卵子是慢慢的需要發育的,而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卵成熟了就能夠變成小蝌蚪。

二、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變成小蝌蚪之後跟青蛙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個時候的小蝌蚪是大大的腦袋,黑黑的顏色,而且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並沒有四肢,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小蝌蚪就會長出兩條後腿,接著又會慢慢的長出兩條前腿。這個時候小蝌蚪的外形其實跟青蛙已經非常相似了,但是還是會有一條長長的尾巴,而這條尾巴會隨著小蝌蚪慢慢的長大,尾巴也在慢慢的消失,不知不覺間就會徹底的沒有了,等到尾巴徹底消失之後,這個時候的小蝌蚪就變成了小青蛙,青蛙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個頭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就會變成大青蛙的樣子。其實小青蛙的成長過程還真的是蠻神奇的,青蛙在剛孵化出來的時候跟它成年之後是完全不一樣的,相信在上小學的時候都學過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這其實就是說著青蛙在成長過程的階段,簡單的來說,青蛙在成長過程就是上面所介紹的這個樣子。

3樓:小採教育說

蛙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其外形變化程度較大,對蝌蚪發育成蛙的過程可著重有:卵期、卵胚期、外鰓期、後肢發育生初期、前肢生出期、尾萎縮期、尾消失期(幼蛙期)這七個生長發育期。

青蛙的發育過程大體經過四個時期:受精卵——蝌蚪——幼蛙——蛙。青蛙要求水域ph為中性或偏微鹼性,ph在7-8為宜。青蛙要求在淡水中生活,對鹽度的忍耐很差,一般鹽度不高於2。

青蛙生長的五個過程是什麼?

4樓:金牆刺紗腰

青蛙的發育過程大體經過四個時期:受精卵—蝌蚪—幼蛙—蛙。蛙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其外形變化程度較大,對蝌蚪發育成蛙的過程有:

卵期、卵胚期、外鰓期、後肢發育生出期、前肢生出期、尾萎縮期、尾消失期(幼蛙期)這七個生長發育期。

青蛙的生活習性:

1、溫度:青蛙是變溫動物。

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在自然條件下,青蛙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5-28℃。當冬季溫度降至10℃以下時,攝食與活動逐步減弱;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洞穴或池底淤泥中冬眠。

次年早春溫度回公升時結束冬眠。水溫超過32℃級以上時,活動明顯減弱;溫度超過35℃會導致青蛙陸續死亡。

2、溼度:溼度是青蛙生存、生長的乙個重要因素,因為蛙類的**沒有保護體內水蒸發的組織結構。

只靠**腺體分泌的粘液來包吃體表的溼度顯然是不夠的。因此,蛙的棲息環境既要有水的池塘,還要有雜草叢生、溫暖潮溼的環境。溼度和溫度還有密切的關係,溫度越高要求溼度越高,否則溫度高環境乾燥,水分蒸發快對蛙生長、生存都不利。

生物是怎樣生長的?植物和動物在生長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細胞 組織bai 器官 系統 個體 du 種群和群落 生態系zhi統 生物圈有例外,如植物 dao 器官 個專體,即屬無系統層次只有器官。單細胞 細胞 個體 單細胞生物 既屬於細胞層次又屬於個體層次。病毒沒有結構層次,因為它沒有細胞結構,屬於非細胞生物,病毒不屬於生命系統的任何層次。動物與抄動物之間...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心態對健康的促進到底有多大?

良好的生活習慣,諸如早睡早起,每天吃三頓飯,每頓飯吃七分飽,諸如每週都安排時間去跑步,多喝水,這些長期來講,對你的健康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你要想問具體到底有多促進,你可能沒有辦法立竿見影的見到效果,但是如你所說,乙個錯誤的不好的生活習慣,能夠立刻讓你的身體健康遭到損害。比如熬夜,就會讓精神頹廢,比如...

關於西部小孩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習慣

生活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人們想要擺脫貧困,這片土地養育的孩子需要良好的教育 這裡的家庭往往是多子女家庭,甚至有8個孩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窘困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更何況還是在貧瘠荒涼的西海固山村。孩子們是吃著鹹菜和黃公尺飯長大的,對他們來說,吃饃饃已是最大的快樂,儘管乙個饃還要掰成兩半吃。珍惜難得的學習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