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機械部的歷史沿革啊

2025-07-19 14:40:10 字數 1541 閱讀 6323

1樓:網友

1952年先後成立第一機械工業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

一機部:民用機械、電信、船舶。

二機部:兵器、坦克、航空工業。

1956年增設第三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

三機部:核工業和核**。

1958年將二機部、一機部、電機部合併為新的一機部,三機部改稱二機部。

1960年從一機部拆分出三機部。

1963年先後從三機部拆出四機部、五機部和六機部。其職能分別為:

一機部:民用機械。

二機部:核工業和核**。

三機部:航空。

四機部:電子工業。

五機部:兵器。

六機部:造船。

1964年以國防部五院為基礎增設第七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

七機部:洲際飛彈(航天)

1975年增設第八機械工業總局。

八機總局:戰術飛彈。

1979年第八機械工業總局更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

1981年八機部併入七機部。

1982年,各機械工業部紛紛改名改制。

一機部改為機械工業部。

二機部改為核工業部。

三機部改為航空工業部。

四機部改為電子工業部。

五機部改為兵器工業部。

六機部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七機部改為航天工業部。

1986年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合併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至此,機械工業部這一名詞完成歷史使命。

中正區的歷史沿革

2樓:飛機

該區原屬臺北市城中區和古亭區,1900年3月12日臺北市區裡行政區域調整時,將原城中區(位於中華路以西之福星、慈壽、萬壽等三里除外)及原古亭區(靜安、崇仁、自力、騰霄、忠貞、久新、久安、新勝、新和、凌雲、球場、忠恕、古亭、「國校」、大學、農場、富源等17裡除外地區)並原大安區文光、普愛、信愛、惠愛等四里及原雙園區夏安裡合併而成,取區內的中正紀念堂作為新的行政區名。

壯年的歷史沿革

3樓:落顏顏

歷史沿現在壯族過春節的節期雖然是受漢族春節的影響,但其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則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宋代以前,壯族各地的節日是按農業生產的週期而定,自明代以後大部分地區逐漸採用農曆節期。壯族的迎新歲活動,與漢族大致相同,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到了十五日各家吃了專供祖神的「母粽」(特大粽子)後即告「散年」,意為新年節期聚慶終止。

亦有部分地區的新年節慶延至正月末,採白頭翁或艾草合糯公尺制餈粑(俗稱「艾粑」)小祭為歲慶終期,有的延至二月初二社祭方告結束。故通常又將整個正月作為慶新春節期,稱為「過正月」、「吃正月」。壯語cieng(「正月」之簡稱)為春節的代稱。

南華的歷史沿革

4樓:手機使用者

自元代設鎮南州治,乃「南中之一重鎮也」;

明代在此築城。

1954年6月30,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報經政務院批准,將鎮南縣改為「南華縣」,意為「西南美麗的地方」。

1958年10月並楚雄縣。

1961年3月恢復南華縣。

難道臨武的歷史沿革斷了嗎 沒人知道嗎

去看看臨武縣志撒,我爸原有一套,其中說到抗日時臨武是郴州損失最大的地方.90年代我和小朋友在武水河中玩時,有些地方凹下去很深,那有可能就是日軍飛機扔下炸彈的坑,你可以去找來看看 臨武有武漢回來的人嗎?現在也不會有人說出來了 畢竟現在從武漢回來的人都要被隔離 所以即使他們是從武漢回來的,也不會說是從武...

誰知道愛拼才會贏這首歌的歷史啊,誰知道與《愛拼才會贏》同一首曲子的歌曲?

2008 1988 20 是1988年葉啟田用閩南語唱的,首先在台灣流行,後來在東南亞好幾個國家 大陸許多地方傳唱開。一時失志不免怨嘆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 那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 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命 總嗎要照起工來行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 在有...

有誰知道一部電視劇集的名字啊,誰知道以前有一部電視劇集也有乙個叫豪哥的 是什麼名字

當然是 隔世追殺 嘮!嘿嘿!是 隔世追兇 郭晉安演的 誰知道以前有一部電視劇集也有乙個叫豪哥的 是什麼名字?是周潤發和張耀陽的。我在黑色會的日子。警網雄風 飾 何仲豪 歐瑞偉.百分百正確 是 插翅難逃 裡的張世豪 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集裡面有個叫 大年的農民工 誰知道電視名字?那人是叫唐大年吧!這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