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字的第七筆是什麼?柳第六筆畫是什麼

2025-07-13 06:55:19 字數 2067 閱讀 8328

1樓:芝士莓莓瑪奇朵

柳字的第七筆是從右上角到左下角,再從左下角往右上角描寫。

這個柳字有著非常獨特的形狀,它也是乙個複雜的字,由七筆構成。第一筆是從左上角開始,向右斜線下方移動,形成一條斜線;第二筆是從右上角出發,向左斜線下方敗衡餘移動,形成一條斜線;第三筆是從右上角出發,向上方移動,形成乙個折線;第四筆是從右上角出發,向左斜線上方移動,形成一條斜線;第五筆是從右下角出發,向左斜線上方移動,形成一條斜線;第六筆是從右下角出發,向上方移動攔顫,形成乙個折線;而第七筆就是從這裡出發,從右上角到左下角,再從左下角往右上角描寫。

柳字察滾的每一筆都有著它特有的意義和形式,這樣才能表達出柳字的獨特形狀,在傳統書法中,每筆都要用不同的角度和力度描寫,不但要筆力舒緩優美,而且還要注意筆畫之間的連線,才能完美表現出柳字的美感。

2樓:廣泛文庫

柳」字的筆畫數量和筆畫順序可能因不同的字型和書寫方式而有所不同。根據常見的簡化字喚敏體,和頌枝「柳」字共有四筆。它們的筆畫順櫻衡序是:豎、橫、豎、橫。因此,沒有第七筆。

3樓:我愛朱甜甜

柳子的第七筆是「丿」

柳第六筆畫是什麼

4樓:網友

柳第六筆畫是豎提。

筆畫數】共九畫,分別是:橫、豎、撇、點、撇、豎提、撇、橫折鉤、豎。

5樓:快樂無限

柳第六筆畫是:豎提(レ)

希望能幫到你!

6樓:網友

柳第六筆畫是:豎折,

柳是幾筆畫?

7樓:緹娜

筆畫9——橫、豎、撇、點、撇、豎提、撇、橫折鉤、豎。

部首--木、結構--左右、繁體--柳、五筆--sqtb、五行--木、拼音--liǔ

柳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垂柳、旱柳等。

柳樹在初春抽枝發芽,所以「柳」又代指春天。柳枝纖細柔軟,多用以形容女子的腰肢,也代指女子。柳與留音近,所以古人送別友人時,常以「折柳」表達戀戀不捨的離別之情。

1、「柳」的本義即柳樹。由於柳樹在初春時節就開始抽枝發芽,所以民間把柳樹看成是春的使者,春的象徵,不少地方還保留著在清明節早上吃「楊柳餅」的習俗。

2、柳枝在微風中隨風飛舞、婀娜多姿,使人聯想到女子美麗的容顏。於是,人們用「楊柳腰」形容女子纖細柔美的腰肢,用「柳葉眉」形容女子又細又長的眉毛。

3、漢字「柳」的讀音與「留」相近。這樣,柳又有了新的內涵——離別時的留戀,並進而發展為一種習俗——折柳贈別和折柳寄遠。在中國詩詞中,「離別」與「柳」似乎總是形影不離,4、這層含義早在《詩經》時代就已顯現: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詩歌以離別時的楊柳起興,表達出離別時的不捨之情。

柳筆畫一共幾筆

8樓:花瑩

柳筆畫一共有9筆。

解釋:落葉喬木或灌木。種類很多。有垂柳、旱柳、杞柳等。葉狹長,種子有毛。枝條柔韌,可供編織。

春到柳先翠。柳,是春天的象徵。自古以來我國銷帆好民間就有植柳、愛柳、詠柳之習俗。古往今來,不少名人與柳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軼事趣聞。

晉代才女謝道韞對柳懷有深情。某年的乙個下雪天,她的叔父謝安問道轎脊:下雪時像何樣?

當場有人答曰:撤鹽空中差可擬(像銀白細鹽自空中撒下)。而謝道韞則答雲:

未若柳絮因風起(似柳絮被風吹之紛紛揚揚)。謝安歎服。後人稱才女為"柳絮才"就出於此典。

大詩人陶淵明既嗜菊如命,又十分愛柳。他在自家宅前栽柳五株,自稱為"五柳先生"。

西元605年開封至揚州段的汴河開通,河堤種柳數以千萬。隋煬帝姓楊,御賜垂柳姓楊虧鉛,並張榜告示民眾:種活柳樹一株,賞細絹一匹。百姓聞之,爭而植種,使柳得寵一時。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時,既親自種柳,又大力倡導民間百姓在柳江和城周圍廣植柳樹。當翠柳成行、綠蔭展姿、民眾雀躍、風光勝昔之時,他興致勃勃,作詩自嘲:"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柳的第五筆是?

9樓:網友

柳察睜的第五筆是帶沒州「撇」蠢蔽:

黑字第七筆是什麼,黑字的第六筆是多少事模擬黑子的筆畫六筆應該是哪一筆

豎 橫折 點 撇 橫 豎 橫 橫 點 點 點 點 第一筆分錄財務費用在貸方是藍字 不是黑字 代表利息收入廳晌300元,是正數 第二筆分錄財務費用在貸方是紅字塌孫300,代表團伏鏈衝回上述憑證,是負數 正負相加就成零了 這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黑字的第六筆是多少事模擬黑子的筆畫六筆應該是哪一筆 黑字的第...

逐字是什麼結構?第七筆是什麼筆畫

逐 字是半包圍結構,第七筆是丶 逐,讀音 zh 釋義 強迫離開。依照先後次序。追趕。例句 逐,追也。出自 說文 喪馬勿逐。出自 易 暌 良馬逐。出自 易 大畜 乘白龜兮逐文魚。出自 楚辭 河伯 遂逐齊師。出自 左傳 左公十年 組詞 逐字 zh z 釋義 一字挨一字地那種氣人的 不可原諒的逐字記錄談話...

迪多少筆畫,迪的第七筆是什麼除部首還有幾畫

迪有畫。 開導 引導。書經,太甲上 旁求俊彥,啟迪後人。唐 孔穎達 正義 乃旁求俊彥之人置之於位,令人開導後人。 進用 任用。詩經 大雅 桑柔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漢 鄭玄 箋 國有善人,王不求索,不進用之。 實踐 實行。漢揚雄 法言 先知 為國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諸算乎!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