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元年進士吳幫慶的資料 20

2025-05-12 20:40:39 字數 2028 閱讀 1203

清朝嘉慶元年進士吳幫慶的資料

1樓:匿名使用者

吳邦慶(1769—1848)字霽峰,順天霸州人,以拔貢官昌黎訓導。中嘉慶元年丙辰科二甲第四名進士,掘棗該科一甲錄取三名,二甲錄取四十名,三甲錄取一百零一名,朝考優等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御史。巡視東漕,奏請重浚運河,並復山東春兌春開舊制。

數論河漕事,多被採用。十九年,擢鴻臚寺少卿,命偕內閣學士穆彰阿督浚北運河。累遷內閣侍讀學士。

二十年,出為山西布政使,調河南,護理巡撫。

二十三年,擢湖南巡撫,調福建,未之任,湘潭土客民群鬥,死傷甚眾。侍郎周系英面陳與邦慶疏奏有異,命總督慶保往按。邦慶亦發系英私書,系英獲譴;邦慶鐫級,以三品京堂用,補通政使。

二十五年,擢兵部侍郎,調刑部,尋授安徽巡撫。黃水注淮,鳳、潁被災,而皖南苦旱,親赴災區賑撫。涇縣民徐飛瀧傷斃,邦慶誤聽承審官謂由於徐孝芳捏傷圖賴,奏捕之,激眾拒捕。

命兩江總督孫玉庭鞫治,得其狀,詔斥邦慶幾釀冤獄,部議革職,予編修。累遷少詹事。判野拆。

道光十年,授貴州按察使,未之任,予三品卿銜,署漕運總督,尋實授。禁糧船裝載蘆鹽,請緝拿沿河窩頓。十一年,調江西巡撫。

十二年,授河東河道總督,以不諳河務辭,不許。初,嚴烺在東河,多用碎石拋護,歷年歲料未有節省,詔飭核減。邦慶疏請:

酌改舊章,每年防料經費四成辦稭,六成辦石。蘭儀、商虞、下北三廳現工險要脊鏈,仍專案請辦碎石。所議六成之石,積儲數年,使各廳皆存二千,方緩急可恃,則專案之石亦可逐年遞減。

從之。武陟攔黃堰民築民修,嗣歸廳管,工段歲增。十三年,奏定畫界立石,官民分守,如有新生埽工,先借帑辦理,按河北三府攤徵歸款。

以山東運河全賴泉源灌注,請復設泉河通判,以專責成。壽東汛滾水壩外舊有土堰,為蓄汶敵衛,以利漕運,大水鄉民私開釀事,奏立志椿。濟運之水以七尺為度,重運過竣,啟堰以利農田,如議行。

初,邦慶著畿輔水利叢書,後在官,考河南通省志乘所載有水田處,臚列其水之衰旺,溉田多寡之數,為渠田說。修防之暇,率道廳捐貲造水車,就馬營壩北及蔡家樓大窪積水地七千餘畝試行墾治。先是,邦慶因碎石工劾嚴烺,罷之。

既而給事中金應麟亦劾邦慶保舉過濫,動撥過多,十五年,命大學士文孚、山東巡撫鍾祥按之,坐違例調地方人員改歸河工,及以屬員為幕僚,廳員饋銀不奏參,褫職。詔復斥其參劾嚴烺遲至三年之久,亦屬取巧,念在任三屆安瀾,加恩復予編修。年近七十,遂告歸。

二十八年,卒。

嘉慶甲戌年進士吳佔

2樓:網友

嘉慶十九年甲戌科(1814) 的進士沒有「吳佔」這個人

裡面姓吳的有:吳 傑吳振棫吳人傑

吳傑(1783年-1836年),字梅梁,浙江會稽人。

少年即能撰文,為阮元所賞識。拔貢生,應天津召試,取二等,擔任文穎館謄錄,書成後,授昌化教諭。嘉慶十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道鉛碼光二年,督四川學政。擔任給事中,出京為湖南嶽常澧道,歷官貴州按察使、順天府丞。嘉慶十五年,擢工部侍郎。

嘉慶十六年,卒。

吳振棫(1792年-1870年),字仲雲,號再翁,室名花宜館。浙江錢塘人。

吳振棫為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曾充實錄館纂修、提調兼校勘。官至雲貴總督。

著有《養吉齋叢錄》,是重要的清代史料筆記。此外還有《花槐型哪宜館詩鈔》等。

吳人傑,詳細情況不詳,只知道做租孫過定遠知縣。

嘉慶道光年間的聖旨問題,親們,這個清朝嘉慶年間的聖旨是真的嗎?上面寫的啥啊?

滿漢雙文聖旨目前是收藏市場的新寵。08年嘉德拍過乙個雍正年的滿漢雙文聖旨,成交價是35.8萬元。加佣金是43萬.乾隆年的僅見漢文,未見滿文,因此市場價值要低於道光朝。如果拍賣可以給出10萬元的拍賣底價,具體估價您可以到北京或者其他權威拍賣公司尋求幫助。哦,那恭喜您了,好東西,如果都是滿漢雙文,乾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