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劇,漢劇,湘劇,祁劇,桂劇是哪裡的藝術嗎?

2025-05-11 21:05:12 字數 2767 閱讀 3347

祁劇是哪個省的地方戲

1樓:懂視生活

祁劇是湖南省的地方戲。祁劇,也叫「祁陽戲」、「楚南戲」,因發祥於湖南省祁陽縣而得名。是湖南省傳統地方戲劇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明代中葉,弋陽腔傳入祁陽,與當地的民歌、小調相結合,形成了祁劇的雛形。在發展過程中,祁劇形成了永河、寶河兩大流派,但均使用祁陽官話進行表演。祁劇唱腔中包含高、昆、彈三種聲腔,演唱聲調高亢嘹亮,輔以高音戰鼓、帽形燥鼓、硬弓祁胡等樂器伴奏。

歷史溯源。祁劇源於弋陽腔,是明初傳入湖南省祁陽縣後與地方藝術相融合,長期演變而逐漸形成的。據說為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當時弋陽腔隨江西移民傳至祁陽,逐漸傳播形成。

弋陽腔最早的劇目是《目連傳》,其被稱為祁劇高腔之祖。祁劇在明代後期,已成為湖南流行較廣的劇種。據清代同治九年修纂虛唸的《祁陽縣誌·藝文志》記載,明朝末期,祁陽地方已經有了較為健全體制的戲班活動。

高腔是祁劇最早的聲腔,清朝康熙後期,祁劇在先後融合了徽調、漢調和西黃腔之後,逐漸形成了彈腔(南北路)。消衡後彈劇在發展過程中,南路有受宜黃戲的交流影響。隨著其流行和劇目及表演藝術的變化,祁差橋困劇聲腔形式日益豐富。

表演風格。在表演藝術上,祁劇具有粗獷、誇張、樸實的特點,動作講究眼、鼻、胸、手指、腳尖的配合一致和勻稱協調,必須符合一定的規格,稱為「歸子午」。祁劇的表演有一套本劇種特有的嚴格程式:

例如「亮相」就規定要在撩袖、抖袖、整冠或者整鬢之後再進行;「開衫子」則可以分為全衫子和半邊衫子;表現將校轅門侯差和武將出徵前的戰鬥的準備,動作程式繁雜,規格嚴謹,難度很高。

徽劇和漢劇各出於哪個省份

2樓:匿名使用者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

二黃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

漢劇:俗稱「二黃」,又有「楚調」(楚劇源自「黃孝花鼓戲」,是湖北的另一種地方戲曲)、「漢調」兩種叫法。它為湖北主要的戲曲劇種。

主要流行於湖北省境地內長江、漢水流域以及河南、湖南、陝西、四川部分地區。清代中葉形成於湖北境內,發展成為襄河、荊河、府河、漢河四支流派。俗稱路子。

清末民初,成立了專科班,培養出餘洪元、吳天保、董瑤玠等一批名角,漢劇隨之興盛。

湘劇的介紹

3樓:手機使用者

湘劇是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主要流行於「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寧鄉、益陽、攸縣、安化、茶陵)湘南東部17個縣市1,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等地。當時民間習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2。一度被稱為「長沙湘劇」。

湘劇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乙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什麼說祁劇是湖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戲劇?

4樓:北京創典文化

最早進入桂林的祁劇戲班,是來自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湖南,當時祁劇已經大紅大紫,戲班經常走出湖南省,足跡遍及桂、粵、贛、閩、滇、黔諸省。

尤其是每年端午節的時候,各地的文人墨客為了祭祀屈原,紛紛前往屈原的老家湖南,重金邀請有著豐富楚文化底蘊的戲班前往各省進行表演。

在當時的南方,邀請正宗湖南含態名班進行端午表演的行為談茄源已然蔚然成風,已經是一種文化標誌。所以每年過了二月初二之後,湖南周邊各省的大儒就會聯絡當地商人,由商人出資前往湖南聘請戲班。

湖南的戲劇種類很多,但在這些文人與商人的眼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戲劇卻僅僅只有乙個,那就是祁劇。因為屈原的出生地就在祁劇流傳的地方,所以祁劇最能代表屈原流傳下來的楚文化內涵納行。

湘劇來自那裡

5樓:匿名使用者

湘劇發源於明代,至清朝中葉已逐漸形成為多聲腔的劇種,又歷經變化而形成以高腔和亂彈為主要聲腔。其班社在康熙年間大多以唱高腔為主,或高、昆兼唱,如福秀班、老仁和班。乾隆年間班社逐步增多,如以唱崑曲為主的大普慶班,瀏陽、醴陵一帶則出現由九人組成的"案堂班"(見乾隆《醴陵縣誌》「風俗」條)。

當時。長沙、湘潭已經修建老郎廟,並於乾隆末年設九麟科班。道光年間成立以亂彈為主的仁和班。

同治、光緒年間,班社蓬勃興起,至宣統元年(1909),長沙城內有仁和、慶華、春臺、仁壽、同春等五班,湘潭有永和、慶和等班,瀏陽有清勝班,寧鄉、益陽有大觀班和福林班,至建國前夕,湖南全省湘劇班社達二十乙個,藝人一千二百多人。自道光年間起,至建國前夕,所建立的科班達二十八個,開科六十多期,分佈於長沙、湘潭、瀏陽、醴陵、茶陵等地。其中以道光後期起科的五雲科班開科最長,經歷數十年,培養藝人四百多名。

其後較有影響的有三元、華興等科班。1920年後設立的福祿、九如、福喜等坤班,是專門培養女藝人的組織,開科長達十餘年。湘劇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有劇目千餘個,內容豐富:

有來自北雜劇的劇目,如《單刀會》、《誅雄虎》、《回回指路》等;有來自早期弋陽腔的劇目,如《目連傳》等;有來自弋陽腔和青陽腔的劇目,如《琵琶記》、《白兔記》、《金印記》等;還有大量《三國》、《水滸》、《楊家將》及"三十六按院"的一大批南北路劇目。經演出實踐的消長更迭,現有傳統劇目六百八十二個,其中彈腔劇目有五百個以上,高腔劇目近一百個,低牌子劇目儲存在連臺大本戲中的有二百多折,但獨立單出的則為數不多,崑腔及雜曲小調劇目亦少。

那個能介紹一部好看的漢劇給我 謝謝 要傷感喜劇的

家門的榮光 既有有那種傳統大家庭得溫馨,也有唯美浪漫的愛情。我人生最後的緋聞 是去年播的,也是崔真實的最後一部作品,看看39歲的離異女人洪善熙和隱瞞年齡的大明星宋在彬是怎麼談戀愛的吧,是部喜劇,看到最後卻很傷感。謝謝 不知道你看過沒有,特別感人值得一看。還有 搞笑一家人 很搞笑。以上就是我最近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