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三數學公式歸納
1樓:網友
初一到初三數學公式歸高旁納如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直徑=d=2r。
圓的指喊周長=πd=2πr。
圓的面積=πr²。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寬×高+高×長)×2s=2【ab+bc+ca】。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c。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s=6a²。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v=a³。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s=ch。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3v=sh÷3。
正方形a—邊長c=4as=a²。
長方形a和b-邊長c=2(a+b)s=ab。
三角形a,b,c三邊長其中s=(a+b+c)/2s=ah/2。
h-a邊上的高=ab/2×sinc。
s-周長的一半=[s(s-a)(s-b)(s-c)]1/2。
a,b,c-內角=a^2sinbsinc/(2sina)。
數學:
數學(英語:mathematics,源自古希臘語μθη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或maths)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資訊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
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已成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它應用於不戚逗橡同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等。
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實質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
初一到初三數學公式歸納是什麼?
2樓:聊電子的小璇
如下:
1、平方根計算公式:根號內的數可以化成相同或相同則可以相加減,不同不能相加減。如果根號裡面的數相同就可以相加減,如果根號裡面的數不相同就不可以相加減,能夠化簡到根號裡面的數相同就可以相加減了。
根號的乘除法:√ab=√a·√b﹙a≥0b≥0﹚,√a/b=√a÷√b。耐弊。
2、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與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初中數學重點知識點。
平行:①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②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③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3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②互相鉛則垂直的兩條直線的交點叫作垂足。③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垂直平分線:垂直和平分一條線段的直線叫垂直平分線。
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線段,不能是射線或直線,這根據射線和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有關,再看後面的,垂直平分線是一條直線,所以在畫垂直平分線的時候,確定了2點後(關於畫法,後面會講)一定要把線段穿槐畝棚出2點。
初一到初三所有古詩目錄
蘇教版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目錄 七年級上冊 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單元 親近文學 1 為你開啟一扇門 趙麗巨集 2 繁星 巴金 3 冰心詩四首 母親 紙船 成功的花 嫩綠的芽兒 4 諾曼第 號遇難記 雨果 5 古代寓言二則 鄭人買履 韓非子 刻舟求劍 呂氏春秋 誦讀欣賞 古代詩詞三首 次北固山下...
一到六年級所有的數學公式,一到六年級的所有數學公式
每份數 份數 總數 總數 每份數 份數 總數 份數 每份數 1倍數 倍數 幾倍數 幾倍數 1倍數 倍數 幾倍數 倍數 1倍數 速度 時間 路程 路程 速度 時間 路程 時間 速度 單價 數量 總價 總價 單價 數量 總價 數量 單價 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 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總...
你好我想知道從初1到初3所有的數學公式有那些
正方形周長 4a 面積 a 2 長方周長 2 a b 面積 ab 圓面積 r的平方 周長 2 r 立方和 a b a的平方 ab b的平方 a的3次方 b的3次方 差 a b a的平方 ab b的平方 a的3次方 b的3次方 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 正方形的面積等於邊長乘邊長 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