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簡短,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2025-04-24 19:01:18 字數 2970 閱讀 1857

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樓:網友

傳說龍抬頭節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據說,這便是龍抬頭節的由來。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將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門口,有的則供在村落的社廟中。

用簡潔的語句,概括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

2樓:流浪詩人之海角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抬頭」的來歷,源於乙個神話傳說。

相傳古代有乙個皇帝耽誤了祭天的時辰,玉帝便下令這個地方三年內不得降雨。連續的乾旱讓百姓苦不堪言。龍王的小兒子青龍不忍見百姓受災捱餓,於是偷偷給人間降了一場雨。

玉帝知道此事後,把青龍壓在了一座大山下,並且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

到了農曆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從家裡拿出許多黃豆和玉公尺種子進行翻曬。有個老人發現,這些黃豆和玉公尺很像金豆,於是老人把黃豆和玉公尺炒爆開了花。大家也都紛紛效仿,然後都把它供在了庭院。

玉帝見家家戶戶都供著開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龍。隨即,大山被劈成了兩半,青龍衝破山石,抬起頭騰空而起。從此「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

3樓:網友

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故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二是科學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乙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天文學者說,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由於民間流傳著「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二月二,龍抬頭 的簡短來歷

4樓:網友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氣溫回公升,大地解凍,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開始降雨,為不失農時,「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在春耕將始之時,敬龍祈雨,目的是盼望五穀豐登。

從天文學上來說,我國古代用28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並劃分為東西南北4宮,東宮7宿由30顆恆星組成,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青龍。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餘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

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有「理髮」「舞龍」等習俗。在「二月二」,人們紛紛走進理髮店,重塑髮型。

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的飲食也多用「龍」來命名,食餅謂之「龍鱗餅」,食麵謂之「龍鬚麵」,吃水餃為「吃龍牙」,吃餛飩為「吃龍眼」,吃油炸糕為「吃龍膽」,吃麻花為「啃龍骨」,吃公尺飯為「吃龍子」。

二月二」這天,民間有不少習俗和女性有關,較普遍的是婦女不準動針線,「恐傷龍目」;有的地方,婦女不能洗衣服,怕傷「龍皮」。而北方的一些地區,還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習俗。

5樓:宋姝

相傳武則天奪唐室江山以後, 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們怨聲載道,不禁失聲痛哭。

司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遭難,喝足天河水,噴灑人間,拯救萬民。玉帝得知此事,將玉龍打下了凡界,壓在山下,並立石碑一通,上寫:"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百姓為救玉龍,想盡了辦法。這年的農曆二月二,人們發現玉公尺和黃豆都是金黃閃亮,很像金豆。

如將豆一炒,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各家各戶都炒了許多玉公尺和黃豆,有的供到院裡,有的端到玉龍身邊。鎮壓玉龍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這天,太白金星發現天下金黃一片,以為金豆開花了,便收了拂塵。

玉龍這才騰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時,正是春雨貴似油的季節,玉龍不顧玉帝禁令,又"嘩嘩"下起雨來。

此後,民間便形成了二月二龍抬頭炒玉公尺、炒黃豆習慣,每到農曆二月初二,人們都有要炒玉公尺、炒黃豆。

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簡短概括

6樓:聊看民間百態

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傳說龍抬頭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

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執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執行和位置。

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

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公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抬頭。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天也稱為「龍頭節」。

二月二龍抬頭的繁體字,二月二龍抬頭怎麼寫

二月二龍抬頭的繁體是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 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乙個傳統節日,名曰 龍頭節 俗話說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公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 重農桑,務耕田 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都喜歡這天去剪頭髮?

正月結束就來到了二月二,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去理髮,因為古時老百姓認為 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是個吉利的日子,所以無論男女老少都會選擇這個吉祥的日子去理髮,以求有個好兆頭。二月二龍抬頭,這個節日是在中國的元代就開始存在了,是古代人們對龍的崇拜,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和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一 二月二龍抬頭一般來說...

二月二是怎麼來的,二月二龍抬頭是怎麼來的

我國民間有 二月二,龍抬頭 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謂 龍抬頭 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二月二龍抬頭是怎麼來的?二月二,龍抬頭 此說和古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