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及解釋
1樓:三農幫手
原文,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解釋,太尉執事:蘇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而得到。
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傑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偉之氣。這兩個人,難道曾經執筆學寫這種文章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充滿在內心而溢露到外貌,發於言語而表現為文章,自己卻並沒有覺察到。
《宋史·韓肖胄傳》全文翻譯
2樓:慧圓教育
原文 : 韓肖胄,字似夫,相州安陽人。曾祖、祖父兩代任宰相,父韓治、以萌補承務郎,歷開封府司錄。與府尹同對殿中,徽宗問其家世,賜同上捨出身,除衛尉少卿,賜三品服。
尋假給事中、充賀遼國生辰使。既還,時治守相州,請祠。肖胄因乞補外侍疾,詔除直秘閣、知相州,代其父任。
陛辭,帝曰:「先帝詔韓氏世官於相。卿父子相代,榮事也。
在相四年,王師傳燕,肖胄策幽薊且有變,宜陰為守備。已而金騎入境,野無所掠而去。
紹興二年,詔百官各言省費裕國、強兵息民之策,肖胄之言,時多所。遷吏部侍郎時條例散失吏因為奸肖胄立重賞俾各省記編為條目以次行之舞文之弊始革。
三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籤書樞密院事,充通問使,以胡松年副之,肖胄慨然受命。時金酋粘罕專執政,方恃兵強,持和戰離合之策,行人皆危之。
肖胄至金國,金人知其家世,甚重之,往返才半年。自帝即位,使者凡六七年未嘗報聘,至是始遣人偕來。肖胄先北使入對,與朱勝非議不合,力求去,以舊職知溫州,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五年,詔問前宰執戰守方略,肖胄言:「江之南岸,曠土甚多,沿江大將各分地而屯,軍士舊為農者十之五六,擇其非甚精銳者,使之力耕,農隙則試所習之技藝,秋成則均以所種之禾麥,或募江北流徒及江南無業願遷之人分給之,創為營屯。止則固守,出則攻討。
起知常州,召赴行在,提舉萬壽觀,尋除籤書樞密院事。
和議已定,覆命肖胄為報謝使。接伴者逆於境,謂當稱謝恩使。肖胄論難三四反,遂語塞。
既至,金遣人就館議事,肖胄隨問隨答,眾皆聳聽。其還,給氈車及頓遞宴設,自肖胄始。除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
尋奉祠,與其弟膺胄寓居於越幾十年。事母以孝聞,弟不至不食,所得恩澤,皆先給宗族。卒,年七十六,諡元穆。
選自《宋史·韓肖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