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回人間草木知。是什麼意思?

2025-04-21 15:45:31 字數 2332 閱讀 6774

1樓:網友

律回春暉漸,永珍始更新」這句出自南宋的張栻《春日偶成》一詩中。意思是伴隨著自然節律,大地回春,萬物生輝,所有的事物開始煥發出新的光彩。

原詩是這樣的: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譯文:時近年終冰霜漸漸減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曉。

眼前只覺一片生機盎然,東風吹來水面綠波盪搖。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是什麼意思

2樓:北網域名稱醫

這句詩的意思是:陽氣回公升接近年終,(立春)冰霜漸漸減少,春櫻昌天來到人世間萬物最先知曉。

律回:陽氣回生。古人以**上的十二音律來比擬一年的十二個月。春夏六個月屬陽,稱為「律」。秋冬六個月歸陰,稱為「呂」。

歲晚:年終。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節變化影響的事物,如動植物、水、山等等。

這句詩出自南宋初期文學家張_的七言絕句《立春偶成》,詩的原文如下: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白話譯文】時近年終冰霜漸漸減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曉。

眼前只覺一片生機盎然,東風吹來水面綠波盪搖。

詞語註釋】生意:生機、生氣。滿:遍佈,充滿。

參差:高低不齊。形容水面波紋起伏的樣子。

3樓:東門笑薇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這行告句詩的意橘帶薯圓者思是:年終時候大地回春,立春天氣溫還比較低,但冰霜已經漸漸減少,春天到來草木最先感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是什麼意思

4樓:采采柔逸

這句是吉祥春聯對子,民間常引為新春賀喜之詞。意思是,正月初春天氣漸暖,萬物才吐氣象更新。原典故出自宋。《春日偶成》。春暉:春天的陽光。

詩歌原文】《立春偶成》 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槐賣東風吹水綠參差。

註釋】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黃帝命伶倫斷竹為筒(後人也用金屬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氣。

陽六為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六為呂,即大呂、夾鍾、仲呂、林鐘、南呂、應鐘。農曆十二月屬呂,正月屬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與一月之交,所以稱「律回」。

2)歲晚:寫這首詩時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間稱作內春,所以叫歲晚。

3)參差:長短不齊。這句中形容水波起伏盪漾。

4)商:指秋天。古人以秋天肅殺之氣與商聲悽愴悲涼之碧明慶悔握音相符,故稱秋為商。

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唐•孟郊•秋懷詩十六首之七》:

商蟲哭衰運,繁響不可尋。」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出自**

5樓:來自襄陽城學姐

立春偶成。宋·張栻。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譯文:立春了,天氣漸漸轉暖,冰凍霜雪雖然還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來,連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綠色,充滿了春天的生機。一陣東風吹來,春水碧波盪漾。

本詩首句寫立春時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擬人手法寫樹木感覺到春天的氣息。後兩句是詩人的想象,詩人彷彿看到眼前處處春風明媚,碧波盪漾。這首詩語句活潑,富有動感。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是誰的詩

6樓:許七安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張栻所寫,整首詩的內容如下:

立春偶成 衫拆 宋 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世塌漏 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搜爛 東風吹水綠參差。

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年終時候春回大地,冰霜漸漸減少,春天到來,草木最先知曉。只覺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機盎然,東風吹來,水面綠波盪搖。

作者簡介: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1.律回:農曆十二月屬呂,正月屬律,立春往在十二月與一月之交,所以稱律回。

2.參差:不齊的樣子。

3.歲晚:寫這首詩是在年前,民間稱作內春,所以叫歲晚。

4.草木:泛指一切能夠受到季節變化影響的事物。

5.生意:生機,生氣。

6.高低不齊:形容水面高低起伏的樣子。

詩歌鑑賞:全詩以律回為契機,春到人間草木知,以擬人化的手法,春天到了草木最先知道,因為春天到了萬物復甦,草木最先發芽,人們由此就可以看到春天的到來。詩人寫出了對春天的期盼,對春天美景的愛好,詩人所歌頌的是:

只要有積極的因素,便會有積極的反應。語言質樸清新,詩句以景結尾,意味無窮。感情豐富,以景結尾,意味無窮。

寫法上,對仗工整,用詞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