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分為哪節氣,一年分為哪24個節氣

2022-09-15 15:45:13 字數 5169 閱讀 2353

1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 章*[%] 章# 周 [佔年數]

小寒 01/05 [80%] 01/05 01/05 [96/200]

大寒 01/20 [80%] 01/20 01/20 [121/200]

立春 02/04 [61%] 02/04 02/04 [126/200]

雨水 02/18 [44%] 02/18 02/19 [122/200]

驚蟄 03/06 [80%] 03/05 03/05 [98/200]

春分 03/21 [80%] 03/20 03/21 [97/200]

清明 04/05 [33%] 04/04 04/05 [112/200]

穀雨 04/20 [59%] 04/20 04/20 [122/200]

立夏 05/05 [83%] 05/05 05/05 [105/200]

小滿 05/21 [55%] 05/21 05/21 [120/200]

芒種 06/05 [78%] 06/05 06/06 [111/200]

夏至 06/21 [82%] 06/21 06/21 [110/200]

小暑 07/07 [61%] 07/07 07/07 [109/200]

大暑 07/23 [67%] 07/22 07/23 [111/200]

立秋 08/07 [82%] 08/07 08/07 [102/200]

處暑 08/23 [62%] 08/23 08/23 [119/200]

白露 09/07 [79%] 09/07 09/08 [117/200]

秋分 09/23 [54%] 09/23 09/23 [121/200]

寒露 10/08 [77%] 10/08 10/08 [119/200]

霜降 10/23 [82%] 10/23 10/23 [113/200]

立冬 11/07 [82%] 11/07 11/07 [119/200]

小雪 11/22 [79%] 11/22 11/22 [117/200]

大雪 12/07 [67%] 12/07 12/07 [129/200]

冬至 12/21 [59%] 12/21 12/22 [120/200]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樓:及樂人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是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公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24節氣分別是哪24個? 30

3樓:阿棗說遊戲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曆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斗柄指向確定。

「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乙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人類各民族多有此四。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八卦),到秦漢年間[3],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陰陽(日月執行)、四時(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時辰)、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歷》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乙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之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周年視運動,所以其西曆日期近乎固定,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和氣候的變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是區分公轉運動對於地球影響的八個關鍵節點;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個則反映了四季中更細微的氣候變化。

4樓:追夢女孩的星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春雨驚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即: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即: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年分為四季,一季分為哪2部分,一年有四季每季分那三部分?

目前,流行用天文法來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即 春分到夏至為春季 夏至到秋分為夏季 秋分到冬至為秋季 冬至到春分為冬季。把1年平均分為四等分來劃分四季,雖然簡單易記,但各地農作物的生長和季節的來臨早晚,顯然不可能是那樣整齊和同期出現。況且地表還不均勻地分布著海洋 陸地 山脈 沙漠等,用簡單的平分法劃分季節...

為什麼把一年分為四季和月二十四節氣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 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 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他主持編訂的 授時歷 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北宋科學家沈括提倡改革歷日制度,按節氣定月,以立春為元...

一年中春天是哪幾個月一年分為春夏秋冬,春天是那幾個月?

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 2月2日至5日之間 春季的結束在立夏 5月5日至7日之間 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 4月被定為春季。春季是一年的第乙個季節,有很多劃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春節氣的到來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氣象部門一般以陽曆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