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前句明月出天山後句是什麼,明月出天山的後半句是什麼

2022-09-01 09:55:03 字數 5772 閱讀 5680

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前句明月出天山後句是蒼茫雲海間

名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關山月》。

作品原文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白話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公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

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裡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創作背景

李白看見征戰的場景,因此他感嘆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此詩就是在嘆息徵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見「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中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

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公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

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像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

「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

如果聯絡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裡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

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

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物件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樓:琴音淼淼

唐 李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譯文皎潔的月亮從祁連山公升起,輕輕漂浮在迷茫的雲海裡。

長風掀起塵沙席捲幾萬里,玉門關早被風沙層層封閉。

白登道那裡漢軍旌旗林立,青海灣卻是胡人窺視之地。

自古來這征戰廝殺的場所,參戰者從來不見有生還的。

守衛邊陲的徵夫面對現實,哪個不愁眉苦臉思歸故里?

今夜高樓上思夫的妻子們,又該是當窗不眠嘆息不已。

賞析這首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巨集,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

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

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

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明月出天山的後半句是什麼/?

3樓:水岸菖蒲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4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麼?

5樓:教育小工匠老師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蒼茫雲海間」。

一、全詩: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二、賞析: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

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公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

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徵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

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物件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

「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乙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三、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6樓:亦夢之城

1、下一句是:蒼茫雲海間。

2、出處:李白有的《關山月》。

3、全詩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4、賞析

《關山月》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古。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圖長捲,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一,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4、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7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8樓:千尋

唐代詩人李白有一首詩《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天山」,西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天山又叫祁連山。漢朝疏通了西域通道,西域成了絲綢之路的通衢大道。天下歸一統,明月出天山。至此,西域納入漢土,成了祖國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麼?

9樓:教育小工匠老師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蒼茫雲海間」。

一、全詩: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二、賞析: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

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公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

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徵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

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物件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

「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乙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三、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秦時明月熒惑守心是什麼意思秦時明月出現的熒惑之石是那集

熒惑守心代表皇帝駕崩。史記 記載 在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 始皇帝死而地分 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釋義 在三十六年,火星侵入心宿,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 始皇帝死而...

「月出驚山鳥」的下一句是什麼,月出驚山鳥的下一句是什麼

時鳴春澗中。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 鳥鳴澗 全文具體如下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翻譯 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公升起,驚動幾隻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迴盪空曠山澗。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 秋花 四季...

有首歌歌詞中有句明月情共相思這首歌是什麼

我知道有首歌的歌詞是 明月情夢相思 是譚晶的 康美之戀 你聽一下是不是這首 譚晶 康美之戀 是任泉和李冰冰在來乙個醫藥廣自告的宣傳歌曲bai 康美之戀 演唱 譚du晶 一條路海角天zhi 涯兩顆心 相依相伴dao 風吹不走誓言 雨打不溼浪漫 意濟蒼生苦與痛 情牽天下喜與樂 一條路千山萬水 兩顆星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