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除繪畫外其他類的歷史演進與發展

2022-04-01 17:38:52 字數 4100 閱讀 3575

1樓:匿名使用者

在2023年,回顧一下中國近年來藝術的發展不難發現,這是乙個特殊的階 段,差異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種物質和精神共存。它們糾纏雜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異的共生景觀。正是這種複雜的社會文化現實孕育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一、85新潮美術運動的影響對當代中國美術,85新潮美術運動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火熱記憶。儘管到2023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它在褒貶難辯的爭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給整個美術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並對90年代美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事隔十多年,我們已經能以較為冷靜客觀的目光評價這場運動。

85新潮美術運動的起點是對「文革」期間美術異化為政治話語工具的反撥,是一次向美術藝術本體回歸的潮流。80年代初期,經歷了十年的「文革美術」話語權力壓抑,獲得解放的美術界表現出對美術藝術本體——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強烈渴望。傷痕美術、惟美畫風、鄉土自然主義一時間成為潮流。

但是時代並沒有賦予它足以相對獨立發展的充分穩定的環境,隨著85文化運動的興起,它很快就被捲入了這場急風暴雨式的文化思想運動中。

85新潮美術運動的突出特點之一是群體和宣言的眾多,寫著不同道德理想和藝術主張的旗幟在彼時的美術界觸目皆是。伴隨著文化熱潮中西方哲學文化藝術理論的大量引進,清算傳統文化、呼喚現代人文精神成了美術界壓倒一切的聲音。但是在當時,等待他們的只有不倫不類的尷尬境地85新潮美術運動對後來的中國美術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深遠影響,主要表現為:

85新潮美術運動確立了當代美術作為文化批判與重建之一員的角色地位,其自身實踐是對這種角色意識的極端張揚。作為85文化運動的一部分,85新潮美術運動具有濃重的文化關懷傾向是必然的。事實上,藝術家的文化關懷不僅是一種文化發展策略,更是美術作為人的精神顯現方式這種特殊屬性的必然要求。

85新潮美術運動是乙個極端的例子,證明特別是在文化蛻變時代,藝術不可能是自足的文化存在,擔當理想與道義是它無法迴避的使命和責任。同時,85新潮美術運動中對西方藝術思維和藝術手段的大量引進和搬演極大地開拓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視野。

進入90年代,在文化界陷入徘徊轉入沉潛狀態的同時,另一場意義的變革不事聲張地在這塊土地上悄然,這就是物質生存方式的逐漸改變。消費成了新的時代生活主題,工作之餘人們已不再願意聚起來談論,而是湧上街頭,進行各種各樣的娛樂;書店裡曾經是一代人精神食糧的詩歌、文化理論書籍少人問津,熱銷的是各種各樣的娛樂、遊戲光碟;通訊的迅速發展加快了整個社會的運轉節奏,也改變了人們之間的聯結方式,拓展了整個社會的視界,在網路鋪天蓋地而來的年代,抒情時代終於宣告徹底結束。

90年代社會物質生存方式的改變滲透到精神領域,使社會文化面目也逐漸蛻變,最為直接顯著的,是日常生活中道德觀念的鬆動和價值取向的漂移。90年代是乙個真正在精神和心靈上無所期待的時代,人們不僅從理智也從情感上接受了救世主的幻滅,不再憤懣、傷感。開始從真實的下界生活中尋找生存的根基與動力。

90年代這種新的物質與精神現實,從兩個方面對這個時代的美術風貌發生著影響:

1.它改變了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曾經高高在上進行精神訓諭的先知美術不再有效,放下架子、回歸生活,甚至充當感官娛樂的角色平民化,是90年代社會文化現實對美術的首要要求。

日常瑣屑生活場景及感受的大量入畫,寫實主義的回潮甚至氾濫,作品精神方向的淺表化,都是現實文化邏輯使然。

2.它是美術媒材變化的現實文化根據。物質現實的積累給了藝術創作接受者以多方面的準備,使大量新鮮媒材進入美術界語言視域。

90年代,架下美術的發展便真正獲得了自己的現實根據與可能。其中雕塑的快速發展、裝置藝術在90年代中後期的漸成主流、視像藝術的被廣泛接受,都與時代現實中物質生存方式的變化直接相關。

二、文化交流渠道的暢通及其影響

隨著經濟開放政策的實施,90年代的中國終於擺脫了獨立於世界一隅的形象,開始全面融入越來越一體化的地球。經濟交流的頻繁疏浚了通向世界的渠道,也為文化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給90年代美術帶來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1.它為90年代藝術家全面及時地了解世界美術的發展狀況提供了條件。在對西方美術觀念、技法的借鑑中,全面深入地研究是有選擇地取用的必要前提這種藝術創作中學習、借鑑的自由境界的獲得,的確得益於文化交流渠道的暢通給藝術家帶來的寬闊視界。

2. 美術外部生存運作機制的引進。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藝術市場觀念的樹立和初步實踐。

美術活動中利益因素的出現首先是物質生存方式改變的結果:市場經濟的無處不在,物慾力量的逐漸強大為藝術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時代背景。藝術家的創作及作品進入市場曾一度引起美術界與批評界的激烈爭論。

理論的爭吵並未找到當代美術的最終出路,倒是在逐漸推進的市場實踐中,利益化與非利益化的創作和作品都漸漸接近了自己適合的位置。專為市場銷售而進行的藝術生產與執著語言表達和精神訴求的作品都健康地生存下來,也許這正是未來美術存在的健康格局和最佳方式。

曾有論者認為:「中國藝術在90年代之後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我們再一次清楚地看到文化斷裂的現象,而我們試圖硬性給藝術歸納的連續性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破壞。」事實上,經過對90年代社會文化現實的梳理,我們發現,是轉變了的中國社會文化狀況為當代美術提供了新的現實發展可能,使它終於擺脫在理論對抗與文中無落腳的尷尬境地,走上了在他治與自治的雙重規範下穩步發展的道理。

2樓:理蓮花

中國藝術的歷程和中國朝代、政權的更替是一致的,按照朝代列就行

中國美術史上有那兩個重要的門類?? 20

3樓:楓葉

中國美術史上兩個很重要的門類是:民間美術和宗教美術。

《中國美術史》內容簡介:本書是一部研究國國美術發展歷程的專題學術著作。全書以五章篇幅和大量傳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貴文物資料,系統而又簡明地闡述了工藝美術、雕塑藝術、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等中國美術的各種形態自原初社會至明清時期的發展歷史和輝煌成就。

全書收入的185幅串文圖照,系各種美術形態在不同歷史時期產生的精品力作和傳世之寶,對於充分展示這些美術形態的發展軌跡和藝術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4樓:殤殃

繪畫和雕塑

例如你說繪畫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為中國畫 、油畫、 版畫、 水彩畫、 水粉畫等主要畫種。中國畫又按技法的工細與粗放,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版畫又根據版材的不同,分為木版畫、 銅版畫、 紙版畫、 石版畫、 絲網版畫等;版畫還依製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類,常見的有腐蝕版畫 、油印木刻 、水印木刻 、黑白版畫 、套色版畫等。

以上畫種,又依描繪物件的不同,分為人物畫 、風景畫 、靜物畫等。人物畫又依據描繪題材內容的不同,分為肖像畫 、歷史畫 、宗教畫、 風俗畫、 軍事畫 、人體畫。

為美化城市或用於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徵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通過雕、刻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5樓:葵曉

書法藝術和中國畫藝術!

應該是對的吧~

書法的發展歷程

6樓:朱統

書法發展歷程是:岩石刻畫符,陶器刻畫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隸書,章草,今草,行書,楷書。

7樓:第一字畫網

遠古時代的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金文到後來的篆體,大篆小篆,秦朝宰相李斯改小篆為隸書,緊接著北碑也叫魏碑,介於隸書和楷書之間,然後就是楷書,行楷,行書,行草,草書了.這是就是書法發展過程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題太大,自己看書吧

國畫已有多少年發展歷史

9樓:德陽教育局長

中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乙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10樓:匿名使用者

清晨,唐僧從夢中醒來,發現孫悟空跪在自己的床前,於是便問:「悟空,你怎麼了?」孫悟空滿臉淚水的說:「師傅,我求您了,下次說夢話,不念緊箍咒,行嗎?」

跪求中國美術發展簡史,簡述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

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了解歷史可以正確的看待現在社會主義文藝,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美學所研究的內容,他的發展過程同前人對美的看法所總結的理論。中國美學講究的氣韻 風骨 意境 神韻等,還有美與善 功利 講的密不可分,甚至混為使用,對現在社...

中國美術史的介紹,中國美術史的內容簡介

書是以中國美術史的發展脈絡為主線,以在中國朝代美術史上有重要影響的美術作品 美術家及有關美術賞析和美學思想方面的經典論述為主要內容,比較系統 全面地介紹了從古至今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內容。全書 並茂,選編的美術作品都是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影響的重要作品,每幅作品都進行了較詳細地介紹和分析。中國美術史的內容...

中國美術史的內容簡介,中國美術史的簡介

中國美 術史 是論述中國美術和與之相應的中華民族審美意識自發生以至清末發展演變史的專著,以時代先後為序,分列11卷,加附卷 年表索引卷 共12卷。全書約500萬字,彩色圖版及線描插圖 圖表和黑白 各近5000幅,並茂,體大思精,是我國20世紀規模最大 最有力度的多卷本中國美術史巨著。此書系藝術學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