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科學家發現的恆星不勝列舉,發現的行星卻聊聊無幾,你推測這可能是什麼原因

2021-06-01 10:41:38 字數 4905 閱讀 5874

1樓:水繪文人

距離遙遠。增加了發現難度。

行星體積相對太小,與茫茫宇宙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亮度不夠,難以發現。

有關太陽的話!!!!急!!!!!!!!!!!!!!

2樓:黑狐之尾

開啟你們的窗子吧

開啟你們的房門吧

讓我進去,讓我進去

進到你們的小屋裡

我帶著金黃的花束

我帶著林間的香氣

我帶著亮光和溫暖

我帶著滿身的露水

快起來,快起來

快從枕頭裡抬起頭來

睜開你的被睫(jié)毛蓋著的眼

讓你的眼看見我的到來

讓你們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開啟它們的關閉了很久的窗子

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

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

2023年1月14日(選自《艾青詩選》)

【太陽的話】中心思想是激發學生熱愛太陽、熱愛生活的情感。

白話文就不用在翻譯了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系太陽系和以太陽為中心並受其引力的支配而環繞它運動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太陽系的成員包括太陽和環繞太陽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0多顆軌道已確定的小行星,數量不少的衛星以及為數很多的彗星與流星體等。

【讀音】tài yáng

【英文】the sun

【解釋】1.見「天文學釋義」。2.指太陽光;如:今天太陽很好。3.指太陽穴。4.即是「日」或「日頭」。

[編輯本段]天文學釋義

它的體積是141.2億立方千公尺,是地球的130.25萬倍,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銀河系的一顆中等大小恆星。距離地球1.5億千公尺,直徑約1392000千公尺,從地球到太陽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公尺,質量1.989×10^33克,表面溫度5770℃,中心溫度1500.

84萬℃。由里向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向宇宙空間發射。

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恆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們從誕生、成長到衰老,最終走向死亡。它們大小不同,色彩各異,演化的歷程也不盡相同。

恆星與生命的聯絡不僅表現在它提供了光和熱。實際上構成行星和生命物質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恆星生命結束時發生的爆發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太陽(sun)是一顆普通的恆星。

[編輯本段]太陽基本物理引數

天文符號:⊙

體積:地球體積的1 302 500倍

自轉週期:25~30天

距最近的恆星間的距離:4.3光年

宇宙年:225百萬年

直徑:1 392 000公里(地球直徑的109倍)

半徑:696000 千公尺.

質量:1.989×10^30 千克

溫度:大約5770℃(表面) 1560萬℃ (核心)

總輻射功率: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1.409 克/立方厘公尺

日地平均距離:1億5千萬 千公尺

年齡:約50億歲

太陽光: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於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線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

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公尺2。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 (wmo)2023年公布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公尺2。

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 0.15~4.0微公尺之間。

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4~0.76微公尺),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

4微公尺),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76微公尺),最大能量在波長 0.475微公尺處。

由於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公尺)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

長波輻射。太陽活動和日地距離的變化等會引起地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對於人類來說,光輝的太陽無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態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慧型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它帶來了日夜和季節的輪迴,左右著地球冷暖的變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在人類歷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物件。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

太陽,這個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麼物質所組成,它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裡,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只是乙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3%, 氦約佔27%, 其它元素佔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

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從內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

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只是太陽半徑的1/4,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才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向外輻射出去。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麵,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公尺,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著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公尺粒,稱之為公尺粒組織。

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鐘,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目前認為這種公尺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乙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複雜的週期現象,平均活動週期為11.2年。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過去這一區域只是在日全食時才能被看到。當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8000千公尺,它的化學組成與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層內的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

日常生活中,離熱源越遠處溫度越低,而太陽大氣的情況卻截然相反,光球頂部接近色球處的溫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頂部溫度竟高達幾萬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區溫度陡然公升至上百萬度。人們對這種反常增溫現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們還能夠看到許多騰起的火焰,這就是天文上所謂的「日珥」。日珥是迅速變化著的活動現象,一次完整的日珥過程一般為幾十分鐘。同時,日珥的形狀也可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如浮雲煙霧,有的似飛瀑噴泉,有的好似一彎拱橋,也有的酷似團團草叢,真是不勝列舉。

天文學家根據形態變化規模的大小和變化速度的快慢將日珥分成寧靜日珥、活動日珥和爆發日珥三大類。最為壯觀的要屬爆發日珥,本來寧靜或活動的日珥,有時會突然"怒火衝天",把氣體物質拼命往上拋射,然後迴轉著返回太陽表面,形成乙個環狀,所以又稱環狀日珥。

在日全食時的短暫瞬間,常常可以看到太陽周圍除了絢麗的色球外,還有一大片白裡透藍,柔和美麗的暈光,這就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 日冕。日冕的範圍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幾個太陽半徑的地方。日冕裡的物質更加稀薄,它還會有向外膨脹運動,並使得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陽風。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干擾地球上無線電通訊及航天裝置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面電力控制網路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太空梭和空間站中太空人的生命構成威脅。

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作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

在銀河系內一千多億顆恆星中,太陽只是普通的一員,它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 它一方面繞著銀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著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

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它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在其存在的最後階段,太陽中的氦將轉變成重元素,太陽的體積也將開始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在經過一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突然坍縮成一顆白矮星--所有恆星存在的最後階段。

再經歷幾萬億年,它將最終完全冷卻,然後慢慢地消失在黑暗裡。

[編輯本段]萬物之源——太陽

清晨,當太陽從漫天紅霞中噴薄而出,把萬丈金光灑向大地,一種蓬勃向上的激情,就會油然而生。看到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人們不能不熱愛和讚美賜予我們生命和力量的萬物主宰——太陽。

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絢麗多彩的希臘神話中,太陽神被稱為「阿波羅」。他右手握著七弦琴,左手托著象徵太陽的金球,讓光明普照大地,把溫暖送到人間,是萬民景仰的神靈。

在天文學中,太陽的符號「⊙」和我們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徵著宇宙之卵。

太陽的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半徑約為70萬公里,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多。雖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乙個普通的恆星。

太陽的內部,從裡向外,由日核、輻射層、對流層、光球層四個層次組成。太陽的表面經常會出現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科學家的發明與發現以下,科學家的發明與發現200字以下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現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麼?這個疑問,引起了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岸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

發現電流的磁效應的科學家是A庫侖B

b試題分析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導線通電後,其下方與導線平行的小磁針發生偏轉,這種現象說明通電導線周圍產生了磁場。故選b點評 容易題。本實驗要想實驗現象明顯應把導線南北放置。把導線沿南北方向放置在地磁場中處於靜止狀態的磁針的正上方,通電時磁針發生明顯的偏轉,是由於南北方向放置的電流的...

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科學家是A奧斯特B法拉第C麥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後,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堅信磁也可以生電,經過10年艱苦努力,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故b正確 故選 b 第乙個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科學家是 a 奧斯特 b 庫侖 c 法拉第 d 安 c試題分析 a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錯誤b 庫倫研究得出了電荷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