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交往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事蹟

2021-05-14 14:23:05 字數 3481 閱讀 3969

1樓:心歸南山

絲綢之路

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達,當時,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北路經今蒙古地區到葉尼塞、鄂畢兩河上游,往西達額爾齊斯河流域以西地區。西路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門關西行,經今新疆境內有三條路可通中亞、西亞、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西南路經西川到吐蕃,可達尼泊爾和印度;或經南詔、緬甸到印度。往東經河北、遼東可到朝鮮半島。

海路交通

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條路:一是由登州(山東蓬萊)出發,渡渤海沿遼東半島東岸和朝鮮半島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蘇淮安)出淮河口沿山東半島北上,東渡黃海經朝鮮半島到日本;三是由揚州或明州出海,橫渡東海直駛日本。

到南亞諸國的海路,從廣州經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過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由此分別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斯里蘭卡和印度。到西亞的海路,主要是從廣州出發,經東南亞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灣沿岸。

在唐代,還初步開闢了到埃及和東非的海上交通。這些交通線,由於沿線的出土文物和沉船打撈而不斷得到證實。以上事實說明,唐朝時期的中國是亞非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乙個中心。

日本「遣唐使」

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達到空前繁榮的時期。這時日本社會正處在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確立和鞏固的階段,對唐朝的昌盛極為讚賞,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學生和學問僧數量很多。

631年(貞觀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開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團一般不超過二百人,從8世紀初起,人數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數均在550人以上。

2023年在西安發現的日本銀幣,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日本奈良東大寺內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屏風、銅鏡、大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來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國子監學習各種專門知識。

如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長期留居中國,擅長詩文。在唐歷任光祿大夫、秘書監等職。他與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人有著深厚的友情,常作詩相酬贈。

日本留學生回國以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空海與鑑真和尚

日本來中國學習的學問僧共約九十餘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於804年(貞元二十年)來中國,在長安青龍寺向惠果學密宗,回國時帶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經,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還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僧人也不斷東渡日本,溝通中日兩國的文化,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鑑真和尚。

鑑真,姓淳於,揚州人。他對於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戒。他應日本聖武天皇的約請東渡日本,經過六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終於在754年(天寶十三年)攜**到達日本,時已年近七旬。

鑑真把律宗傳到日本,同時還把佛寺建築、雕塑、繪畫等藝術傳授給日本。日本現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鑑真及其**所建,它對日本建築有重要的影響。鑑真精通醫學,尤精本草,他雖雙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種藥物,對日本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大師義淨

繼玄奘之後,中國另一位佛教大師義淨,於671年(咸亨二年)搭波斯船從廣州出發,浮海赴印度。先在那爛陀寺鑽研佛學十年,後又到室利佛逝、末羅瑜(在蘇門答臘)蒐羅並抄寫佛經,滯留南洋又一年。他先後周遊三十餘國,歷時二十五年,於695年回國,共帶回經書四百部。

歸國後在洛陽翻譯佛經十二年,譯出佛經二百三十卷,還寫了《南海寄歸內法傳》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書,記錄了南亞很多國家的社會、文化狀況。這些記載也是研究7世紀時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國的可貴資料

2樓:囙憶莪們悻冨

鑑真,玄奘,事蹟自己查洛

列舉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蹟。

3樓:匿名使用者

鑑真六次東渡日本,除傳播佛教文化,還將唐朝的醫藥知識、建築藝術、書法繪畫等介紹到日本;唐朝高僧玄奘西遊天竺取經,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此題考查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比較簡單。舉出鑑真東渡和玄奘西遊即可。

唐朝對外交往的例子有那些?

4樓:各種怪

1、吐蕃和親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與讚普松贊干布結婚。其後還有金城公主下嫁讚普赤德祖贊,並結成聯盟。將唐朝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吐蕃。

822年,唐蕃會盟,劃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會盟碑還儲存在拉薩的大昭寺。794年,唐朝與南詔在點蒼山會盟,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

2、鑑真東渡

鑑真和尚應日本僧人之邀,曾經六次東渡回日,最後終於成功。他向日本帶去了佛經,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傳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興盛。

3、留學生入國學

唐朝的**學府是國學、太學,而在這裡就學的學生並不限於**子弟,還有各國的留學生,「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國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於是國學之內,八千餘人,國學之盛,近古未有。唐代史書還記載新羅、渤海等國向唐廷請求中國書籍的故事。

4、薛延陀

貞觀前期,唐朝曾與薛延陀結盟,對付東突厥汗國。

5、玄奘西行

為**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奘及其**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蹟為原型。

5樓:恩惠

唐朝對外交往的例子有鑑真東渡日本傳法、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等:

鑑真東渡:鑑真東渡,是指僧人鑑真前往東瀛傳授佛教。鑑真曾六次前往東瀛,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並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

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使佛教更為廣泛的傳播。

玄奘西行:玄奘(600【庚申年】-664年【甲子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俗姓陳,名禕。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為翻譯家、旅行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5萬里,歷時17年,到印度取真經,並窮一生譯經1335卷,其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南韓以至全世界,其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後,增進了漢藏兩族的手足情誼,促進了中原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宗教的交流。她帶去的穀物種子,在**高原上廣為種植;帶去的工匠幫助藏族人民製造農具、紡織機、碾公尺機,興辦製陶、釀酒、造紙、製墨等手工業;帶去的宮娥教會藏族人民紡紗織布。

文成公主還鼓勵和幫助大臣吞公尺桑布札創造了藏文。後來,她又把許多漢族書籍譯成了藏文,促進了漢藏的文化交流。

6樓:白羊

玄奘法師前往天竺求取真經,鑑真法師東渡日本,傳播文化:日本排遣使者前往中國留學:

7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唐朝對外交往方面著名的歷史人物及其行動

空海與鑑真和尚 日本來中國學習的學問僧共約九十餘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於804年 貞元二十年 來中國,在長安青龍寺向惠果學密宗,回國時帶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經,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還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僧人也不斷東渡日本,溝通中日兩國的文化,其中貢獻...

唐朝發達的商業,交通和對外交往的歷史現象

唐朝時期的中國,同亞非地區許多國家有廣泛而密切的政治 經濟 文化聯絡,這不僅擴大了中國人民的視野,而且也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唐朝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 最文明 最發達的國家,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一 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隋唐五...

唐朝對外交往的情況對我們現在有什麼啟示

和親政策,和平相處,反對戰爭 當然是在壯大自己的基礎上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開明的政策。啟示 唐朝的對外關係前所未有,主要取決於經濟文化的繁榮發達。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經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唐朝和睦的民族關係也為對外交往頻繁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應堅持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