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請分析它的修辭意境及其藝術特點

2021-05-05 14:51:42 字數 5629 閱讀 5781

1樓:匿名使用者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 舟 泊 煙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曠 天 低 樹,

江 清 月 近 人。

[註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煙渚: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州。

[簡析]

這首詩寫了江邊夜景,表現了詩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增添了憂愁。

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於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後兩句是託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雲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

大家都十分嘆服,擱筆不繼續賦詩了。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旅途愁思的詩。前兩句寫詩人的旅舟停泊在煙霧濛濛的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後兩句是借景抒情,在詩人的眼裡,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象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的安慰。

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傳誦已久的名句,非常鮮明地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2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

它雖然露出乙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

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裡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乙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絡,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濛濛。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

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麼「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裡的一段: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於役》)這裡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藉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乙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

」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麼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

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

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湧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我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

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相互補充,正構成乙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是的,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 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歲入長安應進士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遊吳 越,即所謂「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他是不甘隱淪而以隱淪終老的詩人。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所以詩雖沖淡而有壯逸之氣,為當世詩壇所推崇。

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閒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體裁】

五言絕句

【寫作背景】

作者漫遊吳越時所作。

3樓:匿名使用者

在詩人的眼裡,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象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的安慰。非常鮮明地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比手法

「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於船上才能領略到。

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5樓:初起雲尤丙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對偶的修辭手法。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表達怎樣的意境

6樓:文化永生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表達了一種在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自己是那麼親近,從而使寂寞的愁心尋得了慰藉的意境。

原文: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出處: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7樓:儒雅修士

意境:第一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二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

出處:《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

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乙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泊舟於煙水空濛的洲渚,已令人不勝惆悵,暮色又為客居異鄉的遊子增添了幾分新愁。野曠天低,四周蕭條,唯有江中月影近在身旁,似解慰人孤寂。

清淡如水墨畫般的月夜江景,便通過抒寫泊舟閒眺的情致而立呈眼前。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乙個特殊的意境。

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表現了詩人的旅愁。

8樓:sky小河邊嬉戲

羈旅之愁,思鄉之情由於它的背景是如此寬廣無垠,因而往往被反襯得特別矮小,好似被天地壓扁了似的,這就是\「天低樹」三字的意境。詩人以暮天能將孤樹壓低的誇張筆法,形象化地寫出內心的壓抑心情,這就是不見親人的淒涼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謂由於江水淨潔,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顯得又大又圓,人在船上看它,只覺得它似乎離人尤近。

詩人在此句中同樣也賦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寫它的靈性。它似乎很懂得詩人的鄉愁不可釋,鄉思不可絕,為之解脫,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蘊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表達了怎樣的意境

9樓:總代

「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

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於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x0d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後兩句是託景抒情.

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分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體現的作者的心情 20

10樓:樸晶玉

這一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麼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

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

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湧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

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乙個特殊的意境。

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野曠天低樹是什麼詩,野曠天低樹是出自哪首詩和出自於哪個作者的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內 低樹,江清月容近人。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 和 曠 是相互依存 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 和 清 也是相互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中的 低「是什麼意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中的 低 意思是 比 低 或者是 低於 這裡的 低 和 曠 是相輔相成的,因為 曠 才顯得 比樹低 詩句出自孟浩然的 宿建德江 詩文如下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意 把船停泊在煙霧瀰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了心頭。原野無邊...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寫的是什麼名勝古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出自 宿建德江 應該是建德吧?建德江 新安江流經浙江省建德縣附近的一段江面。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 舟 泊 煙 渚,日 暮 客 愁 新。野 曠 天 低 樹,江 清 月 近 人。註釋 1 建德江 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