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宣紙上寫大字行書怎樣控墨?一得閣墨汁要不要加水?或者毛筆

2021-03-27 11:11:10 字數 6626 閱讀 4323

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你這個問題,也可以是寫字的心得體會,墨水要不要加水,首先看看倒出來試寫,看看運筆的墨跡怎樣來定,宣紙對墨水參透效能是比較好的,不會出現毛邊;大濃的墨水難以運筆,同時也會出現筆畫乾枯的可能性,大稀又會出現筆畫色澤無神的情形,所以一定要試寫,也就是找出感覺,毛筆在書寫前先清水浸潤是必要的前提,另外,寫大字也必須用懸腕書寫方法,這樣才能縱觀全域性,好加以把握章法,這純屬個人體會只給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習書法時應先學習行書還是草書?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以楷書為基礎,直接學習草法,比較好!尤其是楷書以「方」筆佔字主導的碑帖。為什麼學草書好呢?

蘇軾對這個問題分析過,他說,先學習法度,而後才能破而自由,才能在自由揮灑中又有法度!而草可以說是書法藝術所能允許「自由個性」的極限,超過它別人就不承認,你這是書法,再說那時估計也真沒人能認識你寫的什麼!而行書是介乎於楷草之間的書體,自由度幅度很大,可以是行楷,可以是行草。

沒有真正的突破,沒有感受草發的精神,很難把握好行書,他的收放!如果楷書直接練行書很容易,在創造自己風格時,給人感覺是收放不自然!因此有人說其實真正難的是行書!

但是必須提醒的是草書比行書難已入手!光草書符號就要你自己慢慢的記憶識別!當然你如果只是為了實用那麼也就無所謂了!

至於學什麼帖,我覺的你要根據,你楷書練的什麼帖,和自己興趣決定!如果你練的是《九成宮》那麼你一定要先練習草法!那碑文法度太森嚴了,直接練行根本不會有多大成就!

其實真正的書法家很少上網所以這個問題在這很難得到很專業的講解,我是在一年前開始練草法的,以前和你一樣,練習楷書,以《多寶塔》為基礎,學了《顏家廟》,再融了龍門《始平》,才學習草,一開始也練了一段時間行書,但是而後部久,在蘇軾論書中見到了上面的所說的思想覺的很有道理,而後練習草法,在網上也見到一些大家講書法,都說先草好,但是就是入手難!

3樓:牡0伯溫

草書特別難學,如果你只是單純為了好看,或單純覺得草書寫得快,那就沒必要學草書了,不是你寫得隨心所欲就叫草書了,草書有草書的章法,它絕對不比楷書行書簡單。

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前者由隸書演變而成,後者以楷書、行書演變而成。

確定了要學草書的話,你可以先看《草訣百韻歌》、《于右任草書千字文》和《孫過庭書譜》。

個人建議你學幾年行書以後再碰草書,火候不夠,光硬練是很難有結果的,就像不學楷書直接練行書一樣,確實有練好的概率,但是寫出來的字結構不好,控筆運筆有問題,只是形似,無神,無變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行書比較好,因為應用是最廣泛的,你找專門的乙個人的行書練習就好了,不要學習不同人的就好

5樓:匿名使用者

先學習行書再學習草書!

開始練習行書書法,哪個字帖比較好

6樓:施申財

推薦四種!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

後人ping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天下第一行書」。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

《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顏真卿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 縱28.2釐公尺 橫75.5釐公尺,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因為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顧不得筆墨的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

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

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天下第四行書——《聖教序》

《聖教序》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聖教序》為唐朝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字而成,雖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為拼接組合而成。但是因為是由當時存世的王羲之真跡中直接摹寫上石,所以歷代書家倍加推崇。其書法高雅遒勁,筆勢流暢,氣韻生動,是學習行書的極好範本。

我認為你最好用《聖教序》來練行書。

7樓:東方娃娃霏霏

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

手寫行書或書法**app

8樓:紫雲崖柏

張小鋒bai,一九七九du

年生,字益中,號雲清,陝zhi西西安人。自

dao幼學書,臨習專「二王」,獨屬擅隸書、行草,後於一九九六年入伍,二零一七退役,二十餘年軍旅生涯筆耕不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盛唐書畫院副院長,臨潼秦嶺書畫院副院長。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代表作「沁園春·雪」在第二屆國際書法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山行」在全國「八大山人」書法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銀川山水情」在「銀外杯」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早發白帝城」在「黃道周獎」第一屆海峽兩岸書法作品展中榮獲二等獎,另有眾多作品被日本、南韓,港澳台等海內外收藏家收藏。

如何學習行書

行書學怎麼寫

9樓:沒事別搭理我丶

學,字的德彪鋼筆行書

寫法學,字的方正硬筆行書簡體寫法

學,字的經典繁行書寫法

學,字的全新硬筆行書簡寫法

學,字的葉根友毛筆行書簡體寫法

行書的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擴充套件資料

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10樓:akkk吃蘋果

「學」字行書寫法如下:

行書「學」字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與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東漢末年。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行書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11樓:匿名使用者

1)【學】字行書的幾種寫法

【學】字的德彪鋼筆行書寫法

【學】字的方正硬筆行書簡體寫法

【學】字的經典繁行書寫法

【學】字的全新硬筆行書簡寫法

【學】字的葉根友毛筆行書簡體寫法

2)行書的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在練行書,感覺行書字很瀟灑,找到了兩個資料分享下

這是田英章大師的 相當給力,從筆畫開始教的

這是龐中華先生的,很標準的

有個口訣叫:起筆如楷書,頓筆要有力,行筆如草書,遊走要圓滑祝兄台早日連出行書字,我們一起加油

13樓:粟筠項奇思

學寫行書,是大家普遍感興趣的事情。因為行書是一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它比楷書簡括,比草書易識,實用價值高,藝術表現力強,是民間應用最為廣泛的手寫文字,也最受人們的喜愛。由於行書比其他書體更善於抒發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書法展覽中,行書作品總是佔有很大的比重。

大凡書法愛好者,沒有乙個人不在行書上狠下功夫的。

縱觀中國書法發展史,自魏晉以來的近兩千年中,篆、隸、草、楷諸體都有乙個產生、發展和不景氣的變化過程。如周秦時期的篆書和漢代隸書,自唐以後皆一厥不振,直至清代才得以發揚和光大。唐代的楷書最是登峰造極,然自唐以後也是每況愈下。

至於草書更是太「陽春白雪」了,一直和盛者蓋寡。唯有行書自產生以來一直不斷地向前發展著。東晉以降,行書藝術更是盛行不衰流派紛呈,顯現出它那極為旺盛的生命力。

關於行書,唐虞世南說,行書之體略同於真。唐張懷瓘說,行書之體是真書的小偽,其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有人說,楷如立,行如走,這種說法比較通俗形象。

關於行書的史略,晉衛恆《四體書勢》說:「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於劉德公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於世。」據史料記載,鍾繇(公元151-230)、胡昭(公元85-173),均為三國時期魏國的書家,劉德公升(公元147-189)則為東漢時期書家。

據此推斷,行書大約萌始於漢代而大盛於晉代,距今約有2023年之久。

關於行書的種類,唐張懷瓘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這就是後人所謂行書有行楷、行草之說的依據。

行書源於楷書,然行與楷相比較,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就線條而言,楷法筆筆規正、橫直分明,行則伸縮、收放自由、弧多於直。就結體而言,楷法結構字字規範平正,行則可正可欹,可大可小,變化不拘。

就行筆速度而言,楷法行筆較慢,行則較快且酣暢淋漓。加上行書又大力吸納草法,常常以簡代繁,以圓轉替代方折,加強了字裡行間的呼應和連貫。因此,行書的特點是既具楷書之規矩,又具草書之靈動,筆法較為豐富,時而側鋒配合中鋒以露鋒入紙凌空取勢,時而方圓並用藏露結合以剛柔相濟。

行書用筆講究起筆得勢、行筆得力、起收呼應、起迄分明,這些都是行書有別於楷書的重要特徵。此外,行書的兼融性很強,大凡今草之飛舞流動、章草之渾鬱凝練、魏碑之方勁厚朴、隸書之氣骨沉著、篆書之遒麗勻整,行書都很善於運用和表現,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徵。行書雖出於楷書而又異於楷書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由於草書的介入,行書常常會對楷書中的某些偏旁部首的寫法作一些刪省、改革;二是行書為了自己書寫便捷的需要,也常常會改變楷書的原有書寫筆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三是行書常常在點畫與點畫之間,增加了連綿和引帶的手法,產生了某些牽絲和鉤挑,形成了自己的脈絡相通、意氣流動、生動活潑的性格特徵。

初學行書,應採取如下學習步驟循序漸進:

首先是先要對行書的偏旁部首作重點練習。書寫行書的偏旁部首,其行筆速度應略快於楷書。筆畫之間可隱約產生出一種自然纖細的游絲,使人感到有婉轉輕靈的意味。

其間,書寫點畫時用筆要慢些,在筆畫之間互相轉換時,用筆要快些,游絲不可粗於或重於點畫。

其次是要在選定帖子的基礎上,逐字打好攻堅戰,並要在「熟」上狠下功夫,以逐步了解和掌握行書有別於楷書的特徵和寫法。平時可多作一些書空練習,如古人所說,「坐以指畫膝,臥以指畫席」,是解決「熟」的問題的重要環節。

再次是要在逐字「攻堅」的基礎上作逐行的攻堅,重點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間的過渡及氣息貫通,逐步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間的顧盼、承應的用筆技巧和方法。行書的字群排列,或大或小、或粗或細、或重或輕、或正或欹、或放或收、或開或合,都應各盡其態、各得其所、協調有序。

最後,要在一行一行學習的基礎上擴大為章法的學習和臨寫。行書很注重自己的筆勢和筆意方面的表達,積字成行、積行成篇要求有一氣呵成的氣魄和膽略。通篇的章法學習和臨寫,有助於日後的行書創作學習。

在通篇的章法學習和臨寫中,要加強「背臨」和默寫,這樣更有利於在「熟」字上下功夫。

學習行書創作要先構思後動筆,要「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創作前,要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正文內容和章法的確定,創作工具及文房四寶的準備(對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對正文文意的學習和領會,以及營造好創作的心態和環境等。

下筆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正文中的首字和首筆非常重要,其成敗得失關係到全域性,沒有足夠的把握就不要輕易下手。一旦揮毫寫字一定要自信,不得患得患失或雜念纏身。

寫草字一定要注意草法的正確性,不得任意杜撰。孫過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成通篇之准。在同一篇書法作品中,作品的基本格調和風格必須保持一致。

行書很講究墨法,濃淡枯溼之間要巧妙搭配。行書書寫時要一筆多字,一墨多字,不可蘸一筆寫一筆,亦不可千字一濕或千字一色。怎樣把握墨色,這對作者來說至關重要。

此外,行書創作者還應注意加強對所選正文文意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以便借助於文學作品來昇華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而言之,初學行書的人,不僅要知其法,更要盡其理,因為書學貴在心到。所謂盡其理,則需要在提高審美層次上下功夫。唐孫過庭說:

「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黯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這,就是我們行書學習的努力方向。

黃色宣紙上用什麼色的印泥適合,宣紙上用什麼品種的印泥章好

黃色宣紙上可以配紫色印泥,可以襯托出洋氣好看的效果。或是藍色印泥,咖啡色 黑色都很醒目。佛教黃宣紙和深藍色宣紙寫的心經用什麼顏色印泥蓋章?如是佛教黃紙就用仿古印泥 顏色較深的紅印泥 古樸而且亮。深藍色紙可用仿古印泥 白印泥 黃印泥。嘿嘿,經你要抄經,為什麼要往上面蓋章吶 書畫用印時若遇見紅宣紙怎麼辦...

怎樣在宣紙上列印或印刷字畫,宣紙上能列印上東西嗎?

去噴畫公司,他們有大型噴畫機如惠普,佳能等,不知能不能幫你試?絲網印刷 我們公司就是搞這個的 用一種很老的8頁機,可以印。宣紙上能列印上東西嗎?通常的情況下,宣紙不能列印。如果是特殊的需要,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找一台噴墨印表機,要那種可以列印卡紙 信封的。將宣紙邊緣用膠水紙帶固定在卡紙上,拉平,繃緊,...

本人有一副在宣紙上作畫畫好後好像又把宣紙表面的絲抽去

在裝裱行業中,古舊書畫的重新揭裱會經常遇到此種現象,行內人士一般管這種現象的畫稱之為 魂子畫 有些人甚至能將這種 魂子畫 通過技術處理後,變成另一幅作品,但也僅限於紙本生宣書畫作品。由於絹本書畫經揭裱後滲透在底層託紙上經緯紋理及畫意非常清晰,如不是繪畫專業修復人員的話,處理起來技術難度很大,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