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就柳樹,幹嘛叫楊柳,柳樹的別稱由來 為什麼叫楊柳

2021-03-25 21:25:34 字數 5770 閱讀 6384

1樓:匿名使用者

柳樹就是柳樹,為什麼很多柳樹被稱為楊柳呢?傳說與隋煬帝有關。據說當年隋煬帝趁著烟花三月好風光,帶領眾多妃子大臣與宮女乘船駕幸揚州。

一路無數豪船相隨。那天,隋煬帝覺得讓縴夫拉船太難看,心想如果讓宮女們去拉船一定很有趣。於是,隋煬帝下了一道旨,命令船上所有的隨行宮女都下去拉船。

豔陽三月,宮女們肩扛纖繩,一邊拉船,一邊揮汗如雨。隋煬帝看了,覺得宮女拉船本來是件美事,一邊拉船一邊擦汗實在有點難堪。但是也沒想出什麼好招。

當時,宇文化及正在隋煬帝身旁,看到隋煬帝愁眉苦臉,再看看拉船的宮女。明白了,皇帝憐香惜玉。他想了想,給隋煬帝出了乙個主意:

又要宮女拉船,又要她們不出汗,好辦,只要在江的兩岸都種上柳樹,宮女們在柳蔭下拉船不久不會被太陽曬了嗎?隋煬帝一聽是好主意,但又一想,哪能這麼容易,想兩岸有柳樹就能有柳樹呢?這時,宇文化及又出了一主意:

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你肯花錢,保證明天柳樹栽滿江兩岸。隋煬帝高興了,立馬下旨,無論官民人等,栽一棵柳樹,就給一匹絹。哇,這在當時可是重賞,比賞幾百兩銀子更值錢。

於是,連船上的百官到江兩岸的百姓全都出動了,到處挖柳樹,大的、小的,一夜之間全都給搬到江邊種好了。第二天一早,隋煬帝起床一看,沿江兩岸一片柳蔭,宮女們在柳蔭裡緩緩拉船,那個美呀。一高興,重重賞賜了宇文化及。

隋煬帝越看越覺得柳樹可愛,有功。想想應該也賞柳樹們點什麼,給金吧,沒用,賞絹吧,也用不著。究竟怎麼辦呢?

還是宇文化及聰明,說好辦,物質性的東西對柳樹來說沒用,乾脆,您不如賜它乙個姓氏,讓他跟您姓,沾沾天子的光。隋煬帝一聽不錯,立馬揮毫,此柳樹帝姓「楊」,並派人把聖旨掛在了柳樹上。從此,柳樹就被叫做楊柳了。

這也開了中國「搬樹」的先例,只要那個當官的認為**的樹好,一準給他搬到自家院子裡去。

2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隋煬

帝楊廣當了皇帝後,下令開鑿通濟河。工程完工後,隋煬帝帶著皇后、妃嬪等乘坐著龍船到通濟河遊玩。隋煬帝讓一千名十

六、七歲的宮女拉著一千條牽纜,牽著十隻大龍舟,在通濟河上緩行。那時正是四月上旬,天氣開始轉熱,剛剛出生的太陽有火辣辣地照著,沒走不上半裡路,一千名柔弱的宮女便氣喘噓噓,粉妝上透出汗來。隋煬帝看到這種情景,急忙命令住船,讓宮女上船休息。

隋煬帝在船上召集群臣,商議避免太陽曬到的方法。翰林院學士虞世基對隋煬帝說:「這件事情一點也不難,只要在河兩岸種上柳樹就可以了。

河堤上種上柳樹,可以為宮女遮陰,柳樹的根四下張開後還可以固定河堤。」隋煬帝說:「辦法是好辦法,可是千里的河堤,一時之間怎麼能種得上這麼多柳樹呢?

」虞世基回答道:「只要陛下下一道聖旨,不管是**還是老百姓,只要能在河堤上種上一棵柳樹就能得到一匹絹的賞賜,用不了五六天,便能成功。」隋煬帝煬帝照虞世基說的去辦。

命令到處張貼告示,並飛馬告訴靠近河堤的鄉村百姓,有能種柳樹一株者,賞絹一匹。同時派太監按樹發放賞賜。隋煬帝還親下龍舟象徵性地栽了一棵柳樹。

大臣們都紛紛效仿。百姓們為了賞賜,更是爭先恐後地栽種柳樹。經過二三日工夫,千里河堤上已是青枝綠葉,種滿了一排排、一行行的柳樹。

小朋友們,因為柳樹遮蔭有功,隋煬帝想起了秦始皇封禪泰山時封松的情景,所以決定封柳樹和自己同姓。 從此柳樹就有了「楊柳」的美稱!

柳樹的別稱由來 為什麼叫楊柳

3樓:曉秋槓槓

柳樹的得名源自柳樹的木頭作業法。柳樹木材至今仍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簡陋,伐取粗大樹幹非常困難,而用伐取兩寸來粗的樹枝則比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兩寸來粗的枝幹。

在長期使用中,人們會發現,柳樹伐過枝幹後,茬口處能夠萌生新枝條,而且新枝通直,更利於使用。在我國鄉土樹種中,柳樹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對柳樹的頭木作業,在一定高度截去樹冠,促進新枝萌生,每隔幾年伐取枝條利用。

頭木作業的結果是保留樹幹,以便持續利用枝條。這就柳樹得名的所在。「柳」字與「留」字讀音相同,「柳樹」就是「留樹」,表示保留樹幹以便再次利用的一類樹。

4樓:2017兩隻黃鸝

與歷史「楊」姓皇帝種植柳樹有關;

因歷史楊姓的隋朝皇帝姓楊,他為河岸成蔭便於乘涼,親自種植柳樹而得「楊柳」一名。

柳樹為什麼又被稱為楊柳?

5樓:求虐

柳樹是我們經常能見到的樹種,柳樹還有另外乙個名稱――楊柳。其實柳樹和楊樹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無論是樹形還是樹葉都有很大的不同,柳樹為什麼會被稱為楊柳?據說和一位皇帝有關係,因為這位皇帝賞賜給了柳樹國姓――楊,於是柳樹就有了楊柳這個稱呼。

這位皇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昏君――隋煬帝楊廣,據說是他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為柳樹賜姓的。

隋煬帝登上皇位後,一直貪戀江南的繁華,所以他修建了南北大運河,並三下江南。大業六年(611年)三月,隋煬帝第二次下江南。好面子的隋煬帝在出發之前就派人修建了龐大華麗的龍舟,他自己乘坐的最大的龍舟長約33公尺,高15公尺,簡直就是一座移動的水上宮殿。

船上有四層樓,最上面一層是正殿和東西朝堂,供皇帝辦公和接見臣子用。中間兩層有120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是用金玉裝飾過的,比今天的五星級酒店還要奢華,主要是供皇帝娛樂和休息。最下面一層住的都是皇帝的內侍,負責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衛工作。

由於龍舟體型巨大,必須要有人拉縴才能行進。隋煬帝「別出心裁」地不用男性縴夫,而是派手下在江淮的民間挑選了1000名十五六歲的少女,她們都身材窈窕、畫著宮妝、穿著綾羅綢緞做成的衣裙,拉著用彩錦裝飾的纖繩牽引龍舟前進。這些拉縴的少女被稱為「殿腳女」。

第二天早晨,隋煬帝傳旨擊鼓開船,一千殿腳女一齊在岸上牽挽,龍舟悠悠漾漾地前進,隋煬帝則一邊欣賞運河兩岸的綺麗風光,一邊欣賞拉縴的美少女,感覺歡喜無限。當時正是農曆三月下旬,天氣一下子熱了起來,而且堤岸上沒有樹蔭,拉縴的少女們走不上半裡遠近,粉臉上都微微透出汗來,有幾分喘息不定之意。隋煬帝是個完美主義者,心裡暗想:

「我原想要這些女子粉飾美觀,若是流出汗來,喘噓噓的行走,就沒一些趣味。」立即傳旨,鳴金住船,兩岸上眾殿腳女上船休息。

網路配圖

隋煬帝宣群臣來商議,其中乙個叫虞世基的翰林學士奏道:「此事不難,只要將這兩堤都種了垂柳,有了樹蔭,殿腳女們就不怕日曬了。」煬帝聽了大喜道:

「此計甚妙,只是河長堤遠,一下子哪來得及種得那麼多?」虞世基答道:「陛下只要下一道聖旨,不論是官是民,只要在運河的堤岸種一棵柳樹,就賞絹一匹。

這些窮老百姓,好利忘勞,肯定會連夜種起來,我估計五六天的時間,便能成功。」隋煬帝趕忙讓手下傳旨民間:有種柳樹一棵者,賞絹一匹。

又叫眾太監,督同戶部,裝載無數的絹匹銀兩,沿堤照樹給散。

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只因這一匹絹的重賞,運河兩岸的百姓便不顧性命,老老少少、男男**都連夜趕來種樹,往往來來,絡繹不絕,以至於靠近運堤岸的柳樹都被挖沒了,三五十裡遠的柳樹,都被挖過來種。小的種完了,連一人抱不來的大柳樹,都連根帶土扛將來種。

隋煬帝在龍舟的樓上,望見種柳樹的百姓蜂擁而來,心下十分暢快,還自己種了一顆,以體現恤民之意。群臣與百姓看見,齊呼萬歲。

眾百姓得了厚利,更加不顧遠近,都來種樹,結果只用了兩三天工夫,一千里的運河堤路就都密密地種了柳樹,樹蔭覆地,碧影參天,就像柳巷一般。隋煬帝見了這綠蔭,欣喜無比,覺得這柳樹有功,決定賜柳樹國姓,姓了楊。他叫人取紙筆,御書「楊柳」兩個大字,紅緞一端,掛在樹上,以為旌獎。

從此柳樹就被稱為「楊柳」了。

「賞」過柳樹,隋煬帝命擊鼓開船。只聽見船頭上一聲鼓響,一千殿腳女手持錦纜,上岸拉縴。有了兩堤的楊柳,樹蔭沉沉,殿腳女們再也不怕日曬了,還有清風撲面吹來,更加涼爽可人。

她們不大費力,便乙個個逞嬌鬥艷,嬉笑而行,不久就將隋煬帝的龍舟拉到了揚州。

隋煬帝這次下江南後不久就大舉進攻高句麗,慘敗而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此也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從此天下大亂。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在揚州被部下叛變絞死,輝煌一時的隋朝短命而亡。

柳樹為什麼有楊柳之稱?有什麼典故?

6樓:很多很多

典故:傳說我國歷史上以淫奢殘暴聞名的隋煬帝楊廣,為了到江南遊樂,開鑿了大運河。一日,隋煬帝駕馭龍舟準備南巡,但船行河中,逆水時要人拉縴。

隋煬帝不願讓衣衫襤褸的男人拉縴,竟下旨選了一千名江南女子和一千隻羊,用彩緞扭成的錦纜拉縴。可憐這些十

五、六歲的女子,在烈日下拉著沉重的龍舟,走出不到半裡路,早累得乙個個雲鬢散亂,氣喘噓噓了。

隋煬帝和皇后憑欄望去,滿心歡喜,一時興起,竟效仿秦始皇在封禪泰山時,因在五棵松樹下避雨,封松樹為五大夫松的典故,就賜柳樹姓楊,並親書了楊柳兩個大字,懸掛樹上。從此,柳樹就被稱為楊柳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柳樹為什麼會被稱為「楊柳」呢?對此,清代杜文瀾在其編撰的《古謠諺》一書的卷九十引唐代傳奇《開河記》一書中的記載雲:「功既畢,上言於帝,決下口,注水入汴梁。

帝自洛陽遷駕大渠,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隻。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樑,又別加修飾,砌以七寶金玉之類。

於是吳越取民間女年十五六歲者五百人,謂之殿腳女。至於龍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纜十條,每條用殿腳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腳女與羊相間而行,牽之。時恐盛暑,翰林學士虞世基獻計,請用垂柳栽於汴渠兩堤上,一則樹根四散,鞠護河堤,二乃牽舟之人護其陰,三則牽舟之羊食其葉。

上大喜,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競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然後百姓栽。

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其後明人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獲在《隋唐演義》四十回中又分別演繹了以上傳說,使得該說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考諸典籍,隋煬帝於大業元年下令開通濟渠和邗溝、命人在渠溝旁修築御道(即後人所說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樹,這是史籍有載、確有其事的。對此,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其《隋堤柳》一詩中亦有句雲:「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瀟瀟,三株兩株汴河口。

……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裡。」但隋煬帝賜「楊」姓於柳之說在《隋書·煬帝紀》和《北史·隋本紀》等史籍中均無記載,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其實,「楊柳」一詞早在成書於先秦時期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出現了,該書《小雅·采薇》篇中便有這樣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此外,南朝人費昶在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一詩中也有這樣的描寫:「水逐桃花去,春隨楊柳歸。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

」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詩句中所提到的楊柳明顯地都是指柳樹(確切地說是指垂柳),因為現代植物學意義上的楊樹葉圓、樹高、枝挺,是絕無「依依」、「裊裊」之態的。

其實,現代植物分類學意義上的楊類植物在我國古代被稱作「白楊」、「青楊」、「天楊」、「癷楊」等,而我國古代詩文典籍中所說的「楊」是「柳」的一種——蒲柳。對此,我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為秦漢時期的學者對春秋戰國秦漢舊文進行增添修改而成)《爾雅》的《釋木》篇中就有如下記載:「檉,河柳;旄,澤柳;楊,蒲柳。

」宋代陳彭年、邱雍等人奉旨於景德四年或大中祥符元年編撰而成的《廣韻》(是我國現今儲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韻書,它完整而詳細地記錄從南北朝到宋末語言系統)一書中亦云:「楊,赤莖柳。」而西漢學者毛亨在為《詩經》所作的傳注(即《毛詩詁訓傳》,簡稱《毛傳》)中亦曰:

「楊柳,蒲柳也。」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訓詁學專著《爾雅義疏》一書中亦說:「《詩》言『楊柳依依』、『有菀者柳』、『東門之楊』,皆一物耳。

《爾雅》檉、旄、楊通謂之柳,蒲柳又謂之楊,是皆通名矣。」也就是說,在我國古代,「楊」、「柳」是同義的,這從《全唐詩話》中的一則詩話中亦可得到進一步地印證:該書《李泌》篇引《鄴侯家傳》雲:

「泌賦詩譏楊國忠曰:『青青東門柳,歲宴復憔悴。』國忠訴於明皇,上曰:

『賦柳為譏卿,則賦李為譏朕可乎?』」有了上述認識,我們對古漢語文化上的一些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例如,《戰國策·西周》中有這樣乙個典故: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在該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葉,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語卻為「百步穿楊」;我國神話傳說中觀音菩薩手持的淨瓶名為「楊枝淨水瓶」,可瓶中插著的卻是柳枝;唐代詩人劉禹錫受民歌影響而創作的「楊柳枝詞」詩體,又名「柳枝詞」。

形容楊柳的成語,有關柳樹的成語

垂柳依依 楊柳垂金 垂柳蓬茸 柳絮似棉 柳吐綠珠 敗柳殘花 柳暗花明 花紅柳綠 花紅柳綠 花明柳暗 花說柳說 花階柳市 殘花敗柳 花遮柳隱 柳烟花霧 尋花問柳 花衢柳陌 花街柳市 花街柳巷 傍花隨柳 柳鶯花燕 花遮柳掩 花街柳陌 柳綠桃紅 花明柳媚 分花約柳 眠花宿柳 眠花醉柳 柳陌花巷 柳暖花春 ...

描寫楊柳的詩句,關於描寫柳樹的詩句

1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韋應物 東郊 2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李益 上洛橋 3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薛道衡 昔昔鹽 4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 登池上樓 5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李商隱 柳 6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絕句 7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

關於柳樹的思鄉古詩,借楊柳描寫思鄉的詩句

白居易 憶江柳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孟郊 橫吹曲辭 折楊柳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喬知之 橫吹曲辭 折楊柳 可憐濯濯春楊柳,攀折將來就纖手。妾容與此同盛衰,何...